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燕艳 苏欣
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在广佛同城化的背景下,佛山市南海区在广州与佛山交界的核心区域——由北到南的大沥、桂城区域推出了沥桂一体化发展战略,将沥桂一体区域的发展定位为“南海金谷,广佛客厅”,并且提出了“双子城”概念,指出未来将东有珠江新城,西有沥桂新城。沥桂新城的定位表明了引导现代服务业在此大量集聚是题中应有之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南海通过“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模式,扶持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海还抓住香港制造业北移的机会,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建筑陶瓷、有色金属加工、纺织服装、家电、五金、皮革制品等为本地优势产业的传统工业格局,形成了一批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的专业镇。
(1)沥桂区域及其邻近地区发达的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育的优良土壤。关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波特(2002)认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即需要有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与其匹配,而高端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所以,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已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这是以新型工业经济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型生产方式。沥桂区域已经存在的发达的制造业为其现代服务业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土壤。目前在该区域快速发展的金融业、专业市场和总部经济就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的产物。
(2)沥桂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也要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沥桂区域在快速工业化的同时,乡村工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发展模式对城市环境、土地利用效率、城市景观等多方面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海已经开始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21世纪初,南海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大力引进外源经济与新兴产业,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南海区新的支柱产业。同时,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在南海实现了大发展。特别是南海新的城市中心沥桂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桂城区域目前千灯湖作为广东金融区的定位已经从后台服务走向前台,和千灯湖C区规划联动已经构成佛山“金融硅谷”—— 简称“佛山金谷”;2011年桂城又投巨资建设‘金谷·光电产业社区’,打造LED产业链;从2005年起桂城提出打造广佛RBD,即广佛休闲商务区和休闲生态旅游;桂城房地产业大发展,城区品牌楼盘林立;除了桂城,南海北部大沥也由原来环境污染严重、以有色金属加工、摩托车等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发展成为专业市场林立、物流和房地产业发达的区域,有色金属产业链向商贸服务及技术研发延伸,摩托车等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
沥桂新城为南海东部由南到北与广州的交界区域,是广佛同城化最直接的受益者。区域内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特征的便捷交通。向北靠近广州花都白云机场,向南邻近广州南沙港及广州新客运站。
(1)沥桂区域与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毗邻为现代服务业的发育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广州作为区域内发育较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通过其集聚与扩散效应,给沥桂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首先,广州城市人口向广佛交界区域的集聚,包括居住、休闲娱乐和工作商务等,为该区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聚集了人气;同时,广州高素质的人口也为该区域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其次,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随着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的进一步落实,广州在进一步重视以国家形象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会更加重视与周边城市及国内广大经济腹地的合作。
(2)沥桂区域便捷的交通、通讯设施条件扩大了沥桂区域市场的集聚性和扩散性。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中心面对的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当地市场,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强大的市场需求诱发相关服务型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而促使现代服务业集聚式发展。近几年,广佛双方政府合力推动路通、车通、轨道通等“三通”。目前,围绕“三通”的各大项目都在紧张的施工中,已经开通了广佛地铁1期,、2期;城际高速已经实现了10分钟车程;双方在出租车、公交车方面也采取了合作举措;双方还在广佛交界的黄岐等地,推广了“一地两线”电信业务……日益完善的交通、通讯设施条件,使得沥桂区域与广州这一国际化都市更深度地融合发展,并使区域市场的视野不断扩大,进而扩大了沥桂区域市场的集聚性和扩散性。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工业化逐渐成熟后,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入,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环节独立性逐渐增强,采购、生产规划、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设备维修保养、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培训、决策协调管理、财务、运输、仓储、销售等活动逐渐脱离原工业企业;另外,原服务业企业内部某些职能部门也独立成单个企业,国民经济中专业化的服务公司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趋势下西方的生产服务业逐渐形成了资本服务类(银行中介、保险、信托投资、证券交易、投资基金管理、外汇交易、典当、评估、拍卖、资信、担保等)、会计服务类(会计代理、审计事务、资产管理、信用管理、财务公司等)、法律服务类(律师事务、涉讼代理、公证、调解等)、信息服务类(会展、电子商务、战略咨询、信息咨询、品牌代理、公共关系、广告代理等)、商品交易与组织经营类(经纪人服务、期货中介、招投标服务、拍卖行、商标事务所、企业托管、物流、配送、产品批发、商品代理、税务代理、监理、经纪、租赁、环保等)、研发技术类(产品研发、技术转让、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等、技术中介)、人力资源类(职业介绍、人才招募、人才培训、人力资源配置、岗位技能鉴定等)、评价监督类(测量师事务所、产品质量认证、资信评估、资产评估)等门类庞大而齐全的现代服务体系。
沥桂新城在其现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规律:
(1)优先发展资本服务类,教育培训类和研发技术类专业服务业,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服务、并与本区域传统优势产业相关联的此类专业服务业。
对于区域内原有的制造业,随着区域土地价格、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优势丧失,制造业本身也会有向产业链高端升级的需求。但对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海来说,企业可能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瓶颈。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顺应这一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其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并运用其它产业政策手段为其升级创造条件,如企业融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积极扶持。因此,当地应优先发展资本服务类,教育培训类和研发技术类专业服务业为企业服务。对于教育类等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还应考虑投资建设或对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给予政府补贴。
(2)重视发展商品及服务的交易类生产服务业,包括有形的专业市场和无形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其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还包括与商品“实物”转移有关的物流业,此类服务业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本区域的优势产业。
此类行业对促进市场分工、推进区域制造业升级意义重大。进入信息时代后,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对于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商品服务交易来说,后发的城市中心并不存在劣势。而对于与商品“实物”交易和转移有关的服务业,目前在广州这样的城市中心因为高昂的地价和拥堵的交通已经不具备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在短期内可以作为都市圈副都心的优势产业进行发展。基于这两方面的条件,沥桂区域发展交易类生产服务业具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沥桂区域千灯湖地区的金融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成果和效益。对于南海区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构想还是沿着为区域内企业产业升级服务的思路进行。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风投和创业基金。另外,还应重视发展为金融企业服务的各类专业服务企业。
沥桂新城的开发,是在广州城市中心高级化、中心城市郊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大量广州居民选择广佛边界的沥桂区域居住的同时,发展商业、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产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在广州城市中心商业日益高级化(如广州天河商圈的商业越来越高端)的条件下,沥桂区域可以发挥地价、区域自然景观、城市都市型农业等相比于广州城市中心的优势,打造中上层次的大众化的广佛城市购物(如品牌折扣店)、休闲娱乐集中区域,让广州人去沥桂新城购物和休闲。
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文化通常被国际化都市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塑造国际形象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文化存量高、文化设施质量好, 而且还形成了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良性运行的城市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广州开始重视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无疑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地处广佛交界的沥桂区域,本身的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又与广州岭南文化保存最好的荔湾区交界,正好利用此优势进行产业开发。这一优势的有效开发,可以带动此区域发展国际旅游业、商务旅游业等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1] 毕世宏,王健.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2).
[2]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