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亮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合作探讨问题、交流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纠正、彼此欣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呢?
无论是知识或者是经验,往往只有亲身探索过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生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探索过程中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能使交流的双方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学到对方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过人之处。合作交流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2至6人组成,每组最好安排4至5人,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应基本保持呈正态分布。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学习进展较慢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刻苦,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2至3个中等学生(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交流,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交流,才能解决问题,造成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合作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分析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哪些情况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在这里,我举一些教学中的例子。
1.具有探究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面积的认识”的教学中,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和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这个问题就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单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探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合作,学生能想出各种方法,简拼法;画格子密铺法,有的小组画边长1厘米的格子,有的小组画的是边长2厘米的格子;简拼、密铺结合法……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挖掘出来,使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2.简单的教学内容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基础好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就掌握了,中等的学生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基础差的学生则需要认真学习,学生之间差异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认真讲解,势必会降低一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觉得没意思。这时如果教师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好带差,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进行“小数比较大小”的教学时,我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比较、总结方法,学生举的例子很全面,并且很快就能研究出比大小的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在合作中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积极思考、参与,所有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进行“森林旅游”的教学时,根据森林食品店和纪念品商店中所给的条件能提出很多问题,综合应用“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内进行分工,轮流提问,共同列式解答,订正答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参与性高,兴趣浓,学习效果好,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合作的过程、方法、态度。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小组的集体进行评价,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可以评出“配合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很多时候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这时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可以评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评价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关注互助、进步是评价的基础,评价不是为了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思路,强化积极学习的状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