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2-08-15 00:51余莉
中小学电教 2012年5期
关键词:问卷信息技术评价

☆余莉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重庆 409000)

引言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技术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的技术课应“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1]。“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不仅和网络有关,而且关系到我们的生存”,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高中生急需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公民的要求。

一、调研概述

家庭环境、生源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等因素都对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初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依据制定调查问卷,对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市重点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课程目标的差距、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

1.调查内容

问卷设计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依托,以高中生的特点为中心,主要从三个维度对高一新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即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情况,对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意识与态度、对信息技术课内容的期待。

2.问卷设计

本问卷的设计旨在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对信息技术课的意识态度、期望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本问卷包括25道客观题,一道开放式的主观题。问卷的发布方式采用网络发布,问卷通过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问卷星,进行问卷板式设计和问卷回收。针对高一新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达97%。本文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主要对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技能现状以及需求进行总结与归纳,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教学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态度与意识

态度决定行为,意识是学习的内部动力。问卷调查显示:72.58%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持喜欢和非常喜欢的态度,27.42%的学生持一般的态度,但无反感情绪;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但是,调查数据显示67.74%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娱乐(听歌、看电影),仅有14.52%的学生是为了查找学习资料、阅读新闻而上网。上述数据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已经建立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态度、意识与自己的行为发生冲突,笔者通过课下与学生及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总结出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不明确;其次,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太差,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以至于掉队,掉队的学生很容易迷失学习方向;再次,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网成瘾,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娱乐、轻松课,甚至把信息技术教室当成娱乐游戏的网吧,而不是用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场所。

2.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笔者所在学校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高中部的生源来自不同的区、县,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学生自身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导致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差距,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县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导致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时间有差别,信息技术能力基础有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均衡,59.79%的学生家中无电脑,8.25%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不能上网,31.96%的学生家中能够正常上网;42.27%的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电脑,48.97%的学生在初中时接触电脑;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69%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层面,而水平只是用过,不够熟练,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使用过Office办公软件(如Excel、PPT等),更谈不上其他的视音频、图像、动画、网页等软件了,而有少部分学生已经对视音频、图像、动画的处理软件有所接触;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只停留在软件基本操作层面,然而操作水平还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现阶段要达到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还不太现实。

3.对信息技术课的需求

有研究表明,由于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纳入高考,没有升学的压力,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此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信息技术的课堂比较开放,学生属于“放养”,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大相径庭,有的扮演“传教士”、有的扮演“放牧人”,对教学无精心的设计,很少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对此,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信息技术课需求调查。

调查问卷中问到:“你喜欢哪种上课形式?”问卷数据显示:60%的学生都希望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学习,希望教师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成为整堂课的导演,不希望教师满堂灌或者放纵课堂、无学习任务设置。问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遇到问题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时,36%的学生希望通过自主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40%的学生希望能从同学那里得到帮助,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希望教师伸出援助之手,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高中生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加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针对课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调查中,76%的学生期望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希望有更多时间能够自主练习。信息技术课一般都采用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而很少采用形成性评价,无阶段性的作业,无作业评价的及时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显示:36%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及组内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26%的学生更期望得到教师的点评。学生期待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我校高一信息技术课采用的是粤教版教材,此教材很注重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教材融入生活,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社会道德情操的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1.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必修课。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的创设,适宜的情境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激发兴趣,促使直接经验的产生。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导航仪,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标准,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设计,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课走向学生内心深处的必经之路。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用情景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讲授枯燥的操作知识,而是将学习内容融入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比如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是一名知名企业的老板,他希望同学们为他设计一款别具一格、富有个性的名片。让学生在名片制作的过程中了解Word中文本框的用途和插入方式,自选图形的插入方式以及组合图像的操作,并且对名片的尺寸、包含的要素以及色彩搭配等常识有初步的认识,既完成了学习目标,又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做到学有所用,最后的作品展示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内容分层、小组合作、共同成长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重要研究成果,其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他人的帮助,然而如何去帮助,如何去指导,需要教师明确学生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以及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水平。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前导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给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导案。学习过程中由于班额人数的限制,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掉队的现象,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组长的职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来,可分别根据教学环节分配角色,例如:在展示作品环节,每小组有一名作品解说员;在自学环节中,分配督查员职务。学前导案——内容分层,小组职务分配——完善课堂管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共同成长。

3.打造高效课堂模式,转变学习、教学方式

笔者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解放学生的口、脑、心、手,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快乐地漫游与品味。《中国教师报》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炳亭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必须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3]高效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入,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领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为主,但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希望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与高效课堂提倡的主动性、生动性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高效,在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试图通过教学五环节来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环节如下:(1)创设情境,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出示导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导学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问题引领,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效,同时开展小组合作,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作能力;(4)任务驱动,成果展示,此环节主要让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有所用,成果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自豪感;(5)总结与反思,其中包括教师对本堂课的总结、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从五环节上可以看出,教师主要扮演的是服务与引导的角色,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驾驭知识的主人。

4.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驱使教育评价方式也趋于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前者更注重过程,后者更注重结果。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习伙伴、教师等各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能够契合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此外,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该把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都纳入考核评定中,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评情况都作为评价的标准,而不只看最后的期末成绩。多元评价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有特长的人才。以评价方法为标准,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量表可以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这样制定出来的评价量表更具有代表性和约束力,而教师在平时的作业提交、反馈方面应该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看见反馈信息并做出修改。

总之,高中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需要各方面的引导和驱动,其中精心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模式、多元的评价方式、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对高中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教育部制订.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2] 李炳亭.高效课堂概述[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a6ae50100hgxj.html 2012.4.5.

猜你喜欢
问卷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