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乐作文

2012-08-15 00:49:31恽理霞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恽理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高考作文反映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状况:学生阅读面狭窄,写作水平低下。要改变此种状况并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地从写作训练入手,而应该从阅读抓起,阅读、写作同时进行。

一、让学生“好读书”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这由内外两个因素形成。内因是学生缺乏阅读的意识,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因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样的理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能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也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学生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

要让学生“好读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采取多种方法逐步引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不仅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还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市场上的图书纷繁复杂,学生往往只对流行的图书杂志感兴趣,对经典作品望而生畏。对此,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流行书的价值,而应加以正确引导。作家止庵说得好,中学生的阅读口味谁也改不了,但口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中学生应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自己喜欢的那类书里最好的。他表示,现在很多中学生选择的书都是同一口味里层次偏低的书。“男同学喜欢玄幻的,就爱看流行的《诛仙》,其实你可以看《魔戒》或者《哈利·波特》;女同学喜欢爱情小说,但别看流行的青春文学,世界上有一大批好的爱情小说,比如库普林的、茨威格的;如果喜欢看励志的,可以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些书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其实一点不远,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除了喜欢看流行书籍外,也爱读报纸。报纸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时效性强,获取途径多。在高考压力大的情势下,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多读报,养成良好的读报习惯。对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爱好不一,如男生喜爱《三国演义》,女生偏爱《红楼梦》。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在课堂上播放了《红楼梦》的精彩片断,这吊起了男女生的胃口。许多男生的观念发生很大转变,由不屑、喜爱直至追捧。他们课后纷纷跑到图书馆借阅《红楼梦》,掀起了一股小小的读书热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学生 “好读书”,那么写作也就有“活水”。

二、让学生“乐作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当吸收到量时,倾吐本应自然而出。可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并非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而是“乐读书,厌作文”。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畏难情绪,从骨子里抵触;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把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我从四个方面来协调两者关系:

1.寻找素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来自于生活和书本。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生活简单,整天在学校和家之间,因此生活的素材不够丰富,这就需要从书本中挖掘。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家笔下的历史掌故、社会人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在布置“人性的力量”这篇作文时,我要求学生直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素材。结果学生找到了《屈原列传》《谭嗣同》《与妻书》《五人墓碑记》等课文,这样就“有米可炊”。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积累的过程。

2.改编素材。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素材不错,但是偏离中心。这就是学生缺乏改编素材的能力。用高朝俊老师的话来说:要会对自己阅读的材料“扭一扭”。学生在《生活的境界》中选用这样一段文字:“没有一个大师不是历尽沧桑,尝尽人间冷暖的。他们走在时代的前列,默默奉献,甘于贫苦,终成一代宗师。大师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苦难,是苦难磨练了大师。”后面没有任何的文字与中心联系。这素材不错,文字优美,提炼到位,但只适合“苦难造就人才”这个中心。如果在后面加入“身处困境,但是奋斗不息,心忧天下,这就是大师的情怀,这就是生活的境界”就扣题了。在平时阅读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有目的地改写素材。

3.模仿写作。大学问家朱熹曾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可见模仿是写作道路上的起点,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训练。要模仿,必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到可仿之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刘鸿伏的《父亲》是写父爱的经典之作,《劝学》《师说》是议论文的典范,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席慕容的抒情散文都是可范之作。学生在动笔写某一类文章前,仔细研读这些文章,依样画葫,就可写出合乎规范的文章。

4.独立写作。郭沫若先生说:“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把人家的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也就是郭老所说的,先是:“于无法之中求有法”,紧接着要在“有法之后求其化”。在模仿写作到一定量的积累后,让学生自由作文,写心中所想,发他人未发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水平的文章来。

经过四步训练,学生逐渐从“厌作文”到“乐作文”,阅读的兴趣也逐渐增强。

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要持之以恒,“好读书,乐作文”就不再是遥远的期待。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