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破解民企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及对策

2012-08-15 00:49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商论 2012年1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融资

西南财经大学 沈 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我国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日益引起国家的重视。然而,制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这一方面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而另一方面,也要归因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因此,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平稳发展,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1 民营企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1.1 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

民营企业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因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很难找到相同的概念,这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国家,民营经济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是产权私有化,都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而在我国,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营企业而来。在《公司法》中,依据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只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简单地说,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外,其余形式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就可以认定为民营企业。

1.2 民营企业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虽然民营经济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民营经济几乎销声匿迹。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才重新开始发展。目前,民营经济从总体上已经走出了原始积累阶段,经济总规模已相当可观。

首先,民营企业推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力迅速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稳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在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为第一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其次,民营企业的数量和注册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中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数量已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1%,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上缴了50%以上的税收。近年来,个体工商户不仅数量上持续增加,而且增长率连续6年呈明显上升态势。同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注册资金总量上均呈现上升趋势。

最后,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民营企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吸收了大量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了3/4以上的就业机会。1978年以来,我国从农村地区转移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吸收的,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比例连年增加。

2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现状及原因

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其中突出的表现为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现状

2.1.1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但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发挥的作用并不是重要的和主要的。现在面向民企的融资方式主要是担保、抵押贷款,其他的金融产品较少,中国人民银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在经过商业银行传到时发生了结构变化,使流到民营企业的货币资本大大减少反映在现实情况中就是货币量的供给虽然较高,但企业贷款资金紧张。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标准很高,构成了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障碍。一般中小企业规模小,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上市成本太大,流通盘小,价格容易被操纵,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适合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其他直接融资方式,如投资基金、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交易市场等尚未建立起来或发育不良,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步履维艰。

2.1.2 所有制和规模遭受歧视

在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策方面受到不同待遇。国内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是贷给国有企业,其次是贷给“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比例最小。因此,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和经营等诸多方面面临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耗时长的障碍。银行也将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因素视为贷款审批的考察因素。“逆向选择”的存在使货币资金经营者避开市场发出的需求信号,投向政策和内部规定的企业范围内,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逃避“道德风险”的嫌疑。

2.1.3 信用困境

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在发展中离不开其他经济实体的帮助及合作,融资行为也不例外。中小企业一般置身于两类信用体系中:一是与银行的纵向信用体系,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银行一般都是以中小民营业的信用等级为标准,按等级高低来配给贷款额度的;二是企业之间的横向信用关系,横向信用关系寄生于企业的交易活动中。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和信用机构还不够发达,企业间的协同生产也没有达到克服重重障碍的程度,故无论是纵向信用体系还是横向信用体系,都不是很发达,这就使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信用危机。从客观角度来说,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固定资产总量和金额也少,而一些担保公司也不愿为底子薄规模小的民企做信用担保,这导致了民企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来贷款。

2.2 原因分析

2.2.1 间接融资的制度缺陷

我国间接融资供给市场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相辅的信贷订场。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的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在银行等中介机构,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具有高效性、灵活性、量大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我国信贷市场是从经济的财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对于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所需资金来讲,信贷市场是提供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从目前的间接融资状况来看,金融机构存在“惜贷”现象,中小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申间接融资状况来看,金融机构存在“惜贷”现象,中小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大,比例小。

2.2.2 政策性因素限制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不是为了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要求,而是作为国企改革的方案之一——为国企改革构建一个融资平台。我国证券市场从设计到具体运行,被赋予了为国企提供融资服务的职责,具有一定的行政功能。这也就决定多数上市公司具有国有背景。初始的证券市场在进行融资时,不是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融资规模,而是成为国有企业圈钱的场所。根据《证券法》规定,公司要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上市,公司的股本数要大于或等于五千万人民币,另有连续三年盈利等较高条件。而公司想要发行债券,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拥有6000万元以上的净资产,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也需要3000万元人民币。这些条件对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条件。

2.2.3 信用不足形成民营企业融资门槛

第一,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在信用问题上表现出认知上的偏差。关于信用,许多企业是明显缺乏深刻理解的,而只是表面地把讲信用看成是做好人的一种行为,而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讲信用是基本的商务规则,是维系市场中各方长久商务关系的必要条件,如果追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讲信用,否则企业不可能长期地发展壮大。由于缺少对市场经济中这些基本因素的正确认识,中国民企往往被社会说成素质低,经营不规范,甚至不正当。

第二,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完善,非市场因素所起的作用还很大,行政力量的干预、人情关系的力量、甚至属于黑色灰色领域的种种现象其次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尤其是乡镇企业,导致后续资金不足。这又俗称为“红帽子”现象,它模糊了产权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产权不清晰又模糊了收益和责任的边界,加剧了企业利益分配上向个人倾斜的倾向,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并且当出现问题时,责任追究更困难。

第三,从财务管理角度看,目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理财人对资金运用、债务管理没有系统化的知识,过多地承担债务,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安全范围。有的错误地认为资金是发展企业的资源,因此融资越多越好。但际上,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融资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的确是一种发展企业的资源,运用得当,度掌握得好,信贷资金与自有资金结合在一起,能发挥巨大的整合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融资具有还本付息的最基本属性,过多的融资,超过企业能够有效运用的程度,就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大大地降低,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3 金融创新解决民企融资困境

3.1 政府、担保公司信用支持

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民企信用度的难点,只有当民营企业的信用度提高了,那么融资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信用担保结构完整,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无可替代的。我国现阶段对民企的经济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弱,但考虑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一份功劳,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对民营企业进行有步骤有秩序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当政府开始对中小民企伸出援手,能够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担保公司。这一举措的作用是不仅加强了信用机构的经济实力,也使得政府能够利用担保资金的多元性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和风险。与此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也是保障信用担保机构的重要因素。有了健全的法律支持,担保公司在对中小型民企进行担保才能有法可循。

3.2 加快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

首先要加快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企业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国有银行需要进行信贷管理体制创新,赋予基层行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利,根据不同的贷款品种适度调整各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权限,同时加强信贷投放激励机制的建设,并把银行贷款审批权的下放与支持民营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发挥其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3.3 灵活运用融资租赁方式

在经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葡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仅约为韩国的10%。简单说,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而在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人一般可以花较少的钱就可以获得设备的所有权。融资租赁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信用程度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自身资本不足,这些都是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融资租赁的方式对企业信用要求则大大降低,方式简便快捷,同时也降低了融资机构的风险。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减轻由于设备改造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避免支付大量现金,而租金的支付可以在设备的使用寿命内分期摊付而不是一次偿还,使得企业不会因此产生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而增加的资本成本。

[1]戴建兵.金融创新与新金融产品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邓江花,姜冬梅.民企融资困境及相应对策分析商业文化[J].2011(4).

[3]郭金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化解[J].2010(29).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信用融资
融资
融资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