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性习作教学的探索

2012-08-15 00:51吴卫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愉悦感做人人文

◆吴卫红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小学人文性习作教学的探索

◆吴卫红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句话,语文学科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让作文教学体现人文合一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它还澄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是在教学中自觉地将培养语文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有机的融为一体。

1.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做人的过程中做事,做了事后还有些想法,把这些写出来就成了文。让学生做人、做事、作文相互促进,使学作文、学做人做到完美统一。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课程之源,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既丰富多彩,又能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顶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实践中体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

二、让作文教学突现以生为本的意识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职责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让学生自我习作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点拨而非代替,指导的时间应越来越短,指导的范围应越来越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写作。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即使是指导也应该有意识地去指导如何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如何扩展学生的多向思维,从而扩大学生的写作空间。

2.让学生修改评价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修改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局限,往往总是易察人而难察己,对于自己的不足往往是“视而不见”,因此就有了学生相互修改的必要。自己的文章写好了交给别人去修改,别人就会打破作者的思维定势,而站在“庐山”之外去客观地审视、分析、评价,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重视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问题上的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是否从身边学生的作文中,品味到学生特殊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能够品味到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是否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有创意的表达等。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审美的观点、审美的原则、审美的手段进行审美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又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3.让学生自我解放写作思想

写作,本来是写作者主体生命意识的一种欢快流动,率真感情的一次畅然宣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倡导写真实的自我,要真正地用心去呵护学生们的那份真情,帮助他们摘下罩在心灵上的那个矫情、世俗、虚伪的面具,露出灿烂的笑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写,把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三、让作文教学遵循生活本源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反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1.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带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而教材中获得的感悟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主动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倡自主写作,有感而发,多想多写;鼓励学生有个性、负责任的表达。让学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啥就写啥,不管对否,写出来再进行启发和引导。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立意”与“生活”两者的辨证关系

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作文不要立意,特别在高中阶段,教师还必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如何立意的指导,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领悟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从所要表达的中心的高度来观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四、让作文教学洋溢学生成功的愉悦

小学生的成功体验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笔倾诉了自己内心真情,满足了一种表达欲的愉悦感;一是自己写出来的习作,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和同伴们称赞的荣誉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远离假话、大话、空话的同时,应着重在评价学生习作的环节上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的愉悦感,感受成功中的愉悦才可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同时也将事半功倍的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1.分享同学的习作

在每次习作评赏课上,老师先让加分的学生把自己被加分的内容和原因介绍给大家,然后在同伴们羡慕的眼光中,说一说成功的经验。这时,相信每一位能得到这一机会和光荣的小学生,心里都是乐滋滋、甜丝丝的。再进行下一次习作时,会更加努力。

让学生分享习作的时间可放在作文课上,也可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分享习作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评改,绝不能把评改习作一事完全放给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毕竟有限,时时需要教师予以指点。

2.鼓励性的评改使学生感受到乐趣

传统的“总分+评语”或目前的“等级+评语”的评阅作文的方法,很难让小学生体会到习作中的成功感。原因就是这种反馈方法过于笼统、含糊,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

“分项优加病减,修改得分”的评议方法则较好的克服了评阅方法的这一弊端。评议小学生习作的项目可依据习作要求而定,可多可少,视情而定。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批改中学生习作,起步时只看一项:有无错字或书写是否认真,工整。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

有文病虽减了分,但修改好了,可以在把减去的分数加回来,从学会修改这个角度看,同样也是一种成功。一种失而复得的成功愉悦感,一种豁然明白的成功愉悦感。

3.展示中获取愉悦

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因为在假期里主动写出了多篇好作文,语文老师就专门为她举办了一个《个人优秀习作展》的壁报,让全校的学生都能赏读。可想而知,这让一个初学习作的小学生体会到的成功愉悦感该多么浓烈!同样,指导小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反复修改后,鼓励他们自己投稿、参赛;当孩子们的习作一旦变成了铅字印在了书刊上,或者参赛获得了名次,将会对小学生的习作热情产生多大的鼓舞。这种成功的愉悦感转化成的学习动力,比家长与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总之,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教作文,就是教做人。教作文,如果缺失了对人文素养的关注,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成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朱自清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技能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04.

[2]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概念与作文教学的新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2,(11).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2002.

[4]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5]吴永君.浅谈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4).

猜你喜欢
愉悦感做人人文
做人,不要做藤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缺觉与抑郁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