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型”来强 化新闻的趣味性

2012-08-15 00:43李春晓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5期
关键词:伊春报纸趣味性

□ 李春晓

(伊春日报社,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新闻的趣味性是新闻的一个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价值的大小是与趣味性有关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传播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增多,读者的视野也在不断地开阔、丰富。对一个读者来说,他的爱好和兴趣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报刊媒体的新闻的趣味性就越来越引起读者的重视,也就是说,受众不是毫无思想、消极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的,而是以一种由于主体需要而有意来选择接受新闻信息,形成阅读欲望的。因此,新闻的趣味性已成为广大报刊媒体吸引读者,提升新闻卖点的重要手段。

趣味性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读者是处在社会的不同行业、地位上的,也就是说,读者是多层次的,当然也有着多层次的兴趣。如在林业系统中,对以林、木为内容的新闻比较关心,而在农村中,科学种田、发展农村的商品生产才是吃香的消息。就是在各行各业之间也不同,在一个行业中,又会有几个不同的兴趣等等。总之,由于读者的行业及各门类学科的不同而产生的兴趣不同。大文学家高尔基给《我们的成就》杂志编辑部写信,在对全体工作人员“在刊物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热情谢意”时又说到:“由于你们的努力,刊物是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了。”(《高尔基论新闻和科学》61页)由此可见,要办好一种媒体或报刊,不能不对趣味性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探讨。

既然趣味性有着这样重要的作用,那么趣味性都由哪些类型构成呢?粗略分析,可有以下四种:

地域接近型

读者所关心的新闻报道事件与读者所处地点有直接的关系。越近,趣味性越浓,伊春发生水灾,在哈尔滨的亲属就天天找《伊春日报》看,或收听收看伊春有关的新闻,非常关心有关抗灾的报道。这就是心理与地理的贴近性造成的。毛泽东同志在1931年3月谈到怎样办好《时事简讯》时说:“登消息的次序,本乡的,本区的,本县的,本省的,本国的,外国的,由近及远,看得很有味道。”同时还说:“要紧的是本县、邻县的这两部分新闻,因为它是群众欢迎的。全省的、全国的每期条把就够,国际新闻几期之内登他条把,这些新闻不可没有,但绝不可多。多了一来占去篇幅,把本地的近地的重要消息篇幅缩小;二来这些消息缺乏兴趣,群众不易了解。”这些都说的是贴近性问题。

事态参与型

这种参与型是读者对那些与自己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新闻消息所产生的兴趣。这一点,不分地域、行业、年龄、爱好,而取决于读者与消息本身关系的密疏程度,由此而影响着读者的兴趣强弱。如2005年5月14日《伊春日报·读者来信》专刊登的关于电业部门强行高价更换住户电表的报道。由于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新闻价值和读者的关注度较高,可读性强。所以,读者除了传看外,很多人还口头传播。

这种事态参与型,也导致报纸或其他媒体的利用率的高低。有人曾作过粗略的统计:每当市里召开大的会议,报纸在一版整版或者大半版发表一些领导人的报告原文时,其他媒体也如此,那一天的报纸或其他媒体利用率最低!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因为读者花钱买报纸,或观看节目,不是买文件,接受说教。读者是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不是会议的参加者;除去机关一些干部(少数)阅读、观看外,大多数读者、观众是不看的,因为与他们无直接关系,所以兴趣就不大了。据有关部门近年来统计,法制类、生活类、经济类的报纸或其他媒体,发行量和收视率都呈上升趋势,这不能不说趣味性在起着作用。

真实独特型

心理学有关规律,刺激过程总是跟反射性效应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当读者的感官接收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后,或自己对某种事情怀有好奇心之后,即产生了极需寻求刺激的动机——要读的欲望和寻找符合自己心理的读物的动机。

“怎样使报上的文章具有一种‘刺激的因素’呢?有了这种因素,文章就会变得引人入胜,人们就会兴致勃勃地把它从头读到尾。”(《苏联名记者写作经验谈》)说出了其中的奥妙,想要具有刺激性,需要两个因素:一个是事件、事件本身具有反常性,另一个是高超的写作技巧。

当前,读者、观众猎奇心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对国际上的突变事态,有的对电影演员的近况,有的对侦破案件,有的对奇闻怪事,有的对大领导犯大错误,有的对世界之最……虽然猎奇的心理、职业、地位不同,但大多数与年龄有关。要争取更多的读者、观众,就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行业开设相应的栏目,使每个读者、观众都能在一张报纸上或其他媒体上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新闻或节目。当然,对一些读者、观众的低级趣味,也不能迎合。

求知学习型

兴趣同需要相关联。读者、观众的兴趣源于读者精神上的、思想上的、物质上的、心理上诸多方面的需要。他们生活在人世间,时时处处有求知欲望,需要不断学习。于是他们的这种求知型的兴趣导致他们在报刊上或其他媒体上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举个极其平凡的例子。吃饭,人人都吃,但是不是人人都会吃呢?回答是否定的。要想吃好,大有学问。于是,报纸上发表了烹饪知识,其他媒体上开设了烹饪节目,在这个专栏、节目前,读者、观众多了起来,原因之一就是读者、观众的求知欲望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如果媒体抓住了读者的求知心理,开设了这个栏目,那么,报纸或其他媒体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欢迎。记得在第二次全国晚报工作会议上,李普同志说:出的“星期日菜谱”,原先报社自己也不大重视,不料却得到了农民读者的欢迎。广大农民生活提高了,肉也有了,鱼也有了,鸡也有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只会用老办法,很简单地煮熟了就吃。做个菜谱,他们很感谢。为什么感谢,因为报纸满足了农民的求知心理,而且学到的办法实用。

猜你喜欢
伊春报纸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报纸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