杭州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探析

2012-08-15 00:45高尔荣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都市型萧山区萧山

高尔荣

(杭州市萧山区河庄街道办事处,浙江 杭州 311202)

杭州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探析

高尔荣

(杭州市萧山区河庄街道办事处,浙江 杭州 311202)

都市型农业就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的产业。萧山区发展都市型农业已具备了区位、实力、环境等优势,其都市型农业发展主要有科技型、生态型、开发区型、休闲型四种模式,呈现功能齐全,但整体布局散乱;初具规模,但发展潜力不大等特点。建议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完善机制,规模经营等,促进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

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思路

都市型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了解农业、体验农业提供活动场所。简言之,都市型农业就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的产业。本文从杭州萧山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萧山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社会依赖机制、体制创新,赢得先发优势,其发展都市型农业,已具备了以下四个优势。

1.区位优势。萧山背靠大都市杭州,东依文化名城绍兴,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水陆空交通俱全,已实现的40分钟交通圈、20分钟上高速和即将建成通车的地铁,使交通网更加快捷方便。

2.实力优势。萧山不乏大企业、大集团,中小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尤其发达,无论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3.环境优势。近年来,萧山积极实施沿江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发展平台。目前,定位为“杭州之浦东”的大江东新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新城的建设将提供更大、更广、更优的发展舞台。萧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

4.资源优势。境内的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风景秀丽的湘湖、源远流长的越王城山等都是萧山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萧山的休闲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等荣誉,逐渐打响了“人文湘湖、休闲萧山”的品牌。

二、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

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主要有科技型、生态型、开发区型和休闲型四种模式。

1.科技型都市农业。这类都市型农业以原有的农业园区为基础,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科技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政府引导,企业或民间资金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既提供农产品又提供旅游服务产品,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机结合的最为成功的模式,如传化大地(浙江省农业科技园)等。目前,全区有院士专家和博士后工作站各1家,农业企业研发中心42家,其中市级以上28个,拥有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3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14家。

2.生态型都市农业。随着萧山生态区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原有的果园或林地、林场、水库等为基础的生态型都市农业已成为都市型农业的新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规划优先,功能齐全,推动当地农民致富作用显著。如杭州生态园、云石生态园等。

3.开发区型都市农业。这类都市型农业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其特点是统一规划、逐步建设,集生态建设、高效种养、示范推广、研发孵化、信息交流及农业观光的现代农业。如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等。

4.休闲型都市农业。这类都市型农业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成。其显著的特点是一般由私人投资经营,单位多,规模小,功能相对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如大大小小众多的农庄。

三、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特点

以上四种发展模式构成的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呈现以下特点。

1.功能齐全,但整体布局散乱。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层次分明,大多集吃、喝、玩、乐、游于一体,规模稍大的还具备度假、会议、商务活动功能,个别还成为民俗体验、手工艺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场所,功能齐全,层次感清晰。科技型、生态型、开发区型都市农业其生态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引领萧山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但都市型农业在布局上显得比较散乱,特别是休闲型都市农业多数是利用山坳、水库、池塘河畔等建立,其分布散、规模小,缺乏整体规划。

2.初具规模,但本地发展潜力不大。萧山区都市型农业规模逐渐壮大。201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4.22亿元,畜禽、水产、蔬菜、花木、茶果等五大支柱特色农业比重占到87.6%。2011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418.3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47.86亿元,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达到51.93亿元。据区农办提供的81家都市型农业单位数据显示,2011年底总资产41.1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1.55亿元,全年总产值31.05亿元。但都市型农业在本地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小。一方面,萧山实施大江东开发和五大新城建设,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用地越来越少,造成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有形空间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农民惜地心理逐年增强,土地租赁费逐步上升,带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难度增加。

3.作用明显,但品牌效应不显。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环境下,萧山农业依然强劲发展。2006年以来,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6%和58.1%,畜禽、水产、蔬菜、花木、茶果等五大支柱特色农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5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1家。据区农办提供的81家都市型农业单位资料显示,2011年共吸纳劳动力4103人,联结基地农户13966户,带动面上农户29860户。由此可见,都市型农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道路,引进和应用高科技,增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近年来,虽然萧山都市型农业注重品牌建设,拥有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名牌18个、省著名商标16件;市名牌28个、市著名商标23件,257个产品许可有效使用国家无公害标志,34家企业的8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但整体还缺乏品牌带动效应。

4.效益良好,但创新能力不强。萧山都市型农业不但社会效益显著,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据对81家都市型农业单位汇总,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9.61亿元;实现税利4.69亿元;32家区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累计投资12.34亿元。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意愿继续提升。目前,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在区外建各类农产品基地227.79万亩,外设农产品销售窗口250家,外办农业企业41家,总投资6.1亿元。2012年81家单位均有技改投入打算,合计拟投入技改资金4.39亿元。但从总体上看,萧山的都市型农业档次普遍比较低,且以垂钓、餐饮、棋牌等为主,缺乏特色和农耕文化的挖掘,创新能力不强。另外,都市型农业设施还不足以抗拒突变气候,科技兴农力量薄弱,农业“看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彻底改变。

四、萧山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思路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发展都市型农业涉及农业、生物工程、园林、生态环境、城市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特征决定了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宏观指导,把发展都市型农业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把发展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并进一步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2.完善机制,规模经营。土地分散经营的机制,难以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也与市场经济要求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不相适应,难以吸引投资商。实践证明,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吸引投资商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议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制和规模化承租,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3.鼓励投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其竞争力,是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创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创造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新平台,通过构建农产品市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品牌营销模式、鼓励做大做强等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农户致富的带动力。

4.引进人才,创新发展。都市型农业是高智能的绿色环保产业,需要建立健全与都市型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市场、农业科技开发、人才引进、中介服务、信息等多种体系和网络。尤其是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机构、企业集团等共同形成多模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同时,培养一支科技试验、技术推广、技术应用、企业管理、产品营销人才队伍,依靠一批都市型农业人才来实现创新发展。

5.建设总部,外拓基地。鉴于萧山发展都市型农业有形空间狭小的现状,建议按照“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思路,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举办和参加农业会展、农产品推介和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区外大型农业公司、集团和机构;引导、鼓励区内农业企业在区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巧燕)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6.015

猜你喜欢
都市型萧山区萧山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鸟岛游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五老”关爱团践行新一轮帮教活动
《萧山日报》:多元发展助推报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