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梅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江苏 南通 22636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布鲁纳一语中地:“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即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创新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才能成为可能。如果学生整日心情高度紧张,处于惧怕厌恶老师的情境下,何以谈学习?更不用说进行较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了。笔者在讲解图片的独特魅力时,首先请学生欣赏各种精美的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迫切要求获取新知的欲望。然后,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最后,就不难归纳出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
良好的学习情境来源于诱人的学习问题,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设置教学模式,是把学习设置到比较难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总结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空,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自主创新。教师要尽量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地“卷入”问题情境中,而且能随问题的层层深入去激活思维进而自主创新。如利用Hy-percam软件采集屏幕动态信息时,笔者先粗略地演示了获取屏幕信息的一般方法,接着播放刚刚采集的文件信息,没有声音?然后大胆提问,要有声音该怎么办?学生听后,立刻在电脑中大胆尝试,只见他们时儿讨论时儿操作,不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可以自主思维、自主尝试,还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思维的创新。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笔者的具体做法是:①根据现实情况,指导学生编辑各种多媒体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完成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同时说出创作思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②指导学生尽量将日常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如在举行的一次民意测评中,要求去掉5%的最高分,再去掉5%的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EXCEL中求和、求平均都有相应的函数,这个问题如有现成的函数,就简单多了。这时,学生就不约而同地在函数里认真寻找,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做到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亲切感。如在各种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可以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元素制作静态或动态的贺卡。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独出心裁,还要鼓励个性化学习,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每次活动结束后,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邮件或QQ发送给亲朋好友,这样,不仅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机会,而且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需明确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思路,布置必要的学习任务,剩下的就是学生的探究实践和教师的适时点拨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利用网络形成的智能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裕、生动活泼的学习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网络中任意驰骋。如在讲解七巧板的独特魅力时,笔者从网上下载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这样既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能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想教育境界。同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发布到网上,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互联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多创新。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0.10.
[2]张冠文.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03,(5).
[3]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4]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