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2012-08-15 00:51郑菊芬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者误区

◆郑菊芬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郑菊芬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变成了只需要学生达到“死记硬背”的局面。本文通过熟读成诵、立足文本、探寻灵魂、因材施教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究与分析。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该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当然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并且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教学下学者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些实质的成绩无法掩饰虽然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古诗词的教学上,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并未达到的缺陷。本文通过熟读成诵、立足文本、探寻灵魂、因材施教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究与分析。

一、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为传统、有效地读书方法。宋代大儒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曾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有文于口,之后熟读成诵,进而胸中有墨,便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而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者自己从诵读中自己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韵律美、意境美、精神美,这使我们不禁扼腕叹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瑰丽璀璨的文化,在紧迫的时间中只能让学者知其皮毛,而无法通晓其意了。朗读是一种语言的复活,它使本来躺着的绚烂的辞藻用一种立体的、声音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正是用语言的魅力带领学者进行了一次心灵的穿越,从“惊涛拍岸”的赤壁,到战国时期的“离骚”,从“凄凄惨惨戚戚”的雨下梧桐,到“执手相看泪眼”的长亭送别,在大声的诵读中,学者便能用自己的心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二、立足文本

文本的教学是教师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可实践中很多教学只仅从文本的基础书面含义对文本进行分析,却忽视了文本的写作背景、诗词语气中的韵律以及文本的修辞等相关方面的教学。

1.写作背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抒发离愁的诗句,教学中往往对学者的要求只是了解其作者,背诵其名句即可。有几人知晓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其中表达出了诗人最为凄婉的亡国哀思。写作背景的深入介绍,能使读者更好的从激宕的格调中体会到亡国君主的悲愤。

2.诗词语气中的韵律

有的老师在教授“离骚”时,将其编为四个字的成语,美其名曰:帮助学者记忆,可是正是这样的举动毁坏了一篇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因为他忽视了这篇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正是文中的语气词,古时候人们诵读这篇作品时正是因为这些语气词才显得通顺与流畅。

3.体味修辞

一定的语言内容可以生成的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便将同样的语言内容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学意象。这就是语言之美,修辞之美。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翔”写出了鱼游动时身姿之轻盈,“击”写出了雄鹰翱翔冲破长空的身姿之矫健。再如“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中,用难以捉摸的梦比喻自在飘零的飞花,用淡淡的愁绪比喻绵密的丝雨,不禁让读者从一阙久远的诗章中,体会到作者思绪中难以抹去的哀愁。

三、探寻灵魂

诗词的灵魂是诗人感情融于意象的升华,一室一暗香,独倚在一抹月色的西窗下,“归雁”便是思念的信者;在洛阳的送别中,“玉壶”便是王昌龄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体现,中秋佳夜;望月而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是作者离愁别绪最为真实的写照。所有的意象在纸上的诗句中,印瘦了诗词绽放的情节,碾尽了灯火阑珊出的一池墨香。这时,诗词所能引起的灵魂的共鸣便跃然于纸,读者也能从心底与诗人的思想产生碰撞。

此时,学者的对于诗词的阅读已经有了本质的升华,教师可以算是教有所得,而学者也确实可谓学有所获了。

四、因材施教

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最基本的一点还是应该以让学者学到知识为前提。因为如果学者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改进都是妄谈。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过改进对诗词本身的教学,就不需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国内,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授课,因此需要调节好因材施教和集体授课之间的关系。在总体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更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学方法。这也对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注重并尊重学者的个性化差异,促使学者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化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也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品学兼优、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优质人才。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文本中都编入了大量的古诗词,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古诗词让广大学者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出读者更高的、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传统美德的教育。但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不如人意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该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急功近利的误区。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以此对以前教学工作作出小结,并为以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建议与展望,以期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能够让更多学者学有所获。

[1]戎振纲.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反思[J].广东教育,2007.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青.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美[J].考试周刊,2008,(10).

[4]唐秀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4).

[5]杨文玫.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的四种误区[J].教学月刊,2007,(10).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者误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学者介绍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