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平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城关小学)
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在读中积累语言,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我总结出一条学习语言的途径,即“感受——领悟——运用”,通过读,读熟了,就记住了,在读中就能逐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书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这里强调的读,并不是单一的读,泛泛而读,重“多读”,更重读中悟,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读。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理解,像理解文中“冒”一词,采用换词法让学生不断比较地读,从中领悟“冒”一词用得准确精妙。写出了荷花充满活力的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下长出来,在这一基础上最后再采取个别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时并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把文章的表达的情感真正读出来,体现“行之有口,用之于心”。
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它是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情感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的正确、敏锐丰富的领悟力、感受力。如我教学《火烧云》时,老师引导学生经过反复朗读深深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快、颜色多而美的特点,能入情入境地读以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肯定同学说:“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象“云仿佛变成了一匹马,忽然又变成了一条十分凶猛的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的景象。”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眼前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接着老师就让学生想象还有那些景象……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很多形态各异、变化极快的景象。这样的阅读教学真正做到读中启智,读说结合。
语文不同于别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把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与作者心灵感通。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我反复出现小壁虎向别的动物结尾巴的一句问句“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非常难过,着急的心情,但又不失礼貌,而读到“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说的话要采用变调,读出它们为难并带有歉意的语气读,通过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文中的角色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的情感,从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让学生懂得对人要有礼貌等。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通常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和有选择性地略读.
阅读教学时,无论是精讲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我都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学生可以知道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掌握,其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等,学生对课文的文章结构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有了整体印象。
教学时,老师让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明确目标后,再去精读课文。这里说的“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的读。
我在教《第一场雪》时,首先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去精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老师采取了“三抓三读”的引导方法,从“下雪前”读到“下雪中”,从“下雪中”读到“下雪后”,一是抓雪美的层次读,限度整体描写的语句,“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再读柳树,松树其有特色实效的语句,三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读。先默读找出些雪大的段落,再朗读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学生在读中“分析思考”,“整理与感悟”,不仅解决了预习思考题,而且很好的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略读,就是对精读中的获得的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水准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的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些略读课文。对于这类课文,我们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去读。当然,略读离不开精度,真正把握文章的精微之处还要去精读,没有精读训练,略读训练,将难以奏效。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老师还注意默读、速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的训练。学生们读,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们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
积累知识要让学生自主地读,并运用知识。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地读,创新地读。
课外朗读是学生自主式阅读的表现形式,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要渠道。我们让学生课外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得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读课外书,兴趣就会“越读越浓”,书就会“越读越厚”。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善于整理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以便写作时灵活运用;待写作完成后,再让学生把“读”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读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薄弱之处,从而达到修改文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