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
(广州黄埔区教师进修学校,广东广州 510700)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而这种建构是经验、知识、发展和学习的意义建构。[1]运用电子白板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培训是为了让教师更快更好地使用电子白板为教学服务提供捷径,必定是与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密切相关的,因此,学员的电子白板应用能力提高主要在“学”而不在“教”。
学员是双角色,学习任务是多元的。学员具有差异性、多样性、主动性等特点。建构主义认为,不能对学习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学习者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接受学习的,不仅是水平不同,更关键是类型和角度不同,不能设想所有人都一样,而应以各自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生长点。[2]学员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肩负着提高技能水平的学习任务又承担着回去教学的双重任务。黄埔区是一个城乡结合区域,由于地域的差别,学员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学员的年龄层次不同,所教学科不同,需求具有多样性。由于有职称评定、竞聘、班级竞争、家长的认可等利益的驱使,学员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故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参训的积极性。因此,培训内容要注意是否与学员所关注的一致,是否对目前的教学有实际应用价值,是否能“立竿见影”马上付诸于教学。要充分考虑学员个体的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学员既然是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那么,每个学员都应该意义建构电子白板在本学科教学的应用,因此,学员是主动的思考者、解释者、知识的设计者,是合作建构者,总之,学员是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建构主义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强调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将学习者嵌入现实和真实世界中。我们把每台电脑装上电子白板的备课系统IPboard,学员通过备好一节真正能上的电子白板课来掌握所需技能,也即是培训结束后培训者下校到课堂中考核学员的一节课,学员通过本次培训,回到学校后能直接将培训内容用于课堂,紧密联系工作,既学到东西也不耽误教学。实现了学员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掌握电子白板的基本操作的参训目的,并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为本学科服务。对于技能的学习,要给每个学员创设亲身体会的机会,对于基本的技能除当场演示外,要留有一定时间给学员到白板上进行实际演练,培训地点首选电脑室,尽量保证一人一机。培训者除了传授基本操作技能等外,还要适当启发学员去开发本学科与电子白板的使用亮点,为学员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继续创新指明方向。
“交流”对于在岗的成人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可以帮助解决疑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而不同的人看事物是不同的角度,交流有助于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因为学校倡导的理念不同,则关注的方向不同,大家的沟通与交流显得相当重要,当自己的理解与他人的理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达成共识时,便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在培训一开始,我们将学员按学科进行分组,如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其他的学科则根据实际人数情况来分。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基于电子白板下的教学设计,分工则由各组自定,公布量规评分标准,小组合作制订评价表。每组之间可就教学环节中电子白板“是否用?”、“如何用?”展开讨论,大家在提出不同看法时引起的讨论刺激了个人的反省思考,有利于澄清学习中的疑虑,有助于完成知识的建构。
既然知识要通过个体主动建构习得,那么,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说”与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从而根据学员的个性需求进行学习。
学员的知识水平参次不齐,如何才能顾及到每一层次的学员呢?如何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我们将学员的学习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电脑操作比较熟悉,上手较快的学员;另一种则是对电脑操作有困难的学员。设定培训的目标是由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节课的电子白板教学设计,最后设立说课环节,学员通过白板课件重点讲解电子白板在其教学设计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亮点。这样一来,学习结果没有统一答案,学习的目标有很大的灵活性,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调整,灵活对待。
(1)对电脑操作比较熟悉的学员,在掌握了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后,培训者应从引起学员的好奇心出发: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可以更好地为你的哪些教学环节服务?然后,播放获奖课例片断(片断为电子白板用得较精彩部分),将已经用得较好的电子白板课展示给学员,将学员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学员再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思考。当学员有了初步想法后就会产生自己动手设计的冲动,而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与学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得出结论:这个想法是否可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后,鼓励学员大胆质疑:电子白板还有什么地方急需改进?学员通过“掌握基本操作——观看获奖课例——设计实际课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反思”来主动参与培训。
(2)对电脑操作有困难的学员,他们需要在基本操作上反复练习。培训者启用电子白板的“页面回放”功能,将上课时的演练“下发”给学员,这样,对操作有疑惑或不熟练的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在下一步的白板课件制作中适当降低要求,用到即可。
电子白板的先进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员需求,使每个人按需学习,始终都是以学员为中心,由学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训者成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注意及时反馈,重视学生的错误纠正,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留给学员充分的“想”、“说”和“练”的时间。
建构主义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学员的任教学科不同,要他们设计一节课的电子白板课件则需要提供不同学科的教学素材,而学员培训时间很短,我们通常只设立两到三天的时间,为了让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子白板上,培训者事先要准备好丰富适当的素材。因此,对资源的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培训前,通知学员带与本主题设计相关的已有的资源;第二步,培训时,在课室服务器提供通用的素材库,如背景图,常用的卡通人物,声音、人教版匹配的光盘资源等等;第三步,培训结束后,收集学员的优秀作品,建立各学科各单元资源库,并不断更新资源库,为下一期培训做准备。这样,资源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员建构知识的场景搭建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保持学习活动与内容平衡,提供认知策略指导,积极快速反馈学员问题,重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逐步减少外控,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2]
(1)培训者是学习的导航者,掌好知识的舵,为学员指明前进的方向,进入学习的轨道,培训者的角色更像“主持”而非“主角”,学员才是培训的“主角”。
(2)培训者是学习支架的搭建者,准备培训所需的资源库和考虑学习情景的选取、任务的布置等,为学员的活动和展示搭建广阔平台。为避免技术与学科教学脱节,讲解电子白板的基本操作时选用实际课例来贯穿,将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实例串联起来,帮助学员进行有意记忆;提供电子白板课例,为电子白板课件的规范提供参考方向;组建以学科为单位的小组,为学员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提供评价量规,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3)培训者是解惑者,培训者经常巡视课堂,及时解决学员遇到的问题,减少学员遇挫机会,增加学员的成就感,使学员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学员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3]而传统的课堂,培训者常受设备和时间所限,讲得多而与学员互动得少,学员在课堂上常常是“被建构”,只有在培训结束后再反复钻研进行“再建构”。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提倡以真实任务来驱动培训,让学员学以致用,用则创新,以此发挥电子白板在教学上的功能,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1]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之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OL].http://wenku.baidu.com/view/6a528dd43186bceb19e8bb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