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龙
[作者通联:江苏锡山高级中学语文组]
教散文首先是在教语文,“语文的”是进行任何一种文体教学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脱离“语文”二字而单独谈具体哪一种文体的教学。“语文的”要求我们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要紧紧扣住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求,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从人文层面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刘亮程的散文《寒风吹彻》一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情理(思考、感悟)兼具的散文名篇,包含有语文层面的诸多可供挖掘的教学内容。如诸多有哲理性的句子,既可以从内容上进行人文层面的感悟,也应该要从语言形式层面进行言语训练。
如果把《寒风吹彻》放大到课程层面,即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视角审视其教学内容,我们依然要紧紧抓住“语文的”这一基本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自然各有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要求,但它们首先是“语文的”选修课与必修课。我们应该把高中语文选修课置于“语文”这个大背景中去考量,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本质上是属于“语文”的,即“修”的是语文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在这一点上,选修课与必修课本质上是一致的。选修课堂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选修课程视野中的散文教学也要遵循文本教学的共性要求,如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引导学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鉴赏文本的语言,评价文本的优劣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为此,笔者确定了《寒风吹彻》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明确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事→情→理(思考、感悟)。
2.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用8—10分钟时间,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阅读感受。学生自由表达,力争把阅读的最初感受说出来。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借用文中的词句。
5.梳理文章内容,并用准确的词句表述。紧扣文本语言,进行文本细读,挖掘词句深意。在概括中训练用词的准确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要求依循 “事→情→理(思考、感悟)”的思路进行梳理概括,其中“情”与“理(思考、感悟)”的概括探究是教学重点。
6.理解标题深刻含义。深入挖掘“寒风”的象征含义及“彻”的表情达意效果。
上述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这个大背景与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其中既有语文知识层面的内容(如散文阅读的一般路径),也有文本教学的共性内容(如交流阅读感受、梳理文章内容等)。离开“语文的”这一基本要求而确定的教学内容,将会远离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
散文文体自有其特有的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都需要对散文文本进行解读,包括对文本基本内容、文本情感或哲理、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及特点等的理解和评价,这些内容都可能成为课堂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可以从一篇散文中读出许许多多的内容,因教师个人的阅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阅读水平等的差异,同一散文文本,在不同语文教师眼里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有的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一点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结果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如《背影》中学生得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等例子。
我们特别强调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紧扣散文文体特征,即是希望语文教师们从散文的角度读散文,而不是从生活常识、说明方法、议论说理、矛盾冲突等角度解读散文。散文的角度即是要抓住散文重在缘事抒情、缘情述理(人生哲理、人生感悟)的特点,要依据“缘”字的特点,紧紧抓住散文中的“事”(主要事件、分支事件),对“事”进行梳理、概括,以打好挖掘“情”、“理(思考、感悟)”的基础;然后,从“事”中自然地、不违背作者写作意图地挖掘出“事”中深含着的“情”、“理(思考、感悟)”。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相应难度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现有的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上是科学的、有效的。
具体到散文教学,学生也拥有一个散文文本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是取舍相应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所谓学生学习散文文本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学习具体某一篇散文文本之前所拥有的对散文一般特点及大众化的情感与人生哲理等的了解与掌握,与经过课堂教学之后所达到的对“这一篇”散文文本的新认知及通过学习“这一篇”散文文本所获得的更多更新的认知与体验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学生学习新的散文文本的动力,也应成为取舍散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再以《寒风吹彻》为例。虽然学生在上课之前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但一旦老师明确了学习对象之后,学生也就进入了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之前学习过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对刘亮程的散文从写作特点、学习难度上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作为完成了高中两年学习任务的高中生,在以前的阅读及生活经历中也积累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或人生感悟。这些都可视为学生学习《寒风吹彻》一文的“现有水平”。但《寒风吹彻》又是独立的一篇散文,与学生之前的学习、生活有着差异,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之后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这些疑惑正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深入研读文本的潜力所在。
依循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散文文本的最近发展区时,要着力于“情”与“理(思考、感悟)”两方面的内容。“情”的重点在于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体验;“理(思考、感悟)”的重点在于作者所表达的独特的人生感悟或人生哲理,有的散文在“理(思考、感悟)”方面偏向于个人的独特人生感悟,有的则是在向读者传达一种于读者有所助益的人生哲理。语文教师要着力找到即将学习“这一篇”散文的学生在“情”、“理(思考、感悟)”方面有哪些基础性的积累,这种积累必须与文本的“情”、“理(思考、感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某种相似性。教师找到了这种积累,就为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就使学生学情分析落到了实处。根据“这一篇”散文的“情”与“理(思考、感悟)”的独特性,教师再确定经过教与学的活动后,学生应该获得怎样收获与提升。学生的基础性积累与收获提升二者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根据这种关联,进行相应的取舍,有助于学生的收获与提升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并且区分清楚何为教学重点,何为教学难点。这里突出“取舍”二字,主要基于这样的考量:散文文本可供作为教学内容的有许多,但只有适宜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才应该被确定下来。
散文文本的教学价值有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从共性上来说,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都可视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这一点应该是用来实施语文教学的所有资料都应该具备的。从个性上来说,散文文体应重点在“情”与“理(思考、感悟)”上。具体到“这一篇”散文文本,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样式应该是散文,但怎样才算会阅读散文,应该没有一个止境,甚至可以说,只要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散文阅读这件事将伴随其一生。因此,散文教学的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要在不同类型的散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不同的阅读散文的方法,以便在课外直至一生中能够自行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而学生阅读生涯中的不同类型的散文,正是由课堂上一篇篇的“这一篇”散文组成的。教师依据一篇篇的“这一篇”散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应该算是充分发挥了“这一篇”散文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是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散文阅读活动,应该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读得懂“这一篇”散文,将有助于学生读得懂另一篇散文。语文教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要认真思考怎样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问题。这里,笔者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不仅是内容本身,还应包括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学《寒风吹彻》时,引导学生将“冻伤了腿”改成“腿被冻伤”,“被”字句的使用突出了作者独自一人走进沙漠拉柴火时孤独无助的感受。这个环节的教学,正是着眼于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
三是丰富学生“情”与“理(思考、感悟)”的收获与提升。这应该是散文文体与其他文体的主要区别。阅读散文,把握文本所叙之“事”只是手段,缘“事”寻“情”探“理(思考、感悟)”,读出文本语言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情”与“理(思考、感悟)”,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学生在课堂散文学习活动中,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情”、“理(思考、感悟)”的体验和积累,从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这也正是散文作为文学样式与“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所在,散文教学尤其要做到眼中有人。
《寒风吹彻》所在的单元标题为“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进行一次语句仿写训练,引导学生仿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中有的就可仿写为“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感受感动的心灵”。“感动”二字应该是该单元的核心内容,既可以理解为本单元所选散文中的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动,也可以理解为学习本单元散文作者从生活中获取感动的方法,前者更多着眼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后者则涉及写作的内容。因此,作为完整的《寒风吹彻》教学,笔者认为,布置一道关于从平常生活中收获感动的写作练习,是科学的,将有助于巩固《寒风吹彻》一文的学习效果。
当然,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不一样,有的立足于能力点,有的着眼于主题内容,不管是哪种编排思想,语文教师都应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并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将这一意图落到实处。如果语文教师愿意重组教材篇目加以教学,那么也应该考虑重组篇目要有一定的单元体系,不能率意而为,仅考虑某一篇章的教学而缺乏整体感。
探讨“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仅是散文单一文体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将这一问题置于“语文的”这一大背景中、大前提下。同样的,要真正提高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不仅需要少数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更希望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真正不断提高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在面对一篇篇“这一篇”散文时能够应对自如,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高效地达成语文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