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感官联动,对比想象空间

2012-08-15 00:51陆醴骅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比一比立体感官

◆陆醴骅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小学)

多种感官联动,对比想象空间

◆陆醴骅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小学)

何谓空间观念,新课标中是这么描述的: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面对缤纷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应该感到高兴。然而,恰恰相反,这块内容的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心中抹不去的“阴影”。教师费尽心机学生却不能理解,相同的题型讲了再讲学生却依然如昨,有些学生戏称几何内容为“天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何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1.学生——上课听懂,做题不懂

上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感知几何概念,验证几何定理。表面看来,学生们似乎一切都懂了,一切都那么简单。学生也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是,真正在课后遇到独立完成的作业,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解题时,突然变得无从下手,上课内容一点也不懂了,学生有种挫改感。

2.教师——绞尽脑汁,江山依旧

教师总有这样的感受,每到一册书中几何的章节,教师们总是精心备课,想出各种妙招,绝招,看似把难点杀得片甲不留。学生似乎并不领情,简单的模仿还行,但始终做不到灵活运用。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江山依旧雄伟,几何依旧难过。

3.教材——远离生活,素材欠多

曾经有人把中国的教材与香港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虽然在课程目标上有些不同的定位,但是总的都是顺应国际几何课程要求的。中国的教材从数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使得某些数学观察、实验、操作变为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几何的意识。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的插图数量减少,习题难度加大,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于几何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不得不面对现实,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仅仅依靠动手操作、教师精讲,那是远远不够的。笔者经过长期琢磨几何教学内容,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经过课堂多次尝试,采用“一比多感”的教学方法——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效果较好。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又听,能记住65%“一比多感”的方法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具有一定帮助。

(1)看一看,比一比,空间初感知

观察,调动视觉感官。视觉是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而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感知并初步形成表象的过程,这是一种直观的认识。几何体的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完全来自于仔细地观察。观察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与清晰的表象。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时候,我首先把礼品盒(正方体)、牙膏盒(长方体)、皮球(球)、杯子(圆柱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出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名称。再把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的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立体图形一分钟,找出每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分钟,比一比这些立体图形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这样的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使学生对于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表象。

(2)动一动,比一比,空间初体验

操作,调动触觉实践。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操作在形成几何概念,发展空间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转一转、比一比、滚一滚、剪一剪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的数学知识,在体验中比较,在比较中完善,达到概念的完整。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玩一玩这些图形。学生在进行滚一滚的过程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体躺下能滚动,球不管怎么放都能滚动。为什么同样是立方体有些能滚动有些不能呢?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初体验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完善各类立体图形的表象形成。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问中求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3)说一说,比一比,空间初描述

描述,调动大脑参与。只有视觉、操作的参与,对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自主探索活动,更需要大家的共同交流参与。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几何空间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抓住图形的基本特点,从几何图形的外形上进行描述;要抓住图形的独有特征,在与其他的图形比较中总结归纳。要尽可能用上数学的词语,用尽可能少的词语,让其他同学一下子就能知道是什么图形。这样的描述能保证每位学生亲身体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对学生整体把握图形特征效果很好。

(4)听一听,比一比,几何初想象

想象,调动听觉感官。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在多种感官中听觉就变得由为重要。学生可根据对几何图形的描述在头脑中想象,对几何图形进行重组。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特征》的时候,我让学生对“正方形”进行描述。每个学生自己想一想,请一位学生进行描述,全班学生一起听他的描述并在脑中进行想象,看能不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组成正方形。再把同学的描述与自己的描述进行比较,找一找这个图形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描述能让其他的同学又快又准的想到这个图形。通过这样的形式,我发现学生对正方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

虽然现在还没于空间观念是否掌握的评价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空间观念不需要培养。相反,正因为不知从何进行评价,它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可见其重要性。采用“一比多感”联动多种感官,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既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建立几何概念,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表象。而这种几何内容的学习方法,更是我们教师课堂后应该留给学生的东西。

猜你喜欢
比一比立体感官
比一比
一起比一比
比一比
念个立体咒
比一比
立体登陆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