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

2012-08-15 00:51:35任昭源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农村

◆任昭源

(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一中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

◆任昭源

(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一中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地开始争先恐后进行新课改教育教学尝试,并且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农村生物教研教改的探究还远远不够,本文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多方面调查,尝试从新课改农村的教育现状分析着手,希望能探讨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方法。本文认为自主创新教学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必要手段。

新课改 农村中学 生物教学

21世纪的中国,把教育强国当成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了达到培养新世纪爱国爱家的优秀人才。中学基础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无论是教材修订,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学习,多媒体手段和启发、互动式教学已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教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如何使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平衡,把握新课改后生物学知识的跳跃性和阶段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特作如下浅显探讨。

一、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分析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意味着生物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生物科学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的实效性。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教师一直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最高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只要学生成绩优异,即符合师者操守。现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要求生物教师:

(1)必须按照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

(2)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Method)、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3)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4)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教师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这对于新课改后的新老生物教师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在以前,学生们只需要跟着教师节奏,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学业。而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要求更客观、更科学、更能适合社会发展:

(1)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高中学生必须对自己过去“被教育”的模式进行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求知探索的主力军。学校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课本不是圣经,学生更不是一层不变的虔诚教徒。

二、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1.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手段落后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学校是传播科学的地方,但是落后的教学条件严重影响着科学的传播。据了解,益阳地区部分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新课改五年来一直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立体投影仪,没有新课改的配套挂图,实验室药品欠缺,实验仪器破损、老化,教室光线黑暗。教学过程也只能用最传统的黑板板书、小黑板绘图等。新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过程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实现,教学手段落后。例如,益阳某区校学生1200余人,只有一间能容纳44人的多媒体教室,由于投影机像素低,上课时只能关灯,因光线黑暗学生无法看书;图书室目前只有2000余册图书,绝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所采购,其中生物方面的资料没有;生物仪器室药品缺乏、仪器老化,其中显微镜28台中只有3台单目显微镜能正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琼脂糖、PCR仪、亚甲基蓝、超净工作台等均没有;生物实验室是零时的。面对新课改以后的生物教学,如何达到KSPA目标,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不可能。

2.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学生综合素质差

以往农村中学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升学率、及格率。因此几十年来,全体师生就围绕着“分数”,从早到晚,不辞劳苦。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荡然无存,究其原因是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的成绩认定涉及到学校发展经费、领导升迁、教师职称评定和加薪。从教师的心里分析,认定了只有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只有提高学生成绩,职称评定和加薪才能成为可能;从领导的心理分析,只有更高的合格率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机会,只有更高的升学率才能保证学校的生源。于是将“教育本质”和“素质教育”抛之脑后。据了解,一些农村学校补课现象严重,学生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10h以上。课堂上教师围绕着中考和高考喋喋不休,学生就围绕着课本知识进行日复一日的煎熬,完全没有课余休息,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没有兴趣、爱好培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获得的是分数,失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

3.专业人才欠缺,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学校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样课程的开设就只能由其他科目老师代课,多年后,就会出现很多“万精油”型的多能教师。其结果主要有几种现象:(1)专业对口教师欠缺,如体育老师代生物课,语文老师代政治课、历史课等屡见不鲜。(2)教学质量下降,非专业教师跨学科任教,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不能完成教学目标。(3)教师配备比例失调,专业教师课时过多,跨年级上课频繁。(4)人才流失,优秀教师调入城市,在岗专业教师减少,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三、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对策分析

在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如何才能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准确、科学地将生物课开展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浅谈如下分析。

1.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手段

为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中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优化教育师资,采取竞聘上岗;大力引进生物专业人才;通过向地方政府申请经费,增加多媒体等教育教学设备;通过校长牵头,工会监督,确保后勤保障,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通过家校沟通,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民主监督。

其次,是更新教学手段:生物教研组牵头,定期定量说课、听课、评课制度,明确听课节次;加强专业知识深化,继续教育力度;向学校申请经费,定期开展生物兴趣活动;定期开展生物教育教学探讨会,集体备课;设法开展学校间生物组相互学习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生物交流群,汇聚各地生物教师,进行网络探讨交流。

2.创新教学手段,革新学习方式

(1)根据学生实际,敢于合理改变教材编排顺序

教材不是“圣旨”,不得改变,而应当作为一个提供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的话题,材料。因此,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情况对教材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按照生物科学史的时间顺序,被编排在“孟德尔定律”之后,因此在教学时可进行提前学习,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而按照发展史的顺序,则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大胆预设,大胆猜想的创新精神。

(2)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利用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深浅和学生理解能力进行合理选用。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式。

例如,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本节的重难点是氨基酸的通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如何才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投影比较20种氨基酸的异同,通过动画演示蛋白质形成的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容易理解。再比如,讲述分泌蛋白分泌过程时,利用动画显示了分泌蛋白从形成到分泌出细胞外,强调细胞器之间的合作关系。若是传统教学,黑板上画氨基酸化学式比较,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时间紧迫,效率低下。

(3)充分运用多媒体课堂大容量的特点高效教学

多媒体课堂上,知识容量大,色彩多样,要注意知识点的扩展广度和深度把握,不能天马行空。

例如,在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可以先行介绍拉马克的个人简介,然后对其主要假说通过图片、生活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述。对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通过利用BBS视频,播放相关视频,然后学生总结。最后通过图表,进行比较、归纳。这样不仅讲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例如,在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内容的处理上,利用Flash动画把整个过程制作出来放映给学生看,学生对某个知识点难理解主要是在他头脑中没有清晰的影像,缺乏感性认识,就很难在大脑形成长久的记忆。他们不知道mRNA怎么跑出来的?核糖体到底什么样?tRNA又是什么样子?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怎么运过来的等等,这些问题通过一个个动画,学生的所有疑惑都消除了。因为脑海中有这个清晰的过程,再结合书本知识,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生理过程了。

(4)概念图(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新课改后,每一个模块的章节练习中,都有一个“概念图”的填写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将孤立的单个知识点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联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多次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问题,快速的分析问题和辩证的看待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把握教育本质——育人,融入式教学

在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一个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回归教育本质。尤其对于基础差,综合能力差,染有不良习气的学生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帮助。教师虽然和学生是两个阵营的人,但我认为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先和其做朋友,放下教师架子,学生们会“亲其师,信其道”。比如,在电影《终极进化》中,外星生物的进化速度之快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影片中涉及到的生物知识足够完成细胞分裂、转录翻译、化学元素等知识点的教学。

四、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常规教学能较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同样,科学是把双刃剑,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或者传统教学等方式均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减少、容易成为少数人的互动平台;演示文档的快速播放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等问题。

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是生物教材课改后,增加的化学知识、物理知识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存在盲区,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法。

[1]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浅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

[2]吕晓燕等.从教育实习中的问题谈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2):226 -228.

[3]尹俊华等.教育技术学导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02-13.

[5]张巧英,庄如虎.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6]基础教育改革专题.2005-04-11.

[7]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03,6.

[8]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2004,09.

猜你喜欢
新课改生物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