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2012-08-15 00:49张明花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愁思中庭词作

张明花

宋词善言愁,而李清照又是宋代词坛上的言愁高手。李清照词中“愁”字运用众多,哀愁是她词的基调。李清照在她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愁思中又寄托了浓浓的深情。

一、李清照在她那悠悠愁思中,蕴蓄对丈夫的无限眷恋的情怀

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礼教就像一条无形的锁链束缚着广大妇女,时时处处苛求她们不要超越纲常之规,即使是对自己的丈夫也必须含而不露地表达感情,否则就会被指责有失教养。然而,李清照却敢于在词作中大胆地表露男女情爱,体现出了李清照欲冲破封建文化性别约定的藩篱,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道:“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会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表现了她渴望与丈夫厮守,朝夕共处的纯真愿望。在《醉花阴》中说“人比黄花瘦”,“薄雾浓云愁永昼!”整日薄雾浓云,亲人不在身边,闺中独处寂寞难耐,于是乎形锁骨瘦。在《行香子》中,借用“七夕”美丽传说,抒发了自己的离愁:“云阶月地,关锁千重”引来“离情别恨难穷”,相思之苦刻骨铭心,有时彻夜难眠,只能“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通过这一系列的言行词句把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理学盛行的北宋社会,女子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被指责为有失教养甚至是大逆不道。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敢在词中这么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对理学的抗争,体现了对幸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愁思中还寄托了李清照对金兵野蛮入侵的血泪控诉,对南宋王朝投降主和的愤慨,反映了千百万人民无家可归的痛苦,寄寓了爱国主义情愫

李清照对故乡的思念代表着千百万流落他乡的中原人民的共同心声。这在《添字丑奴儿》中表现的更为深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以含蓄的手法,表现其因战乱而客居他乡的那种寂寞凄苦的心境。这种心境其实是有着一定的时代代表意义的。在《武陵春》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中李清照更是声泪俱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首词结句都有一个“愁”字,感情沉郁凄怆悲凉。

我们知道李清照她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她才会“寻寻觅觅”。在战乱中她失去了苦心积攒的十数年的典籍,失去了她患难与共的丈夫,失去了以前平静的生活。为什么她会失去那么多?李清照很清楚,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金兵的野蛮入侵给她带了这种种的不幸。虽然她词中表现的是她个人的不幸,但却有着时代的烙印。试想在兵荒马乱之中,有多少流离失所的北方人民,他们和李清照一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冷冷清清地过着惨惨戚戚的生活。只不过,李清照她能把这种痛苦的生活诉诸于词句罢了。“载不动,许多愁”种种愁苦如磐石压心,让李清照难以承受。“怎一个愁字了得?”则道出了李清照也包括广大人民的仇怨之深。从她的由生命的血凝成的词中,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那对异族野蛮入侵的愤慨和对恢复故国的渴望。

统观李清照的词,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愁苦绝对不是纯粹的孤立的。她的愁思与整个社会和时代是相通的。可以说李清照那充满离愁别怨的词作中,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影子。李清照的词作中“愁”字运用之多,愁情之重,也正体现了当时整个国家为浓雾愁云所笼罩的状况。虽然她的词没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激越军旅气概和“他年要补天西北”意欲为国戍边的雄伟气魄。但是李清照以她特有的艺术方式,倾吐了自己无边的愁情。这愁情中巧妙地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深深情怀。

猜你喜欢
愁思中庭词作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立秋
立秋
鹧鸪天·无题
秋思
高层建筑中庭的防火及防排烟设计分析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