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2012-08-15 00:45庞元正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特色科学建设

□ 庞元正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深入理解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新的历史定位,对于全党全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党和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国社会发展呈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中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凸显,面临着大量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国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党中央根据这种形势做出了一个重要战略判断,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战略判断就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以高度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在经济建设领域,如何处理好发展的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高级化,如何实现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资源依赖性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等。在政治建设领域,如何健全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遏制权力的滥用和贪污腐败,如何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依法行政等问题。在文化建设领域,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如何依据中国国情科学对待和吸纳世界所广为接受的普适价值,抵制腐朽文化的渗透等。在社会建设领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如何调节收入差距,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消解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高发事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等。在生态建设领域,如何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解决可能出现水资源和能源危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等。从总体上说,如何统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说,我国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由来已久、久攻不克的问题,中央领导集体不回避、不掩饰、不消极,以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课题的答案。胡锦涛指出:“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正是在这种积极地探索中,一个集中全党智慧的全新观念和理论雏形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在这个全新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为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意义的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从而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与时俱进创造了前提条件。

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回答新世纪新阶段实践提出的各种新课题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不断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在经济领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化财税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金融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在政治领域,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在文化领域,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社会领域,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在军事领域,提出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抓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在外交领域,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思想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要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些重要要求和部署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囊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党和国家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这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必须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推进,还表现为围绕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建了完整的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极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思想路线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调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在发展道路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走自主创新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极大地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在发展阶段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提出进入新世纪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此前所未有过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正处于“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期。我们要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在发展的任务问题上,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建设要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发展的依靠力量上,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的创新实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发展战略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制定,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以及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在发展的外部条件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坚持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

在发展的领导力量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把广大党员培养成践行科学发展的先进分子,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做出的所有重要理论创新,都是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这个根本问题所展开的。所有这些重要战略思想,都极大地深化了发展这个当代中国的主题,回答了科学发展这个当代中国最紧迫的课题。这些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经受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必须要经由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证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实践发展的需要,适时地提出科学发展观。九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与时俱进。

第一,实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崛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十六大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我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我国发展的快速崛起。

从经济总量看,2002年,我国GDP为120333亿元,2010年达到401202亿元亿元,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8%,经济总量于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从世界第六位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0年的9.5%。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从2002年189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3080亿元,比2002年增长4.3倍,国家财力的增长为重点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从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看,伴随我国经济巨大增长的是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公布的报告估计,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打破了美国连续110年占据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的历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世界大概共有500种工业产品,其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中国汽车销量约为美国的1.3倍,首次超过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统计显示,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跃居世界第一的还有我国宽带网民数和国家域名注册量。这三项重大突破举世瞩目。

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看,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206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2073亿美元,由世界排名第29位跃居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据我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97万亿美元,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商务部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3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连续17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再创新高,达688.1亿美元(约合4396亿元人民币),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据世界银行等机构测算,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左右,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另据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称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2%,继续稳执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国家的牛耳。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我国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对世界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作出了显著贡献。

第二,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破除长期以来存在的“以物为本”和“唯 GDP论”倾向,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贯彻体现。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为8472元到2010年增加到1910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3%,比1979-2002年年平均增长6.7%快2.6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国家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于2006年全部免除了存在于中国2000多年的农业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73%,其中“十一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8.9%。

我们坚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增加到9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总规模居世界第一,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基础和优秀人才。

我们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世界很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有效地控制了失业率,全国就业形势整体上保持了稳定。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2170万人,年均增加54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年均增加947.3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年均减少404.8万人。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事业,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506万人,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增加了10183万人,增加了66%。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10年覆盖12亿多城乡居民。全国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29亿,比2005年增加2.9亿人,增加幅度高达207%;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4亿,参合率达96.3%。

我们致力于减少贫困人口,在贫困标准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了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2003年,按照人均收入低于637元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900万,贫困发生率为3.1;到2010年,贫困标准比2003年提高1倍为人均收入1274元,按此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8%。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全新格局。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国大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展现出全行格局。

在坚持全面发展方面,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由以往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三位一体”理解,提升和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经济建设中,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中,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在文化建设中,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建设中,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在协调发展方面,我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长期形成的城乡和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得到改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始出现扭转,在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和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居收入增长速度的转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投资和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从2005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51.4%下降到41.7%,减少了9.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18.2%、19.9%和8.6%提高到 22.6%、22.2%和 11.0%,分别提高 4.4、2.3和2.4个百分点。同期,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5.5%下降为53.0%,下降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 18.8%、17.1% 提高到 19.7%、18.7%,分别提高0.9和1.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基本持平。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全国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环境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得到高度重视和实施,生态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具体而言,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减排任务得到较好完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局面得到控制和缓解。截止2010年,七大水系的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9.6%,比2005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在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监测城市数的82.7%,比2005年提高22.4个百分点。造林步伐继续加快,森林面积保持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资料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545万公顷,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增长11.7%;森林覆盖率为 20.36%,增长 2.15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为137.2亿立方米,增长10.2%。防沙治沙建设扎实推进,沙化土地面积继续缩减,根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2005—2009年)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比上个监测期年均多缩减4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水土流失治理稳步实施,治理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0454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989万公顷。从总体上看,经过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艰苦努力,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和改善。

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国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指出的那样:“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在实践检验基础上取得的共识,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2]中国以微弱优势成为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N].[英国]金融时报,2011-3-13.

猜你喜欢
特色科学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