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

2012-08-15 00:51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赵黎宁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偶数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赵黎宁

生态课堂,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赵黎宁

数学的生态课堂为学生构筑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时刻感受着和谐自然的环境,自由地呼吸和思想.让学生学得自然,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必要前提.而“小组讨论”犹如教师给学生准备的一道道“美食大餐”,把握得好,学生会受益无穷,汲取许多天然的营养.这里,我想就教师如何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首先在讨论的内容上,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讨论之前,教师要对讨论的题目有较深的理解,对讨论的结果有所预设.太简单的题目不必讨论,什么都讨论,就失去了讨论的初衷和意义.要明确讨论的意义,使每一次讨论的目标达成.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大的综合题来说,有时要灵活机动,不必对整个大题进行讨论,可根据题目的梯度,取其中一部分加以讨论.

例1(2008年宁夏)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交AC于点Q.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 S△ABQ.

(2)当点P在AB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

(3)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再继续在BC上运动到点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恰为等腰三角形?

本题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对于第(1)小题,大多数学生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解决,教师可以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而第(2)、(3)小题是值得思考的,也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弄懂的,那就需要讨论了.所以,在讨论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讨论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较为灵活地采取启发式与讨论回答问题相结合的形式,使本次讨论的机会把握得更好.

二、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说的讨论时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给出问题到讨论前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小组正式进行讨论的时间.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必须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如果没有思考马上进行讨论,就起不到真正动脑的效果,使学生失去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并不喜欢在自己还在思考时,别人就给出答案,更喜欢自己去钻研.在实在无法个人解决的情况下,再去请教别人,这样的情形下,他对这个题目,甚至是这一类题目就印象深刻了.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也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在问题一出现时,就马上叫学生回答,其实这种情况只是让小部分学生得到了思考,而更多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思考问题的好机会.所以,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动笔动手.当然,如何把握这段时间,应当就每一个题目的难度而定.

其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要正确把握好时间.时间太短,不能起到真正讨论的目的,只是形式而已;讨论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溜号”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当估计到讨论的题目过难时,教师应当参与到小组,加以点拨,不必冷场,注意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把握学习的有利时机.

三、把握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合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关键的一步

问题讨论结束后,可以采取小组推荐回答,或小组抢答等形式,如果经常是那么几个同学回答,是不够的,学生参与面要广,那就需要教师经常调整小组人员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教材与学生的情况)把小组人数、人员安排到最佳状态,有时还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微调.同时教师也要转换角色,变“导演”为“演员”,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小组讨论的参与者.

例如,情景描述:

这是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开始就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和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思考老师的提问和练习.我们来看课堂练习中的这样一道题:

例2 某中队48人去游乐场游览,游乐场售票处规定:门票一人券每张10元,十人券每张70元,他们动脑筋想出了一种购买门票花费最少的办法,请你想一想最少要花多少元.

这个题目对学生而言,有趣,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难题.我让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积极讨论起来.我开始提问第一组同学的代表:“你们想到了什么方案?”

“十人券每张70元,买四张,然后一人券每张10元,买八张.一共要花360元.”

“好!这是一种方案,有没有其他方案了?”我用询问的眼光扫视着学生们.话音刚落,马上有第二组的学生回答:“有!我们觉得买五张十人券,每张70元的更便宜.因为五张十人券,每张70元.这样只要350元,就可以了.”

“我觉得在第二种方案上还可以优化!”第三小组发言人振振有辞地说,“我们买了五张十元的团体票,用了350元,但我们可以把剩余的两张卖出去,还可以赚20元.这样只要付330元.”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似乎被第三组的“精明”和“幽默”感染了,我也笑了.

“很好!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而且很符合实际.”我不失时机地说:“并不是每个题目都要有标准答案的.你们要相信自己的智慧,看出了问题就大胆地说出来.你们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还有许多的实际经验.老师很欣赏!”学生们掩饰不住兴奋,继续议论着.透过他们的眼神,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快乐.下课后,教室里同学们讨论的气息还在弥漫……

在小组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逐层推进的原则让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有所预设,先让考虑问题肤浅一些的同学回答,再让考虑问题周到些的同学回答.这样由浅入深,考虑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让大多数同学容易接受,从而避免了成为某一个学生的“一言堂”,使别的同学失去动脑筋的机会.

四、当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抓住机会,进行“亮点激活”

每次讨论结束后,小组里都会生成许多回答亮点,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把这些亮点加以归纳、点拨,把一些知识点和重要的思想方法告诉学生.

例3 如果n为自然数,那么n2+n是奇数还是偶数?

本题是在初一学生学了因式分解第一课——提公因式法后,提出的一个思考题,组织讨论结束,教师可以归纳三点思想:方法一:分别把n等于0、1、2,…代入,用特殊值加以探究,尝试归纳的思想;方法二:n分奇数、偶数两种情况讨论,学习分类的思想;方法三:现学现用,提取公因式n,转化成偶数与奇数的积,而偶数与奇数的积一定是偶数,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的思想.

当然,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想法与做法,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让我们快乐的数学生态课堂,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把握契机,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放飞思想,让知识与能力同在!

猜你喜欢
偶数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奇数与偶数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谈独立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惜字如金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