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刘双丽 张再权
中国教育部教发[2009]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紧缺型人才”而努力,改革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途径,重视实践教育,因而开始采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的导师聘用模式。这一实践现在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双导师制”在我国的适用对象与应用型本科大学致力于培养的目标人才有着相同的标准,即“应用性、职业型”的复合人才,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双导师制”有其理论与实践基础,实践目标可控性强,意义深远。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应用性、职业型”人才的任务,而且同时需要克服原有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上单纯的“工具专业”没有实体依托的弊端,让人才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去选择相应的依托、明确的应用方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双导师制”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这一科学模式的应用,实施的关键则在于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双导师”的选取应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从业现状为背景原则。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体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管理及翻译和英语教育三大类,对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能够从事国际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涉外文秘、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英语翻译及英语教育等。所以,在有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基础上,英语专业学生需要从“三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对应的高校中寻找校外导师。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与以上类型企事业、高校等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英语专业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兼收(校外导师)经验式的积累与(校内导师)教育式的传递,成长为合格的应用型复合英语人才。
其次,“双导师”的选取应以应用型英语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原则。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岗位主要包括外贸人员(跟单员、报关员、贸易文员等)、翻译人员(商务翻译、普通外事翻译等)及英语教师(全日制学校英语教师、培训类学校英语教师等)。学生所应具有的文化素质则包括用英语书写及回复外贸函电,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相关知识,现场及笔头翻译和掌握英语教学相关知识技能。校内导师能够提供学生在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及技能演练,但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导师自身应具有外贸实务处理能力、翻译实践能力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而校外导师则应具有相应的外贸实务处理经验、英语翻译经验和英语教学经验,从而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双指导。
在校内、外“双导师”的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首先确定岗位所需要的“三板斧”,即基本岗位知识及技能要求,在课堂内掌握基本技能所需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实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为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加入必需必要的实践学时甚至是学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阶段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让校内、外导师可以在时间上共时与相继的发挥双重指导作用。同时,校内、外双导师可以通过“工程任务课程化”和“课程任务工程化”进行合作,即校内导师将课堂任务设置的模块让学生拿到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实践性完成,或者校外导师将所在企业、学校等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以作业形式带入课堂,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完成,再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抽象,实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在“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理想模式下的学习与实践。
最后,“双导师制”的实施应以英语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为目标原则。
1972 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当前,一切社会活动都处于飞速的世界化进程当中,各种社会活动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分明,这要归功于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从而培养出以“去单一化”为特征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身兼具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弱点和实践动手意识强烈的优点,“终身学习”观念的植入与岗位迁徙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终极目标。
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内置外引,学生组成创业团队等形式积极参加到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直接参与企业外贸业务或社区英语培训服务,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英语及其使用规律,认识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走出“哑巴英语”的阴影,树立为服务社会而学习的信心;校内外导师协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熟练运用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升终身学习的自我意识,从而为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总之,“双导师制”是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应用模式。校内、外导师的选择与指导需要遵循客观实际,尤其要基于学缘层次为事实,基于学科知识需要,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立足于学校教育实践过程,面向学生毕业后的未来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教育能力与地方可开发资源为学生选择教育途径与实践方式,首先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服务为目标培养应用性复合人才,争取获得地方支持,实现最大限度的“校企合作”,集中“产学研”活动,在地方发展获得最大智力及人才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完成社会发展所需的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