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金坛市第四中学,江苏 金坛 213200)
2008年的江苏高考方案(以下简称高考方案),与其他省份高考方案相比,思想更解放,思维更前沿,有其独创性。作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研究高考方案,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应对高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形成学科偏见,影响全面发展
高考方案充分体现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重要性,对选修科目也有一定的等级要求,对于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兼顾选修科目达B的同时主攻语数外,考取本科院校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他们的目标是重点大学,这对各门学科的要求都很高,高考方案中只有语数外三门功课计入总分,学生的重点也就放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上。在一些非重点中学里,本科的升学率本来就很低,语数外基础差,偏科现象严重,以往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考上本科主要靠选修科目提升总分,现在按照等级要求的话,即使他们选修科目达B,语数外的总分也是达不到本科线的,师生几乎都将精力花在了语数外三门功课上,主观上造成学科偏见,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
1.2 加重学生负担,心理压力大
只要高考制度仍然存在,升学率就是各级领导评判各级学校的重要指标。要提高升学率,学校就会将有限的时间进行所谓的合理分配,在学业水平测试前夕,其他非考试科目几乎全面让步,教师加班加点,学生犹如冲锋上阵的士兵,压力很大;到了高三,学校更是增加语数外的课时,减少选修学科的课时,以提高所谓的有效分,这无疑将高考五门功课的压力集中在语数外三门功课上,任何一门稍有闪失,就将导致高考的全面溃败,学生如履薄冰,无形中又加大了心理负担。高考方案看似将高考的压力转移,实际上是将压力成倍增加,学生是苦不堪言[2]。
1.3 在职教师教学供求失衡
按照高考方案,学生高二时将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从理论上看似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将高考的压力分担,但在高考制度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都高度重视,一分也不能丢,所以学校、教师、学生在高二时就从思想上予以重视,考前更是强化复习,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不考试科目全面让步,减少课时甚至停课。到了高三,在一些非重点高中选修科目是可有可无,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复习巩固,有些学生甚至在选修课上做语数外的练习。
2.1从教师的角度看
1)从大局出发,学科定位要准确。如果说语、数、外三门课程是高考的“红花”,那么,选修科目就是“绿叶”,“红花也要绿叶扶”,语、数、外考得好,选修科目也要好。因此,选修科目教师学科定位要准确,既要着力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又要配合语、数、外适应高考的需要。既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在继续坚持已有课改方向的同时,注意宣传本学科的科学性、生活性、实践性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指导,并尽可能引导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起到辅助作用[3]。
2)明确教学定位,建立高效课堂。根据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选修学科不再作为统考计分学科,学科地位下降,选修科目教师要明确教学定位,建立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改善师生关系,自我充电;其次,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方案,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提高选修科目的成绩[4]。这样,失去传统考试学科地位的教师,照样能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3)研读考试大纲,自我加压。作为一线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形成切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的学科教学计划和应对举措,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有何变化、在教学目标上如何定位、对新增内容特别是选修内容的熟悉程度、对近几年高考的趋势如何变化等等问题加以关注,要研读考试大纲,精心准备,要理顺《高考考试说明》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吃透考试说明,又要重视课本,全面复习课本知识,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回归课本,并大胆取舍[5]。一线教师尤其是选修科目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精讲精练。
4)重视学法指导,强化答题规范。不同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规范也不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试题的设计更加新颖、巧妙,需要各选修科目的教师加强解题指导,掌握好某些题型的规律性答题技巧,并沿用一定的格式答题,注意术语的使用,力争使答案逻辑化、要点化、序号化。
2.2 从学生的角度看
1)应该端正学习选修科目的态度,树立信心。高考方案出台至今,学校师生已经从最初的迷惘、不知所措中走出来。在重视和加强语、数、外三门功课的基础上,不放松选修学科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地分析,从整体宏观上把握,既抓好语数外的分数线,又抓好选修学科的等级线。突破薄弱学科,任何一门高考科目在高考这盘棋里都是一颗重要的棋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习选修科目的态度,克服焦虑心理,树立信心[6]。
2)重视“双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课程改革中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只有夯实“双基”,提高各学科的综合素养,才能使复习事半功倍。学生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逐一突破考点,储备知识,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红线串珠连成线,达成面,建成群,完成知识的网络构建,为运用知识做准备。
3)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高三学生不仅要有长远的学习目标,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将大的目标化整为零,分几步走,小的目标容易实现,可以使学生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动力。
4)重视整体分析,提倡块状思维。如果说高考科目是一个整体,那么其中的每一门学科都是它的部分,部分考不好,整体的作用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在立足高考科目的基础上,把握好部分、块,这样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取得高考的胜利。做好“下好一盘棋,打好整体战”的战略思想,认真协调好学科间的关系,尤其是语数外与选修科目的关系,有效地整合好学科资源,谨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悲惨结局[7]。
[1]刘国荣,陈国栋.解读新课程[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33-36.
[2]相伟.评析江苏省新课改高考方案需待解决的六方面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4):49-50.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52-54.
[4]黎奇,戴立军.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6-48.
[5]戴慧.江苏政治高考:考点能级要求取消对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55-56.
[6]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7-152.
[7]沂南县教研室.优化策略,细化管理,强化落实,全面提高高三教学质量[EB/OL].(2009-04-13)[2012-02-24].http://www.lyjxyj.com/gzj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