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层制在中国:困境及其破解

2012-08-15 00:43金辉1陶建平2金铃3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科层制伦理道德异化

金辉1,陶建平2,金铃3

(1,3.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1;2.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南宁53022)

现代科层制在中国:困境及其破解

金辉1,陶建平2,金铃3

(1,3.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1;2.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南宁53022)

现代科层制在中国除了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外,其本身原有的优越性也难以发挥,根本原因在于“关系社会”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与现代科层制所遵循的按统一规章制度行事的原则相违背,因而,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现代科层制所面临的困境并不能否认它在组织管理中的优越性,构建现代科层制以克服人情大于法理的社会问题是必要的,应复兴我们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用高尚的伦理道德来抵制现代科层制对人造成的异化,不断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

现代科层制;困境;人性异化;破解

科层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韦伯之前的科层制和韦伯的科层制,本文所论述的科层制指的是韦伯的科层制,即现代科层制。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指一种对权力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并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一种组织机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韦伯在他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对科层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指出,科层制从纯技术的角度看,乃是已知人类组织形式中最理想的一种,在明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格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它是与当时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效率最高的组织形态。

一、现代科层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早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现代科层制的一些特征,在这里笔者称其为现代科层制之前的科层制。新中国成立后,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思想逐渐开始被引进,这里当然也包括现代科层制,不过笔者认为,现代科层制在中国的真正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科层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发展水平上的先进管理制度,现代科层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被政府和企业普遍采用。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从改革开放至今,现代科层制依旧仅限于被我国采用而不是确立,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称其已经确立了现代科层制,而我国则只能说是采用。

现代科层制创立之初就被誉为人类社会最理性的组织形式。在我国,现代科层制引入较晚且尚未完全确立,一方面由于我们传统文化中人格化的组织特征阻碍了现代科层制优势的发挥,使得在我国出现了人格化与非人格化并存的现代科层制,其实质是现代科层制的“变形”;另一方面,现代科层制所表现出的低效和对人性的异化等问题在我国也十分明显,对此笔者认为,现代科层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既不该是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确立,也不应该像某些学者认为的那样超越现代科层制直接进入后现代科层制时期,而应是克服我们传统文化中人格化的组织特征,将现代科层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唤醒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即高尚的伦理道德来抵制现代科层制对人性造成的异化。

二、现代科层制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现代科层制从实践上确立了现代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现代科层制所具有的劳动分工专业化、森严的等级制度、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1〕等特点使得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组织中得以确立,相比家长制而言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更有效地制约了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使其行为更具有合法性,从而推动了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现代科层制从理论意义上讲,开启了研究组织理论的先河。科层制理论虽然属于传统的组织理论,但对后来的行为组织理论和系统组织理论都具有重大的启示性作用。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不仅影响了行政学,对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曾经这样评价科层制:“理想模型不只是对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它在经验层面上或许从未存在过。然而就它包含着对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解释与说明而言,它具有重要的概念建构意义。”〔2〕但在中国,现代科层制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它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科层制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

现代科层制最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理性的非人格化为基础,组织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以规章制度为导向。而中国传统的制度中“人情”在很多时候可以超越“法理”,这一价值观念至今存在于很多人的头脑中,这使得现代科层制在组织管理上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进而呈现出的是人格化与非人格化并存的“中国式的科层制”,从这点讲现代科层制在我国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就是现代科层制在我国面临的困境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差序格局的人际交往关系根深蒂固。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如同水面激起的涟漪,是一圈一圈由内向外扩散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最里面一圈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构成,依次向外是朋友圈子,再者是同志圈子。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中国人在处理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时,通常都会先向离自己最近的人寻求帮助,而不是通过正式的组织渠道解决问题,这显然与现代科层制提倡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当人们凭借“关系”而不按正常组织规章行事时,现代科层制优越于家长制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了。

(二)现代科层制过于追求效率,造成了人性异化

现代科层制由于其工具理性倾向严重,忽视了人所该有的一些伦理道德与终极信仰,阻碍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本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现代科层制反而成了人们的精神束缚,进而对人性造成了异化,这一点是共性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现代科层制建构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善,但在我国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企业,都已经采用了现代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因此,也日渐暴露出了异化问题。原因在于,现代科层制过于追求效率,使其工具理性倾向严重,人们更追求所要达到的目的,手段及过程已不再重要了,因此,组织中的人往往忽视人所该有的一些伦理道德与终极信仰,这严重阻碍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人都将组织中的其他人视为竞争者,使得组织中的人彼此变得冷漠,最终使为人们服务的现代科层制反过来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人由目的沦为了维持科层制原则的手段,当组织中的人不再感到快乐时说明异化已经存在了。

三、现代科层制在我国面临困境的破解

在现代科层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办事讲人情”这种观念抹杀了现代科层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而现代科层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所造成的对人性的异化我们也没能幸免。前者源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后者源于现代科层制自身所暴露的缺陷。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克服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使现代科层制的优越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克服现代科层制对人性造成的异化,把握好这两点是确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层制的关键。

(一)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组织只是习得了现代科层制的形式,却没有继承现代科层制的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社会是家长制模式,比较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而忽视人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办事讲人情”、“走后门”这种做法就是传统观念残留的表现,在当今看来肯定是有悖于社会公平的,这与现代科层制的价值取向是冲突的,因而必须去除。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就是在实践中,每个人都要树立法治观念,坚决抵制“人情”大于“法理”的不正之风。这里所说的“法理”,除了国家所颁布的法律之外,还包括组织中的规章制度,可以说组织中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它要求人们在组织中,或在处理组织与其他人员关系时,一定要按规章行事,按法理办事,不能游离于法理之外,不断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二)回归传统道德,抵制人性异化

现代科层制对人的异化是共性问题,也是现代科层制种种弊端中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对此每个国家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解决现代科层制对人的异化问题应从社会制度的维系机制这个宏观层面入手。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这本论文集中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政治结构中,社会制度的维系依靠的是两种权力,即“政统”和“道统”,“政统”就是统治阶级为实行其统治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规范体系,对于“道统”,费孝通教授是这样解释的:“道统观念的形成是因为社会上发生了一种新的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他们没有政权不能决定政治,但是他们要维持他们的经济特权,有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一套主张用文字构成理论,对政治发生影响。他们不从占有政权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而用理论规范的社会威望来影响政治,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这种被认为维持政治规范的系列就是道统。道统并不是实际政治的主张,而是由士大夫阶层所维护的政治规范的体系。”〔3〕“政统”与“道统”分别构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社会机制,“政统”在具体运作时表现为家长制管理模式,而“道统”则表现为通过伦理道德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家长制这一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模式逐渐被现代科层制所取代,然而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却没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很好的继承,因而自下而上的机制出现了“真空”,单靠自上而下的现代科层制度难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前现代社会相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为和谐,相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张了,致使出现了人的异化。

由此可见,要想抵制现代科层制对人的异化,我们还要追根溯源重构我们自下而上的社会机制。我们国家之所以提倡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理国家,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此。在现代组织中,现代科层制过于追求效率,使得人们的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组织的规章制度只能规范人的行为,让个体人对组织负责,而对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无法做出很好的规范,在很多方面也就无法确保组织中的个人对他人负责,这一切只能依靠复兴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精华,例如,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对人亲和、诚恳的态度,这些准则不仅让个体对组织负责,更是很好地规范了个人的行为使其对他人负责,笔者认为,重构这种高尚的伦理道德具体应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随之形成了很多职业群体,复兴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必然依托职业道德的建构,只有建构好职业道德才能维系好职业群体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也只有构建好职业道德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融洽。

第二,推进教育改革。在学校期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教育对伦理道德的建构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在学生时代培养好人们的伦理道德,才可能在工作中发挥伦理道德的作用,也才能抵制现代科层制对人的异化,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韦伯认为:“一种仅仅由于纯粹的工具理性动机而被遵守的秩序,一般来说,远不如那些在纯粹习俗的基础上、即相应的表现已经变成了习惯而坚持下来的秩序稳定。”〔4〕由此可见,在现代科层制组织中融入本民族的传统习俗是有助于组织稳定的,笔者认为,这种习俗就是我们传统伦理道德值得继承的东西。

四、结语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固然有与现代科层制相冲突的地方,但是正如著名行政学家福莱特所说的那样,解决冲突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一方战胜另一方,也不是双方的妥协,而是对双方进行有效的整合。确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层制,并不意味着接受它自身所具有的弊端,在坚持现代科层制优越性的同时,将我们传统文化中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伦理道德融入组织之中,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果现代科层制对人造成的异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那么现代科层制的弊端也就微乎其微了。

〔1〕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5.

〔2〕〔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扶松茂,丁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2.

〔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2.

D63

A

1009-1203(2012)05-0074-03

2012-08-21

金辉(1986-),男,吉林长春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陶建平(1963-),男,广西桂林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金铃(1985-),女,四川绵阳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雨文

猜你喜欢
科层制伦理道德异化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海尔企业科层制异化的特点及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