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民
(许昌日报社,河南 许昌 46100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党报评论无疑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深入地分析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更加有力地凝聚人心。
党报评论只有在服务性、权威性、鲜明性、亲民性、多样性上下工夫,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党报是党委机关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代表党委、政府发言。在一定程度说,各级党报是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阐释者和解读者。我国党报评论历来就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往往代表报纸编辑部甚至代表同级党委对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这些评论在传递政策意图,指导工作方面固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问题在于,这些评论往往写得太硬,容易成为领导报告、讲话的翻版,读来味同嚼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报新闻评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服务性是要求党报评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活动来撰写评论文章。要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
权威性是要求党报评论“高端发言,引导有力”。党报评论不只是代表报纸说话,更重要的是代表当地党委、政府说话,是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进一步阐释和对工作的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占领舆论制高点,要借助党委的权威性和高层人士的关注性来提高评论的影响力。
鲜明性是要求党报评论“观点独到,言语犀利”。在网络时代,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论也会有不同观点。党报评论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具有独到、使人过目不忘的观点。同时,一篇新闻评论不仅要有好的观点,还应追求犀利、新颖的语言,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论述中,犀利的语言和新颖的观点相得益彰,让人读后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亲民性是要求党报评论“关注民生,贴近群众”。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光靠内容正确、思想深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贴近读者、让读者乐意看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党报评论居高临下、高台教化的传统话语方式,克服内容空泛,空话、套话、文件语言过多的毛病,着力选题创新、写法创新,在增强贴近性、时效性、生动性上下工夫。一篇评论要得到读者喜爱,光有好的题材还不够,还需在切入角度上下工夫,做到剖题新颖;还需在语气上多思量,做到平和交流;还需在语言上多斟酌,做到通俗易懂。
多样性是要求党报评论“不拘一格,立体呈现”。信息时代的今天,读者的思维在宽松的舆论氛围中越来越活跃,党报评论要扩大影响力,就必须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评论形式。
媒体竞争使党报评论写作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时刻,追求言论“独家化”已经成为区分不同报纸品牌,决定报纸影响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党报评论的基本思想观点源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长期以来,各级党报评论的写作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事实引证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在思想内容上习惯于照抄照搬,甚至连材料引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形成一种经年不变的特殊文体,造成“千报一面、千评一面”的现象。
对于党报评论而言,所谓“独家化”,并不是为了独家而独家。党报评论的“独家化”,重在以独到深刻的思想认识、生动多样的表达方式,努力追求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效果的最大化,追求党报舆论引导力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宣传效果是根本目的,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宣传,媒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自由选择。
近年来,《许昌日报》在评论写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从实践来看,如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党报评论写作“独家化”的重要切入点。
以新视角、新形式阐释党的主张。例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评论形式宣传阐释,有两种选择:一是按照中央文件的内在结构,分专题阐释;二是“跳”出来写。我们选择了后者。所谓“跳”出来,就是跳离文本文件的章次结构,抓其灵魂和精神。我们设计的第一个题目是“为了谁”,意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第二个题目是“依靠谁”,意在阐释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个题目是“是什么”,意在阐释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应达到的境界。这样的评论,在当时六中全会精神宣传的各种评论中独树一帜,文章清新质朴,通俗易懂,适应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抓住重大时代课题做评论。宏观调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已经持续了几年。调控初期,各界议论纷纷。我们适时推出一组评论员文章,把宏观调控所体现的科学发展精神视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永久底色”,并对各界对宏观调控的质疑做出正面回应。党报评论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一定要等文件下来了再去写。2011年,舆论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评论渐多,各种声音都有。对此,《许昌日报》适时推出系列评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对下一步许昌发展努力的方向提出了独到观点。
做好与实际、实地的结合。每逢重大决策出台,评论是各级报纸的第一反应。作为地市党报,如果仅仅照抄照搬中央、省委文件,肯定谈不上贯彻落实。我们的做法是结合。2011年,《河南日报》推出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等的“一文九论”。《许昌日报》领导班子敏锐地认识到,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随即,我们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推出了《求客观规律之真》八篇系列解读文章,分别从推进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建工作、改善民生、破解发展瓶颈、练就发展本领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意在动员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领导方式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求客观规律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上来,在推动许昌科学发展的征程中,把“求真”进行到底。实践证明,做好评论与实际、与本地的结合,能够将上级精神更好地落到实处,扎下根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