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误区

2012-08-15 00:49郑建刚
中学语文 2012年30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课文

郑建刚

目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分步实施、有序进行,顺利推进,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局面,语文教学走出低谷,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偏颇,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在此试做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强调人文性,偏废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显然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以此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还语文本来的面目。这说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应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重视其工具性,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却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放弃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之处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我们反对以前肢解课文作法的,反对一味的讲解字、词、句,过分注重语文知识,一节课了无生气,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但是矫枉过正,走向极端,则成了一种伤害。语文课堂上牵强附会地去理解一些人文思想,片面夸大一篇文章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如果我们的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其他的一切语文活动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二、僵化课堂模式,偏离语文轨道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但是现在教师为了清晰自己的教学思路,主抓了几个环节,把课堂定型为几大板块,甚至连上课的用语也定式化了。首先是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背记目标,接下来“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拓展延伸”等,一节课被分割成许多条条块块,失去了语文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这样的几个教学板块,把活生生的语文给僵化了。任何僵化的教学模式都是有害的,用一种永远不变的格式去硬套文章,那免不了会对课文造成误解,有时小题大做,有时挂一漏万,有时避重就轻。长此以往,许多老师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掌握,易于操练,如果制作了课件,每次上课就是放幻灯,实际简化了课堂环节,淡化了课堂气氛,本来生动有趣的课堂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本来是一堂美文欣赏,结果成了漂亮画面的堆砌,学生仅在老师预设的几个问题上打转,没有了课堂的生成性,课堂枯燥干巴,学生完全是不情愿的参与,老师没有情感的注入,试想,一篇美文这样来解读,还会有趣吗?一节课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情感的互动,进行有价值信息的交流,但是把课堂定型为几个模块,束缚了师生思维的拓展。

因此,过分追求新型的课堂模式,让老师教的机械,让学生学的呆板,老师失去了教学的重心,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使语文教学误入歧途。

三、片面理解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低效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的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所以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
人文绍兴
背课文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