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胜鹏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曾经,权威教育周刊对1000多名中学生展开关于学习状态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78%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30分钟;87%的学生难以“当堂消化”知识;70%的学生有了问题不会主动求助老师。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绩,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祸首就是早期数学教育质量太差。其实数学教育在儿童阶段非常重要,儿童生活需要数学心智,也离不开数学心智,要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数学心智。反过来,在生活中儿童又能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心智。例如,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掉了一粒,是第几粒?再比如,用钱购物,怎样合理使用,如何与人交换……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的需要”。
研究证明,0~6岁特别是2~6岁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思维能力建构,良好习惯形成,逻辑能力推理能力建立的关键期,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就是数学教育。蒙台梭利博士在敏感期的论述中告诉我们,抓住儿童数学心智,发展敏感期的教育能使儿童一生钟爱数学。激发儿童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会使儿童终生受益。儿童0~6岁的早期教育和教育品质,将决定12~18岁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影响他的未来。优质的早期数学教育,能让儿童更聪明,更善于思维,更具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知道,幼儿对外界环境的秩序有种独特的敏感力(出生后就有),环境必须依据秩序来调整,外界的秩序与内在智力的发展必须相一致。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了题为“数学等同于机会”的教育白皮书,在书中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数学对把握机会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在今天的美国,掌握数学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那些很好的掌握了数学的学生在学术和职业上就有更大的优势;数学的学习成功将为高中更困难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将来上大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数学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
童年时期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通过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思维研究,孩子不会思考和理解应用题,这乃是他们不会抽象思维,无法从具体东西里解脱出来的结果,必须教会儿童抽象思维。必须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单纯地使用记忆,就会死记呆读,那样就使头脑变得更加迟钝了。但是通往抽象的道路,只有经过深刻的理解具体事物才能到达。孩子通过一次次观察成人怎样的操作,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体验事物的变化,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取材于儿童生活的数学学习才能够激发儿童的大脑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如果儿童没有学会思考,思维过程没有使儿童的大脑机能加强起来,那就谈不上在数学方面,更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获得良好的知识了。儿童虽然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吸收环境中的经验,但学习数学还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的教育环境。也就是按照“自然法则”来帮助孩子发展,使孩子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能达到完美。
我们可以结合不同时期孩子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心智的训练。
幼儿在没有数量概念时,对数的认识是朦胧的,笼统的。1~2岁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落后,是和幼儿感觉器官不灵敏是分不开的。从日常数学活动入手,融入感知联系,以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例如,在日常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百宝箱(电视机的包装盒),在箱子里放满大小一样的皮球,让幼儿“猜一猜,百宝箱里有多少只皮球?”幼儿首先是对“猜”的行为感兴趣,其次要对百宝箱的空间有个基本的感觉,“大概能装多少皮球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或是换其他的物品,如年龄小的幼儿可以换成小的盒子,内装2~3只玩具狗等,幼儿非常乐意反复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大多数幼儿能估算出箱内的物体数量。
3岁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是主客体互相作用和协调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运算是借助于实物来完成的。
如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穿牙签活动——用10只盛胡椒粉的瓶子,分别贴上数字0~9,准备45根牙签,让幼儿按瓶子上的数字一一对应,从瓶盖中的小洞中放入牙签,既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又让幼儿学习了一一对应,一一点数等数学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际上远比遗传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智慧和成败!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环境,就是为了促进幼儿数学秩序感的养成。
(1)创设安全,温暖,自在的环境。为了幼儿在教室内活动自由,教室环境的布置就像一个小小的“儿童之家”,所有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小号”的,所有的物品都是幼儿自己布置的,有序地一一摆放整齐,闹钟应该放在哪里?盘子,勺子应该放在哪里?插花应该放在哪里?等等。每一件物品孩子都能做到心里有数,有序的进行活动,有序的环境给了幼儿有序的学习习惯。
(2)建立有序的时间规律。幼儿在教室内的活动都是按时间来进行的:8点之前来了该擦桌子和椅子了;10︰00之前是吃餐点的时间(幼儿餐点是自己取用);10︰00之后应该收餐点了;11︰15分了应该抬桌子布置餐桌了。时间就像一位指挥家,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时间而互相提醒,进行有序的活动,而老师永远是一位观察者。这样既帮助了他们学会认识时间,又养成了有序的行为习惯。
(3)提供直接经验的环境。直接经验对孩子来说,数学认识是创造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对幼儿而言,直接经验提供了他们具体操作的可能性和再次反思的机会。在教室内,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性和感官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数学的练习材料,我们并没有采用抽象物理原理做成学具,以免盲目操作,而且提供幼儿资源,使他们在生活中,游戏中操作,以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如在门口上贴上日历,每天早到的幼儿可以选取数字标上的今天的日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