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

2012-08-15 00:43薛瑞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薛瑞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02)

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

薛瑞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02)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是其不同于其他经济区域的一个明显特征。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终是要靠做出来的,靠各级党委、政府做,靠广大基层组织做,靠广大干部群众做。

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战略决策;解读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涉及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原经济区指的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绝不等同于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是河南自己的事,而且是涉及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直接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头等大事。我国人口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足的粮食发展方针。河南是全国传统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走具有中原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利于巩固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担着当前中国必须解决、又急需解决的战略性课题,即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众所周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同步推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这既是河南的课题,更是一个全国性的战略课题。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型工业大省,河南解决好“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个经济区,还是个试验区,是要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支持河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如果有所突破,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将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

3.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完善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需要。目前,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连成一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东部沿海经济布局,中西部经济区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展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内陆人口和经济密集的重要区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区域内经济互补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和形象日益凸显。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布局[1]。

4.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其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在中部地区举足轻重。建设中原经济区,充分发挥区位、人口、农业、文化等综合优势,有利于培育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支撑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指导意见》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十分准确具体,整体都具有全国性意义,是国家未来发展主题主线最本质的体现。围绕这些方面做好文章,也就抓住了我国未来发展最核心的东西。国家把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凸显了其重要地位;定位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并不多见的说法;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则是针对现实,明确了其特色与努力方向,把中原经济区放在了一个重要、独特的地位上。关于中原经济区一系列明晰而凝重的定位,标志着河南发展对于全局日益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是一个区域性、局部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且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河南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原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全局。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三化”协调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是中原经济区不同于其他经济区域的一个明显特征。也就是说,中原经济区不仅承担着促进区域发展的任务,还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解决重大问题探路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转型发展、加快崛起的历史新起点。但是,河南经济总量全国靠前而人均落后的状况仍未改变,特别是还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发展难题。解决好这些难题、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不仅是河南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且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河南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粮食产量连续5年达到千亿斤,土地实现占补平衡,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这些仅仅是开端,探索完善“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仍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1.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目前,河南省“三化”协调面临的最大症结是“三农”问题突出;“三化”发展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中最突出的聚焦点是城镇化水平低。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引领是着力点。河南“三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要实现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优化配置,关键要靠新型城镇化来引领。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引领是增长点。未来发展最大的内需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投资潜力也在城镇化。相关资料显示,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新型城镇化引领是切入点。河南省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的最现实问题。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难题,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才能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3]。

2.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4]。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省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改变上述状况,必须以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一是新型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通过新型工业化主导,可以让工业反哺农业,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二是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容共生,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使更多的城镇居民有活干、有钱赚。三是新型工业化是破解新老“四难”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为破解新老“四难”提供充分的资金、技术、装备等,使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好,人民更富足,社会更和谐。四是新型工业化是科学发展的决定力量。新型工业化追求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加速科技进步的跨越式发展,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决定性意义[5]。

3.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6]。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农业减灾抗灾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同时,全省农区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农业大县财力紧张。改变上述状况,必须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在思路、科技、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闯出新路。一是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增长,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推动规模经营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三是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

《指导意见》为河南发展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蓝图,事关亿万中原人民的福祉,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情。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关键要在“做”上下工夫。关键在做就是要重视做,研究做,依靠做。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想好了再做,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

1.做,就要立足于学。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精神,创新学习形式,深刻认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指导意见》的发布,既是中央对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具体指导,更是河南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关键是真抓实干,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要准确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和重大举措,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准确把握省情、市情、县情,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必须牢牢扭住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

2.做,就要立足于转。一是要以思想观念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来促进领导方式转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各级领导干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带头人,必须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谋划本地经济社会发展”[7],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指导意见》精神上来,全面贯彻各项要求、各项任务。二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开始,以身作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率先垂范,务实重干,扎扎实实地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向前进,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

3.做,就要立足于实。一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要认真研究河南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市场优势,发掘资源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创新技术优势,打造集聚优势,构建体制优势,培育环境优势,促成产业优势。“要摸清中原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决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关键的环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8]。二是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入手,谋划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将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切实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三是要科学运作,运用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科学方法,抓基层,抓基础,抓具体,抓落实,真正解决影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4.做,就要立足于效。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工作中,从具体事情入手,研究具体情况,拿出具体办法,取得具体成效。一是要更加注重效率、效益、效果,牢筑宗旨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强化发展为民理念,锤炼作风,提高效率,扎实工作,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来考量《指导意见》落实的好坏;用人民群众是否得实惠,来检验发展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果。二是要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落实责任,抓到实处,鼓励真正干事的干部、踏实干事的干部,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让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3.

[2][4][6]卢展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N].河南日报,2011-11-07.

[3]建社.新型城镇化引领新辉煌[N].河南日报,2011-11-15.

[5]何平.强工兴豫[N].河南日报,2011-11-22.

[7][8]杨建.以务实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J].学习论坛,2011,(11).

[责任编辑 王亚伟]

F061.5

A

1671-6701(2012)03-0087-03

2012-06-01

薛瑞汉(1971-),男,河南南阳人,本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副编审。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