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与责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使之兴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我们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我们不是先从字、词开始讲,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讲有关雷峰塔的背景,尽可能地把学生思路带到作品中的时代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来,使他们开创思维,积极、主动地去看课文、理解课文。然后,我们再分析课文。这样,学生才深刻理解鲁迅写作的目的、观点和雷峰塔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文中生动、含蓄、幽默的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实际上,让学生解决文中生词的过程,就是一个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
文学作品本身带着多重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分析。“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过多求同,而应尽量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根据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三个特点,考虑以下训练内容和方法:
1.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设进行发散思维的情境。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主体地、多元化地去理解文章的立意、结构和语言,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