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研究

2012-08-15 00:49:13王雪竹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标语中国共产党建设

王雪竹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部,北京 10009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研究

王雪竹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部,北京 100091)

标语是中国语言生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的常见形式。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打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标语,成为保存新中国历史的语言活化石。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标语宣传工作从原则、内容、形式、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党领导的标语宣传工作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对于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标语;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打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标语,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推动了党的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国情特点,针对标语宣传工作提出了下述五项原则性要求。

1、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的第一位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宣传活动中的体现。依据这一原则,党的标语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着力解决思想问题和理论问题;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坚持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2、以人为本原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建设时期党的标语宣传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人民的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标语宣传的传播对象——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标语宣传,才能取得积极宣传效果。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标语宣传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属于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显著特征。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要遵循标语宣传的传播规律,增强标语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3、满足利益需求原则

需要是人类自身存在的必然性,其无限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利益内容的无限丰富和多样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利益关系作为我国社会基本关系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日益凸显。只有充分利用标语宣传的导向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使标语宣传得到目标群体的心理认同,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潜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有可能提出正确可行的标语。与之相反,脱离实际的标语口号不仅人民群众不会接受,而且还会对社会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制定标语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党的基本政治活动为中心,以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国家、地区实际情况,切合人民群众利益为标准打造标语。

5、与时俱进原则

标语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受到一定的时空制约,带有明显的时效性。因标语宣传工作应注重时代特色,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关键时机。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先进性要求党的标语宣传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的主要内容

标语是时代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标语宣传,基本上反映了共和国历史各阶段的轨迹,较完整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成为保存新中国60多年历史的语言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物质匮乏,生产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活动猖獗。为了最大限度地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人心,党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适时打造了“不要四面出击”、“耕者有其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工业学大庆”、“铁人”王进喜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农业学大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标语,起到了稳定时局、稳定人心、维护团结的重大作用。

1957年到1978年间,我国政治运动频繁,尤其是“文革”时期,标语宣传处于超常“繁荣”时期。为了尽快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响应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好”、“赶英超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标语应运而生。这些忽视客观发展规律、不切实际的标语,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损失,中国在标语的海洋中遭受了一场浩劫。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实践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新时期最响亮的两条标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的主旋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改革是一场革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才是硬道理”、“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标语转变了人们的观念,促进了我国各个方面的体制变革,成为时代最强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积极应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与国际接轨”、“人民币不贬值”、“新北京、新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等标语的提出,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与全世界的互动,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变迁。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和高举“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雪无情人有情,风雨过后有彩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标语。这些标语符合全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不仅丰富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的主要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标语作为党进行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继续发挥作用。在“文革”时期,标语宣传盛况空前,无论城市乡村,全部浸没在标语的海洋中。“文革”时期的标语分为红色、白色两类。红色标语是正面宣传,用红纸书写张贴或直接用红颜色原料涂写在公共场所,书写内容如“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红色标语铺天盖地,被称作“红海洋”。白色标语类似大字报,用白纸书写张贴或用黑墨汁涂写在公共场所,通常是批斗“阶级敌人”的战书。常见的有“舍得一身剐,敢把XXX拉下马”、“XXX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砸烂 XXX的狗头”。“走资派”的姓名要用红笔打叉,或将姓名倒写,让“走资派”头朝下等等,花样繁多。由于标语多而墙有限,贴出不久就可能被覆盖,因此有的标语末尾写着:“不许覆盖,否则砸烂狗头!”[1]相较城市而言,“文革”时期存在于农村的标语则更为“大手笔”。当时,全国各地农村地方政府,为了展示雄心壮志,创造宏伟气势,争相用石头或石灰等材料在山坡上“撰写”巨幅标语。如:四川省巫山县委决定在巫峡西口的主峰上制作一幅“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垂直排列,乘上水下水轮船的过客都能一目了然。标语从山顶竖排而下,五字连缀,可及山半,过往行人仰视时会有惊心动魄的感觉。[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个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党和政府依法执政自觉性的提高,标语的出台更加谨慎,数量相较改革开放前大大减少。但标语宣传内容更加多元化、人性化,标语宣传的形式和载体也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而不断改进,异彩纷呈。传统的纸质标语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见其踪。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标语的载体日益考究和多样化。在沿用墙体、宣传栏、黑板等传统媒介进行标语宣传的同时,不断创新标语宣传形式,户外灯箱、公交车体、霓虹灯、焰火、户外显示屏均成为常见的标语载体。尤其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传播媒体格局下,形成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全方位交叉网络,制作标语的材料实现了升级换代,传播效率也大大提高。大众传媒在现代标语宣传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标语宣传的主要功能

1、使民众产生政权合法性认同,扩大执政基础

“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政权得以存在的前提,因此,任何政权都要培养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意识。无产阶级政党一直重视标语的政治资源建设作用,中国共产党打造和变革的标语始终引领着党的政治资源建设。

由于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特殊性和新中国成立之初世情国情的严峻形势,新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政权迫切地需要培养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意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标语来领导和号召中国人民,正符合培养人民对新政权认同感的需要。在1957年之前,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措施都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及中国人民的意志,使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更是这一时期的突破性成就。事实证明,在短短几年内,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大多数民众已经接受了新的政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阶段,党为了尽快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开发执政的绩效资源,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系列标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新时期最响亮的口号。对于社会主义的探讨以及“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显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力。新时期的标语促进了我国各个方面的体制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体制性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标语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党的政治理论资源,增强了党执政的绩效资源,开发了党的政治制度资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成中国在二十世纪末期的史诗性巨变。同时,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些人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为保证正确的建设方向,从战略高度出发,适时地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定压倒一切”,将社会主义改革推向深入。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标语,对于推动党的政治理论创新,增强政治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使民众产生政策、思想的认同

任何政权都要培养民众对政权所制定的政策以及发展思想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民众才会积极参与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来。要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党的主张能够顺利贯彻实行,就需要通过标语宣传等渠道,使民众了解并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付诸实践。

为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适时打造了“不要四面出击”、“耕者有其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标语来引导和培养民众的反美反帝思想,最终“不仅进一步扫除了亲美、崇美、恐美的情绪,并且使过去对美帝国主义仇恨不起来的群众,通过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宣传和控诉,也加深了对美帝的仇恨,他们说:‘这才晓得美国是个坏蛋,再也不想美国了。’”[3]从而认同了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一系列政策。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标语宣传对培养民众对政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每有政策颁布,都采取有效的措施打造标语宣传对全体民众进行动员,使全国大部分民众都参与到政策的实施过程当中,从而保证党的政策在民众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实施。面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实践的时代呼唤,党通过标语宣传开启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吹响了打破故步自封、保守不前的号角,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伴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发展的标语,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

3、整合社会利益,凝聚建设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从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转变为建设时期的社会整合。如何协调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以利造成一个和谐局面,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政权,通过标语宣传进行广泛的群众动员,不仅给民众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如旧社会是万恶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男女平等思想等等,并且在介绍、宣传、落实政策,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支持力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党的一边,同党并肩战斗,共同克服暂时的困难。这一时期的标语宣传起到了稳定时局、稳定人心、维护团结的重大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民开始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及国内外现实,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标语在思想上解放了人民,有助于人民摆脱迷信束缚,促进人民观念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旗帜鲜明的标语宣传,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建设积极性,对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凝聚人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不仅丰富与发展了理论,更为行动指明了方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中国经济的软着陆,申奥成功,抗洪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新世纪的标语则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与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对于正处在改革深化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党在改革开放新阶段以来的标语宣传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 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 文周.巫山惊世大标语揭秘[J].党建文汇,2006,(4):23.

[3] 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藏.北京市第三区抗美援朝及宣传工作总结[Z].1951,(1):1—20.

D232

A

1672-4445(2012)02-0024-04

2011-11-10

王雪竹(1985-),女,北京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主要从事执政党领导理论、执政党基本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张洋生]

猜你喜欢
标语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标语变变变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8
标语变变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滥挂标语”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11-17 01:45:1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