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须以公信力为前提有序传播: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引发的新闻思考

2012-08-15 00:43李丹丹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丑闻底线伦理

□ 李丹丹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核心提示:2011年7月,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爆发。15日,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并于17日被英国警方逮捕。与此同时,新闻集团总裁兼行政总裁默多克及其儿子也改变主意,同意出席19日的英国议会听证会,就窃听事件接受质询。继16日在英国各大报纸发表道歉信后,17日默多克再次在英国报纸上发动广告公关攻势。此外,英国首相卡梅伦也缩短了在南非的访问,提前回国处理此事。

有着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倒闭,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也由此引发一场英国新闻界的大地震。窃听丑闻不仅葬送了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小报,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闻伦理价值、新闻管理和媒体公信力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商业不能成为新闻业的方向舵

追求商业利益和生存竞争压力的驱动。西方媒体的商业性决定它自然要谋求媒体利润的最大化,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曝光、窃听之类的新闻能在最大程度上赚取受众眼球,扩大受众群,增强媒体影响力,进而获得商业的高回报率,这也是一些西方媒体热衷于挖掘刺激性新闻、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的动因所在。一些记者为了获得刺激性新闻甚至不择手段,置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于不顾,采取窃听、偷拍等非正常的方式来获得消息。

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泛娱乐化倾向。《世界新闻报》是一份著名通俗小报,自1843年创办以来,便以稀奇古怪的事情和刑事案件为新闻报道的侧重点。1969年,默多克接手《世界新闻报》,在“黄色新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可否认,受众潜在有娱乐八卦、猎奇、猎艳等心理,而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媒体渐渐失去新闻道德底线,投其所好,选择将这种低俗心理放大后转化为报道内容来迎合、吸引读者。为了满足读者娱乐、猎奇等阅读心理需要,一些媒体千方百计打“擦边球”,或以“娱乐新闻”的名义,挖名人隐私,曝“花边新闻”,或无原则地偷拍、偷摄,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道德底线,造成本应受媒体正确舆论引导关心国计民生、拥有健康向上价值观念的受众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媒体也因此丧失了原有的引导和启示功能。

坚守新闻伦理无国度

新闻操守是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基石,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媒体在新闻内容和形式上追求新、奇、怪等特点,为了收视率或发行量的提升,用低级趣味的报道一味迎合受众,出现许多诸如侵犯隐私、不当报道等新闻报道的伦理失范现象。出于媒体资本对媒体利润的贪婪追逐,《世界新闻报》在获取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猛料方面几乎不择手段。据报道,《世界新闻报》除了雇用私家侦探非法窃听电话、侵入语音信箱等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外,该报记者还与警察“互惠互利”,即警察经常会把一些关注度高的案件内幕爆料给该报,以换取该报对他们工作的宣传,或者用重金收买有关信息,甚至假扮清洁工人从竞争对手那里偷“新闻”。这种不择手段的新闻挖料所造成的恶果极其严重。尽管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它对13岁失踪女孩米莉·道勒语音信箱的窃听,但真正的败因却是由于报道的低俗化导致底线逾越、操守尽失。窃听事件不仅引爆了默多克传媒帝国的大地震,也是对西方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次深层拷问。

当前,媒体的竞争十分激烈,追求“独家报道”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即便如此,媒体也应强调遵守规则,确保有序竞争,让媒体的话语权在公信力、责任感和遵守法纪、维护伦理的前提下有序传播。因此,呼唤守法、守理、守德的有序传播,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新闻理念,不仅体现在报道的对象和内容上,也包含选择报道的手段。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媒体为了获得独家新闻无所不用其极,已经越过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警示我们,坚守新闻伦理没有国度,在媒体过度追逐商业利益的竞争中,当商业至上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与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坚守新闻伦理,摒弃过度商业化可能带来的新闻道德滑坡是媒体和新闻人的责任。

新闻业需坚守的底线不可动摇

舆论监督是新闻业安身立命的重要支柱之一,媒体常常以揭露丑闻、激浊扬清而赢得“社会良心”的赞誉。对于媒体而言,如何实现良性运作,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的前提下实现舆论监督权,是新闻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闻自由不是绝对的权利,道德与法律是行使新闻自由的制衡器。媒体的权利,是以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前提的。新闻报道以揭露世界的假丑恶、弘扬人类的真善美为宗旨,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目的。媒体作为“把关人”,负有监督责任,也不应被隔离在受监督之外,理应有更严格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媒体必须正确把握满足受众需求与坚持主流价值取向的关系、讲求经济效益和坚持社会责任的关系、媒体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有效兼顾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存、共赢。媒体要通过正当渠道、正当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甚至要牺牲经济效益而服从社会效益,要摒弃一切不健康的内容,满足涉及受众自身利益、真正为受众所需的健康、正当的信息需求,而不能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借口下,不加辨别、不加选择和引导,甚至推波助澜,更不能为了赢得市场,一味迎合受众,滥用所谓的“新闻自由”,忽视了新闻所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媒体要加强法治建设力度,增强自律意识,强化社会他律,提升公众素养,自觉做到不媚俗、不低俗、不庸俗,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新闻伦理道德底线,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新闻的品质。

《世界新闻报》事件尽管发生在西方,但是对我国的新闻传媒同样具有警示意义。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指出,《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使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认识到,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指导我国的新闻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我们要从窃听丑闻事件中吸取教训,按照我国新闻实践的实际情况,认真规范媒体行为,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媒体低俗之风,进一步提升新闻人的道德素质,规范采访报道行为,在遵守法律和坚守伦理道德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宣传报道。这既是媒体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要求。

猜你喜欢
丑闻底线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真相与底线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丑闻也是文明生长的契机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