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椿 赵冬梅 张晓飞
(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讲授+演练”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的计算机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项目,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尝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克伯屈1918年9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期上发表了《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最先提出了项目教学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1]。
“项目教学法”,也称项目学习法,或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习,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惯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流程可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基本步骤[2]。
选定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在选定或设计项目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内容适合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设计的项目要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任务说明和时间限制。
(3)实用性原则,选择项目主题时,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难度适中,易于操作。
项目的确定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生成任务,并对项目进行介绍,经与学生探讨,最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确定可执行的项目主题。
在项目主题确定后,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制定一个项目活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成立项目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确立项目时间流程、初步选择和明确项目完成所需的资源。
1.成立项目小组
项目教学是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活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顺利完成项目的基础;合理分组能够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项目中来。在进行项目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性格特征。最好采取小组成员自由结组与教师协调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每组成员控制在4-6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有领导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制定项目计划
合理周全的计划可以使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便于教师对整个项目教学进行合理的监控和调整。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流程、学习时间安排、活动计划以及人员分工等;全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项目计划的制定,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对计划的制订给予指导和帮助。
活动探究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部分。项目组成员为了完成项目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或借助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的资源信息,深入交流论证问题假设,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最终得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作品制作是项目教学法区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网页网站、幻灯片、海报、课件等[3]。通过制作作品,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完美体现和提升。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学习后完成了项目的制作,通过展示会或报告会等形式将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与他人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教训。
对作品进行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阶段,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成果和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测评,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又要包括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理解。
Word图文混排与应用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的几次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文字编辑的基本操作,以及插入图片、艺术字、简单的图片属性设置等操作,由于教材中没有安排具体的实例,学生的操作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本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重点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运用,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将知识点融入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知识目标——了解图文混排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图片、图形、艺术字、剪贴画等的插入和编辑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并能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能熟练运用Word图文混排的技能,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情感目标——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提高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技巧;通过作品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文并茂的报刊杂志、明信片、贺卡,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作品的排版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图文混排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报刊、电子杂志、电子贺卡等,向学生们一一展示。介绍本次可以让学生选择的三个项目分别是:制作电子报、电子贺卡或电子明信片,最终师生讨论决定选择制作电子报为本次项目内容。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每5人划分成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项目小组长;确定本小组的报刊主题,主题选择要遵循题材新颖、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的原则。可供选择的主题有:校园生活、暑期实践、绿色环保、感恩励志等。作品制作之前,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版面如何布局,色彩如何搭配,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论证。每个小组制定出项目时间安排和人员分配情况表,小组分工记录表、学习反思表,要求每组学生写下活动过程、习得和反思,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电子报的主题确定后,首先需要学生从网络、报刊、资料室广泛地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根据主题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2.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版面是电子报各部分内容布局和编排的整体表现,是整个报纸的“脸面”,整个版面由版头、标题、稿件和插图构成。如何做到版面灵活多样,稿件条块分明、层次清晰,值得项目组每一名成员思索。
在版面制作过程中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分栏、添加边框与底纹等操作技巧,又要注重报纸内容的可读性。项目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电子报制作中一系列的问题,如:图片位置的移动与版式的设置,如何对多个图形对象进行组合,如何调整布局让版面主题突出、搭配合理等都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借助网络得以解决。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对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发挥创意的一次尝试。
项目完成后,组织一次作品展示交流会,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结合电子报制作方案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阐述本组作品:本组最初的设计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到哪些问题,又做了哪些改动,遇到了什么难题,是如何解决的,作品完成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有创意的思路和方法,在本次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别的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发言人给予解答,汇报结束后根据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报的设计构思、版面布局、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情况等,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给予最终的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激励,培养其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上机演练”的模式,通过合理的设计项目,将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融入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让学生在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逐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来源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项目教学法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只是对传统教法的补充而不是否定,实际教学中究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则要根据学科的内容和性质来决定。
[1]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3):29.
[2]毛彦平,刑进生.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38.
[3]邬彤.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06).
[4]邱环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9):39.
[5]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93.
[6]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