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失分探因及应对策略

2012-08-15 00:49:31云传瑶
中学语文 2012年10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论点

云传瑶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

高考作文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社会上的关注大都从新闻的角度脱不了炒作之嫌,媒体上出现的无外乎某个偏才怪才的作文得了高分还是低分,甚至有些不甘寂寞的人恶搞所谓的零分作文来混淆视听,而偏离了本应严肃对待的有利于高中作文教学和广大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教学得失方面的探讨。

笔者2011年再次参加了江苏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阅卷中可以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既为优秀作文拍案叫好,更为低分作文痛首惋惜。不少考生作文失分并非考生写作水平不高,表达能力差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有人能提前提醒考生高考作文的一些注意点,在写作中切实针对考题作文。或者在一些方面对作文作些改动,分数便会有一定提高,可惜他们没有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出现很多无谓的失分。对于社会上关心高考作文的热心人,对于广大中学教师,尤其是将要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2011年江苏的作文题目为“拒绝平庸”,总结分析在阅卷过程中发现的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影响考生作文分数的现象,对备战高考的考生,是不乏启迪意义的。如果考生能在高考中避免这些问题,对自己的作文获得一个更好的分数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现把本人阅卷中的见闻感受形诸笔墨,以期对师生有所裨益。

2011年江苏高考中导致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失分原因一:生搬硬套,似是而非。

考场作文必须要符合题意,对于这一点,考生当然是心知肚明,但很多考生对题目的含义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或者并没有认真研究作文题目的含义,并且对如何才能准确表现题意缺乏深刻的思考,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最后似是而非,让人哭笑不得。如:生长在农村,学习成绩一般就是平庸,认真学习提高成绩,争取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是拒绝平庸;没有特长,不会乐器是平庸,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音乐就是拒绝平庸;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是平庸,哀悼遇难者就是拒绝平庸;公交车上让座是拒绝平庸,战胜病魔是拒绝平庸等等。这些对题意的曲解和肤浅的看法显然与题目的本意相去甚远,直接影响了考生作文的得分。

应对策略:强化审题,准确立意。

准确审题永远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便是要能准确理解“拒绝平庸”的含义,尤其是对平庸这种没有人生追求,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生活状态的理解,更要能准确地区分平庸与平凡、庸俗的含义,并能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如有考生写到,“拒绝平庸,是对自我的坚守,是对自我人格、自我尊严的捍卫。拒绝平庸,才会让生命绽放出更加华丽的花朵,绚丽但不张扬。”就准确地揭示出“拒绝平庸”对自我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与甘于平凡、堕入庸俗“划清界线”,观点鲜明。

在我们的应考中,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考生,都必须强化审题意识,注重审题训练,从题目本身和提示语入手,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考生的审题能力,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才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失分原因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在一些议论文中,考生试图使得自己的论述更全面,往往在文章中从不同方面来展开论述,如工人需拒绝平庸,农民需拒绝平庸,知识分子需拒绝平庸;或者学习需拒绝平庸,工作需拒绝平庸,为人需拒绝平庸等。这样论述看起来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似乎论述的很全面了,而这样的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都不能深入地写清楚,不能论述透彻,从而给阅卷老师贪多嚼不烂的感觉,也不能体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文章往往得分都不太理想。

应对策略:集中一点,深入探究。

针对这种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点,深入探究。高考作文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不需要我们面面俱到。在你想写的几个方面中,选择一点来写,其它的都丢弃。在这一点上明确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挖掘深层次的表现和原因,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地展现出来,往往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

如可以写中国文坛拒绝平庸。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文坛也越来越娱乐化,文化阅读已变成文化“悦”读,传统经典变得庸俗,所以中国文坛需拒绝平庸。如何才能做到呢?作家需要自持,更需要担当责任。中国文坛最需要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闯将,而不是把大家娱乐死的庸才。

这样笔墨集中,围绕具体问题观点明确,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水平,体现自己作文的亮点。高考作文能做到这些,就已经成功了。

失分原因三:材料虚假,矫揉造作。

有些考生的文章在选材上常常让阅卷老师无语。如记叙类文章写考生和老师都熟悉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一些考生笔下,他们的老师或家长都很有先见之明,在很早之前就跟他们讲过要他们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平庸。比诸葛亮还要料事如神。真不知道如果高考作文题不是“拒绝平庸”,而是别的什么,他们的老师或家长又会跟他们讲什么道理。

议论文的论据更让人感觉哭笑不得,总是抬出一些四肢不全身残志坚的人来说事。有阅卷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还是平庸点吧,看看学生写的这些拒绝平庸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呀,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臂的刘伟、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再加上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和他们相比,健康的我们多幸福呀,平庸点有什么要紧,还是平庸好啊。这样的材料和以前出现过的“车祸年”、“离婚年”一样,会在心理上引起老师的负面感受,其文章的得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应对策略:加强积累,灵活运用。

材料的运用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知识面是否广阔,同时也是对考生对已掌握的材料能否灵活运用的考查。这不仅要求考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注重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更要多思考,从多角度思考自己积累的素材,只有将自己熟知的材料想清想透,在写作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其实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库,很多同学都没有能很好地利用。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思考自然的伟大,拒绝世俗的对自然的利用;鲁迅写文章唤醒铁屋中熟睡的人们,拒绝昏昏沉沉地平庸死去。还有的考生写到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重境界,从人生哲理角度来阐述观点;有的考生写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从文学的角度写拒绝平庸等,这类文章直接反映写作者阅读广泛且有自己的思考,材料独特,学以致用,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

失分原因四:简单套用,莫名其妙。

考生作文的套用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开头套用一段不知从什么地方背来的文字,貌似很有文采,实际上不知他究竟想要说什么。如这样的开头:

从来不知道思念是什么滋味,只知道它让我朝思暮想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心痛是什么滋味,只知道它让我撕心裂肺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快乐是这么滋味,只知道强加在脸上的泪水让我欣慰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只知道这一路走来我变得身心疲惫。

完全让人看不懂的一段话,显然对意思的表达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议论文中的分论点并不是紧扣文题设定的,而是用一些在很多题目中都能用的分论点,完全没有题意在里面。如这样的分论点:

拒绝平庸需要汗水的浸灌,拒绝平庸需要智慧的滋润,拒绝平庸需要目标的专一以及拒绝平庸要学会坚守,拒绝平庸要拥有个性,拒绝平庸要树立特色。

这样的分论点显然我们把“拒绝平庸”换成其他的内容一样是成立的,这样的“正确的废话”显然不能体现考生对考题的认识和理解。

应对策略:贴船下篙,紧扣题意。

无论是文章开头,还是文章的分论点,都必须要充分体现考生对作文题目意思的理解,包含作文题目的含义。要使得这个内容只适合这个题目,不适合其他,要真正做到贴船下篙,紧扣题意。

如这样的开头:

难道花万元整个高鼻梁、尖下巴就可以拒绝平庸?

难道奔波于选秀舞台,不问跑调与否地左唱右跳可以拒绝平庸?

难道奇装异服、脂浓粉艳地穿梭于人群就可以拒绝平庸?

不,绝非如此!如果拒绝平庸只在外表上下功夫,只会让你更加平庸,拒绝平庸需要令人钦佩的行为,需要令人景仰的品格。

这样的开头就紧扣题意,是非分明,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我们在作文时,“成文在胸”并非好事,它容易将我们引导到偏离题意的轨道上去。因此我们要摒弃头脑中已有的现成内容,根据题目的需要重新构思组织,要做到所有内容都是针对“这一个”题目,都是紧贴题意写出来的,这样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鲁迅有言:“文章得失不由天。”文章好坏决定于写作者是否努力,并非“天成”,妙手偶得。如考生备考时能注意考场作文的得失,能够“取长戒短”,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会有所助益的。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论点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中的我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9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言简意赅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