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建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中学)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十来个年头,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经历了许多教育挫折,苦苦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深知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才有和实践结合的机会,为此,本人先后进行了两次进修,先取得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数学本科学历学位,后考取了聊城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这两次系统的继续教育,使我对教学方法有了科学的认识:从刚开始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到后来努力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引导,使我提升了对教师这一门行业的认识:原来以为教学是谋生的手段,而现在认为教学是实现我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我最高需要的有效途径。这两次系统的继续教育给予了我理论的指导及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下面是我对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几点认识。
熟悉教材要深入钻研数学教学大纲,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了解学生易混淆和易产生错误的地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因此,熟悉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熟悉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没有掌握,那么就需要改变教学起点,补上这一部分内容。目前,小学六年级的知识和初一的知识衔接的不是太好,本人刚开始没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当时花费了很多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熟悉学生我常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谈话法,书面测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有时我降低了教学起点,费了一部分时间,但考虑到学生今后的系统和高效学习还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能力及思想教育内容。其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有定向作用,便于控制教学过程,它有激励作用,便于选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与学的同步。为了使教学目标具体化,知识和技能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而定,智力、能力和思想教育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过去,选定教学目标时常常根据参考资料,这样做已失去它原本的意义,方向脱离了实际,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对于目标还要明确要求的程度,例如,对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符号表示和图形,这是数学事实,只要求了解。至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与对边相等的性质和推论,这是数学原理,就要求掌握。学生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要能说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于对边相等的性质,理解这两个性质和推论的证明,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这三个要求必须都要达到。但要求也不能过高,不能要求学生上了这一节课后,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与对边相等的性质和推论,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比较复杂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这样教学目标就定得太高,脱离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一堂课里选择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是少而精的数量和质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不是单靠参考书选取的,要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灵活而定的,要调整教学内容的数量、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潜在的可能性。例如,“函数”这个概念是初二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学生对它比较陌生。要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真正理解这个概念的精确含义,是不容易的。但任何复杂的、高级的概念都是以比较简单的、初级的概念为基础的。因此,在讲函数概念这节课时,可采用讲解讨论的方法。由教师给出变量和常量概念,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概括出函数概念,再让学生举出两个函数的例子,并写在黑板上,逐个加以分析。然后,向学生讲明常量和变量的相对性,它们是相对于“某一研究过程”。例如,在给出了自行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的前提下,研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得出S=25t,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速度是常量,而路程S和时间t都是变量。若给定路程为800千米,要研究时间t与速度v的关系,有t=800/v或v=800/t,在该研究过程中,路程为常量,而时间和速度则成了变量。
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系统地、连贯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内容的每一组成部分同其他部分都必须有逻辑的联系;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为掌握新的内容作好准备。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课题讲授的若干可行方案中,自觉地选择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提问、学习新内容、复习、巩固等的最优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系统性和连贯性,就能付出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效果。”据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结构的时候,要注重考虑教学内容生成的逻辑性,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由此,我们应该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佳选择确立原则。同一内容的教学程序,不同的教学结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安排教学结构就是调整各教学阶段之间的联系,包括联系的有无,联系内容和方式,联系是否正确,各阶段衔接关系如何。安排教学结构有时不必按教科书的顺序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速度与训练的强度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如果失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握速度及强度,就是要调控教学过程各阶段的教学活动的质量,要以学生输出的速度、数量、正确率、难度各方面为标准。
[1]綦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珮玲.中学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安君,孙权森,汪自安.数学教育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