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昌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江苏 镇江 212003)
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基,高等学校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和孕育科研成果的摇篮[1]。当前世界的生产、科技竞争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要求。高校实训室作为“教学做”一体化的主战场,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竞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2]。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国家培养服务社会建设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整合教学资源,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怎样“教给”学生转变为怎样“教会”学生;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以实训为中心;由被动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主动学习为中心[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上非常重视“做”[3],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把教学的主要场所设在实训室,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边做,直接动手和抽象思维交替进行,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的状况,让学生养成“用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学理论”的习惯,在实践中掌握理论、检验理论、探索理论,在理论学习中训练、提升、挖掘实践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做”。要真正实现“做”,就要有实训室。所以,实训室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极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5]。在现代科技中,大部分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及一些发明创造离不开实验室的科学实验。实训室已成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充分注重实训室的关键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
2.1 实训室是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课堂
当前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良好的思想素养。
2)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结合本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方法及手段不断被运用到教学中,实训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续、补缺和拓展。实训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接性、启迪性、探究性、实践性等优点。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在模拟工厂的实训环境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良好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主体素质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即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主体素质的形成。实训室是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熔炉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2.2 实训室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根基之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的实训室。这些实训室为社会相关行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基础研究的支柱之一和原始创新的端源之一,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求实创新等基础研究能力。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用已有的实训仪器、设备来设计实验程序,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科学实验是工程技术的支撑,是自然科学的根基,是论证、研究、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平台[7]。通过“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根基之一。
2.3 实训室是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造就的学生是既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在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6]人们认识自然是从观察自然开始的,观察是认识的先导,是探究的思维前提。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收集有关事物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可以启迪心灵,激发新思维,发现新课题,形成新思想,产生新突破。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辩证思维等逻辑方法,掌握研究问题实质的方法[8],提高分析能力。学生在实训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方法产生概念,通过判断、推理辨别本质与现象,形成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去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实训方案,选定实训方法,分析实训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和创造[6]。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引入一些相关行业急需的技术工作和专门技能,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实训步骤,选择仪器、设备,组装实训装置。在实训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实践操作过程,掌握实际操作方法,锻练独立动手能力,培养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最终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科技人才[6]。
2.4 实训室是科技起飞的发动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发展和知识创新必须具备2个条件:第一是人才,第二是工具。科学发现和发明依赖于科学实验[2],科学实验又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就是“做”,而实训室具有实验、实训的双重作用。高校是多学科人才汇集的场所,实训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实训室基础设施精良就会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强大的支撑,推动科学研究不断地向前发展,为发现、发明提供可能性。因此,实训室已成为新知识、新思想诞生的沃壤,科技知识孕育和传播的重要源头,科技起飞的发动机。
2.5 实训室是社会服务的强大支撑
高校实训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具有智力密集、技术精湛、设备齐全的优势,它不仅是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要平台,也是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服务社会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社会职能。实训室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设备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撑积极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转让技术,输出技术项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5]。
2.6 实训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科技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互相浸穿、互相交错、学科综合。要解决科研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则需要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会诊”[7]。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要进行长期稳定的研发,就必须建立一批高规格的实训室。实训室聚集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而且其中不乏技术含量高、功能齐全的装置、设备和仪器,给予了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实训室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实训室的好坏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5]。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没有一流的实训室就没有一流的专业,没有一流的专业建设就没有一流的高职院校。
实训室不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设施,而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是检测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1]。因此,高校应当以国家需求为目的,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全面规划实训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努力把实训室建设成为设计合理、技术尖端、管理规范、科研出色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功能全、层次多、水平高、效益好、开放式的实训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更快、更好、更高地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养的创新人才。
[1]刘英楠.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EB/OL].(2010-07-03)[2012-02-09].http://www.reader8.cn/data/20100703/517465_2.html.
[2]庞国英.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14(2):22-23.
[3]李桂春.浅谈“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EB/OL].(2010-10-05)[2012-02-08].http://www.17net.net/Article/Class23/14573.html.
[4]朱彩兰.制冷高级工专业技能课一体化教学探索[EB/OL].(2010-10-27)[2012-02-10].http://www.bitsm.net.cn/main/ArticleContent.asp?ArticleId=215&ClassId=41.
[5]左铁镛.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建设一流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28.
[6]任文静.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7):25-26.
[7]罗联社,王友明,李鑫,等.浅析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的地位与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37-38.
[8]谷胜甫.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