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河北省青龙县满族中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议
◆李红梅
(河北省青龙县满族中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此次课改是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事实上,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创造力以及学习心智等素质与能力得以改变和提高。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
新课改强调了要求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强调。由此,在目标上,初中数学应从强调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价值的挖掘。在过程上,应从追求特定时限来实现学习目标,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哪些观念呢?如何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呢?
首先,我觉得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繁冗的、甚至是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我觉得,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所以,数学课上我们同样可以激情飞扬,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障碍点,我通常以典型例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点拨,又及时向学生推出变式题型,这对学生突破难点大有帮助。
其次,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喜欢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再次,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中学生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但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怎能不上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让学生有挫折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让他们感到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能解决困难,把遇到困难的不快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快乐。
法国著名的科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静神。”这几年我发现,独生子女虽然智力不错,但学习成绩与其智能发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生子女缺乏意志,特别是缺乏自制性和坚持性,由此导致他们容易在具体事情处理上表现为决心很大,常常信誓旦旦,行动上却又迟疑不决,虎头蛇尾。同时,一遇到失败总是找其他原因,很少反思自身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从小至大,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使学生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克服困难后的快乐,最终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畏困难、遇难而上、不退反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同时又要让其明白,自己不能顺利地解出此题,是由于哪方面知识的不足造成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对他们获取成功的意志品质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市场经济中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在学习中不拘一格地发挥出创造力以及在问题的探索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取成功的终身受用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