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辽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论如何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能力
◆王 丹
(辽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较之以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激发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有效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内在修养,成为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 自我心理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较之以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出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内在修养,成为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以灌输式的是非教育为主,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特点。90后的新时期大学生有着比以往任何时期学生更强的自我意识,因此灌输式的教育起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负面的。那么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们在自我管理中成长显得尤为必要,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利用引导并强化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传统心理辅导所预期达到的效果。这也是强调激发新时期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能力的基本初衷。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空前巨大,即便是在大学校园这样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较为脆弱的心理特点,必须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完成学业,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夯实的基础。
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弊端的同时也有其精华的部分。主要矛盾存在于一些对环境的适应、判断和对自我性格的认识等这类非是非问题上。我们应该在保留固有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通过自我心理的调试,平稳有序的开展学习生活。更加强调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调节能力,在其人生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历练自我的同时,更加完善自己的人格。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工具,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每学期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与本学期的目标确认。可以尝试诸如做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本学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重点及关注的事物或兴趣爱好等。以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或情绪波动为主线予以重点关注,每项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心理障碍。这样抓住了学生每一次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他们的日常行为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
从学生个人来讲,除了要明确自己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发展的目标,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我心理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至关重要。可以定期的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阶段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也可以梳理自己的情绪,总结经验教训,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在老师的帮助和正确引导下可以正视自己、认知自我。
现代网络高速发展,各种交流的方式层出不穷,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学习等紧密相连,这也是学生获得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和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容易使这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大学生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所以我们要利用好网络,拉近与学生的心里距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是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老师,愿意主动的找老师来解决。
通过校园网、校刊等宣传媒体,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能力、调节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学课程,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从中享受到快乐,并能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来获得更多的快乐。
现代高校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受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20~25岁的青年人是内心处于亲密对孤独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正处于向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阶段,容易出现困惑。处理不好,会产生极端的后果。
目前高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脱离父母的监护下,一人在外求学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普遍存在着焦躁、厌学等情绪,同时还存在着就业、人际关系、学业等压力,如不及时加以疏导,会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事实上,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已逐渐浮出水面。关爱学生,不是一味的给予和灌输,培养他们自我调节和管理的意识,遇到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根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是学生们坚强的后盾。每一个大学生,都能透过这样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并将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掌握并运用到成长的过程中去。在每次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总结过程,思量得失。通过这样的过程健康、快乐的成长,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内在修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远保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创造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1]张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13).
[2]曹英,胡鸿,肖丽梅.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7).
[3]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4]袁芳逸.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J].黑河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