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小栋
(定西日报社,甘肃 定西743300)
党报有别于其他报刊最主要的是公信力和对权威信息的独占性。因此,作为地方党报,在充分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将笔触伸向基层,关注弱势群体,用新闻救助的方式唤醒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爱心,以此达到救助弱势、引领社会风尚,促进道德建设的目的。在多年的救助实践中,笔者认为,地方党报要开展新闻救助,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选好救助对象。开展新闻救助时一定要选取群众基础好、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选取对象时要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确保救助对象有典型性,有潜在救助资金来源。《定西日报》开办的“爱心超市”是一个公益性的救助栏目,开办8年来,已成功救助20多名重病患者,募集的资金达19万元,救助参与的人数达2万多人。在选取对象时,报社派出记者和被救助人员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沟通,同时走访周围群众,确保救助对象信息的真实准确;在信息的发布上,在二版“爱心超市”栏目里详细介绍被救助人的困难及所需,在组织文字时,力求行文平实,保持党报严肃严谨的文风。
要选好切入点。当前,多种社会捐助活动让受众习以为常,再加上募捐机构和资金使用单位的多种丑闻被公开后,使群众的捐助热情大减,基于此,党报开展新闻救助一定要选好切入点。2005年,一个叫丽丽的小女孩不幸掉入悬崖,被送到定西市医院抢救,当时还没有农村合作医疗,能否筹集到5万元的医疗费就成为小丽丽生命救治的关键。小丽丽父母在寻求社会帮助时,首先找到定西日报社。报社在策划救助方案时,选择了部门救助方式,将此次救助和当时市上开展的“爱心助残”活动结合了起来,市残联当即为小丽丽捐助5000元。《定西日报》以“爱心助残点燃生命之火”为题,报道了市残联捐助的消息,又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爱心助残资金的用途和社会意义以此推动了全市的资金募集工作。此后,小丽丽得到了社会各界捐助,募集资金30000多元,2000多学生、家长参与救助活动。
要注重社会效益。唤醒人们潜藏的爱心是新闻救助的主旨。在救助过程中,报社编辑要善于以点带面,通过对典型的报道,进一步放大人们的爱心,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弱势。一个叫亚伟的白血病患者,通过《定西日报》开展的救助活动,募集到近10万元救助资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定西日报》以“今天亚伟得救助,其他亚伟怎么办”为题,撰写了系列评论,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高额费用救治的儿童。在多方努力下,亚伟所在的县率先开展大病救助,使一部分患者得到政府、社会的有效资助。
要注重与其他媒体的配合。媒体互动才能形成舆论强势,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定西市通渭县陇川乡路家父子两代供养一个聋哑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报社决定对路家进行新闻救助,定西日报社邀请《兰州晚报》、《西部商报》及当地电视台进行联合采访,在发稿时,《兰州晚报》头版整版、《定西日报》视点整版、《甘肃日报》纪事栏目、《西部商报》社会栏目等同时刊发报道。此报道引起地方党政高度重视,路家先后获得“感动定西”十大人物,定西市好媳妇、定西市道德模范,感动甘肃提名人物,市委宣传部党性实践点等多种荣誉,同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物质救助。此举成为多家新闻媒体联合采访实施新闻救助的一次最成功的尝试,可谓一石几鸟,对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救助等均有积极意义。
要注重捐助形式。实施社会救助并不全是呼吁捐助资金,要根据求助对象的所需开展针对性的救助。在定西市通渭县义岗镇,我们参与救助了一个“树皮娃娃”(一种像树皮一样的皮肤病)。这个学生家庭困难,但品行、学习都很好。该学生平时身体健康,疾病发作时,他只能睡在家里,每年一两个月都不能上学,他家四处求医无果。得知此事后,我们通过当地教育局及乡政府,组织学生及当地党政部门为他家捐了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他的病变照片发到报纸上及网上,在全国寻求治疗的办法。结果,广东、四川、湖北有四位医生发来了验方,其中广东医生提供的一个中药治疗方案有明显的效果。
实践证明,新闻救助是通过有效的媒体运作,找准资金与求助对象相互结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弘扬人间大爱,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举措之一,作为党报,应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以此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