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2012-08-15 00:49郑逸农
中学语文 2012年10期
关键词:奥楚变色龙洛夫

郑逸农

【设计特点】

该设计运用“非指示性”教学理念和策略进行,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让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走向成长。

该教学设计主要用于语言表达有意味、思想内容有深味但其文学味、思想味又不容易一次性领悟到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文学类文本。学生在一次次的点评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该教学设计也使语言和内容浅显有味,适合学生独立学习文本。

自主点评,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点评文本的语言和内容等,在点评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基本程序是先独立点评,再相互交流。标志性环节是“四点评”: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如果是小说,“四点评”则为:一点评语言,二点评人物,三点评主题,四点评写作特点。

该设计最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网络化教学来体现,每人面前有一台网络化的电脑,每一步点评都可以让全班同学即时交流和分享。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想到很多。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变色龙》。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

二、介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

(起始课或借班上课时用)

我们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自主点评。点评什么呢?(跟学生商量,形成共识)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一定要点评的是课文的语言,不管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其次是不同文体的不同的内容;作为小说,具体有哪些内容呢?(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最后教师归纳整理)小说的内容包括人物、主题、情节、环境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点评:一点评语言,二点评人物,三点评主题,四点评写作特点(包括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和环境设置上的特点等)。我们的学习程序是先独立点评,后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就看我们点评的细致程度,交流的深入和广泛程度。

介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或许学生对评点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或差距,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该怎么评点、该评点什么。以后他们离开老师也就能独立学习了。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4页所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诵读,不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通过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四、点评

(一)语言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课文有表现力的语言,请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本文有表现力的语句或语段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点评的基本格式是: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意思),表达效果是……。如果你觉得句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很有特色,也请作出点评。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集中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第1段:“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点评: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商店和饭馆没有人时的冷清寂静和没有生气。其中的“敞着”与“嘴巴”对应,突出了“无精打采”的景象。新颖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第3段:“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点评: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群聚集的快速。生动形象。其中的“钻”字用得特别有活力,如果换上“冒”字,就没有如此强烈的动感了。

第5段:“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点评:用想象和比喻表现被咬的人逮住小狗后的得意劲,幽默风趣。其中“胜利的旗帜”,用得特别机智俏皮。

第5段:“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点评:用拟人手法表现小猎狗在气势汹汹的“被咬者”面前的可怜模样,激起读者的同情。

第25段:“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点评:用细腻的描写表现奥楚蔑洛夫的媚态。其中的“温情”,起到了突出媚态的作用。

(二)人物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评点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人物,专门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进行点评,请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他的相关话语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对他的特点和性格做出判断。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整合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以深化学生的学习:

第8段前面:“‘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点评:一个“咳”字,一个“拧”字,刻画出了此人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第8段:“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马上去办,别拖!”

点评:一个看似态度公正、做事果敢的警官。

第8段后面:“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点评:一个圆滑、世故的警官,马上知道给自己留条退路。

第10段前面:“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要下雨了……”

点评:转移话题,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10段后面:“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点评:装出一副洞察秋毫、明辨是非的“清官”模样。

第17段前面:“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点评:炫耀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多么的正确。

第20段前面:“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点评:一语双关,既是为自己的尴尬找借口,又让人觉得他确实因为判断失误心里发冷发怵了。

第27段:“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点评:肉麻的奉承,十足的媚态。在小狗面前竟可以不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第29段:“我早晚要收拾你!”

点评:恼羞成怒,怒不可遏。只有这句是真心话,不需“变色”。

下一步:点评主人公总体性格特征。

教师先引导,介绍方法和要求:在课文末尾就主人公的总体性格写出你的概括性点评。分两步:先借用课文中的原话来点评,再运用自己的话来点评。

学生独立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点名发言。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

借用课文中的原话来点评:变色龙。

运用自己的话来点评:见风使舵,欺下媚上。

(三)主题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本文的主题,请在课文标题上方用铅笔写下你的点评;点评分两步:第一步,纯文本的点评,即根据你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来点评,句式是:借助奥楚蔑洛夫这个人,讽刺……(一类人),批判了……(社会现象);第二步,加入写作背景的点评,即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判断和点评,句式和前面一样。

第一步,纯文本的点评(根据文本语言来点评)。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借助奥楚蔑洛夫这个人,讽刺了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一类人,批判了圆滑世故、趋炎附势的不良社会现象。

第二步,带背景的点评(根据写作背景来点评)。

教师先介绍写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不能再像果戈里时代那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材料来源:张发安《〈变色龙〉的主题分析》,《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学生随后写出点评,并相互交流。最后教师介绍研究者(张发安)的点评:《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顺势再加一步:这两种主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从作品流传的生命力来看,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

学生先每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然后参与班级两种观点的辩论。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供学生参考:

文学是人学,所以,能跨越阶段和阶级的界限,对人的特点进行揭示的作品,往往流传得更远,更有生命力。奥楚蔑洛夫的身份是警官,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能只是揭露他作为警官的虚伪和善变。但假如我们跳出阶段或阶级,从阶段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扩大到人本分析法,从人的特点来审视,就会发现,虚伪和善变不只是这个或这类警官的缺点,也是人性的缺点、人性的弱点。任何社会,都存在这种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人!这样扩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学形象更大的典型意义,就会感受到文学作品更大的魅力和震撼力。读者也就更能领悟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更能感受到作品散发出的迷人光彩。

(四)写作特色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评点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一下本文有哪些方面的写作特色,并想想这些特色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然后用铅笔在课文标题两侧的空白处,写下你的点评,主要写关键词。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口头交流语言可以多于书面点评语言,可围绕关键词适当展开),然后由小组长整合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

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

第一,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效果上,既吸引了读者,又深化了人物性格。

第二,环境设置典型,选材巧妙。把主人公放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来表现性格,揭露时代问题和社会弊病,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第三,运用夸张手法。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五次变化。效果上,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第四,运用对比手法。奥楚蔑洛夫时而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时而奴颜婢膝,丑态尽显。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效果上,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也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第五,融主观态度于客观描写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的评判,也没有一句直接的抒情,而是将自己的好恶隐含在客观的描写里,让主人公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丑陋的性格和卑劣的灵魂。

五、作者简介

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有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介绍作者,以促进和深化学生的学习。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 《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政治犯人的他被流放到库页岛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材料来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六、角色体验朗读

让学生一起朗读,每人都进入角色,都来体验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变色龙”过程。在角色体验中,加深对主人公性格的理解和对人性弱点的思考。

七、积累词语

聚焦陌生字词,边读边积累。

八、总结学习收获

用一句最有感触的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先独立进行,再小组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

读了契诃夫的《变色龙》,我感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用深刻的思想内容来震撼读者的心灵,又要用巧妙的表现手法来感染读者的情绪,给读者美的享受。所以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

九、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完契诃夫的《变色龙》,我向各位推荐他的其它短篇小说:《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也可以上网直接阅读。

猜你喜欢
奥楚变色龙洛夫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神奇变色龙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变色龙》教学设计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