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在全世界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有力的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既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参照之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为“行动导向”教学,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学生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这种模式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
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方式,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等,从而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的刺激来自于教学环境。“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以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为教学课堂,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新鲜、好奇、探究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脑、心、手的共同参与,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昏昏欲睡或从事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现象。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呆板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刺激,有利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所体现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学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重视“整个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中老师按照专业的特点,把各传统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课和实践练习课)结合在一起,设计工作过程行为活动的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如学生自我计划,自我寻找资料,自我评价,研究等),提高了学习效率,加速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同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有利于学生的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的首映效应理论,教室作为教学的首要条件,其安排与布置会使学生第一时间在大脑产生新的信息效应,这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德国职业教育,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相对都比较充足,因此在实施中教学效果较好。而我国目前各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学校转型为高职的,因此在教学场所、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较差,存在不足。
(1)教学场所较小,学生人数多。多数学校的教学班级人数基本在40—50人,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当采用小组为单位教学时,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或实践动手时,虽然改变了课桌的布置,但由于空间较小,相邻小组学生之间会出现干扰现象,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甚至会使一些学生有依赖和抄袭现象。
(2)多数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场地普遍存在集中点——讲台,而讲台的设立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的人,这样就有受到权威人士(教师)的干扰而将行动导向的学生主导思路打乱。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行动导向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盲目采用行动导向方法就会造成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偏离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行动导向的教学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而目前我们的行动导向教学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或某几门课程,这样一些课程还采用传统教学,使得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不停地转换,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完整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接受能力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出现迷茫的感觉,而且教学效果较差。
“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教学,只要学生喜欢,能掌握教学内容,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好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学体制、国情等客观因素而盲目照搬。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3]杨黎明.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