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志 彭 庆
(1.中共新建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100)
发展现代农业助推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
王登志1彭 庆1
(1.中共新建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100)
现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战略性地位,关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南昌市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意义重大。近年来,南昌市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资源、人才等优势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南昌市;现代农业;核心增长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发展全局。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同志也指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我市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意义重大。
1.南昌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南昌市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给我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南昌地处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此外,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发达的铁路干线也为南昌的发展增添了翅膀。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交汇于此。105、320、316国道特别是贯通省外的赣粤、昌樟、九景、温厚、梨温等高速公路交汇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南昌市与国内各大城市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南昌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遍布海、陆、空的交通网。
2.南昌市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具体来说,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尾阁,鄱阳湖之滨,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多样,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水系、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十分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3.南昌市有人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南昌市设有许多大专院校,红谷滩新区有前湖高校园区,江西农大位于市郊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在农业研究领域中有一批优秀的老中青专家。此外,一些省级研究所、科研机构也都位于南昌市。这样的条件就为南昌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4.南昌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现代农业。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必然加大对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些紧迫要求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将极大地推动南昌现代农业的发展。
虽然南昌市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长期以来在水利、道路、生态等方面政府投入增长缓慢,金融支持乏力,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带动力弱。农业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素质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共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级财政资金8129.8万元,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20公顷,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1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3.3公顷,增加农田林网面积1600公顷。但是由于农村条件差、信息化水平低,农业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使得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定,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因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加上农村劳动力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技能,阻碍了我市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户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
三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融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南昌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在有些地方,市场基础建设差、市场机制不健全、现代流通组织发展缓慢的现象普遍存在。南昌有不少农产品,比如新建的藠头和花生米,产量和质量都很不错,却由于流通体系不完善,致使产品销售半径不大,价格上不去,影响了效益。
四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作为全省首批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我市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在农村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领域,如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已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五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但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大,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我们在推进规模农业发展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解决好分散经营的问题,发挥土地产出的规模效益。要做到既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又妥善处理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关系这一突出问题。尽管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我市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321家,但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在现有的12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有规模、运行比较规范、带动作用强的还不多。农产品市场附加值及农产品品牌效应还不明显,农民从事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直接面对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六是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南昌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少,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素质不高,推广手段陈旧,技术到位率低,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未发挥。因此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科技的落后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加快南昌市现代农业建设,既包括农业的发展方式,又包括农业的经营方式;既涉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又涉及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南昌市农业要走出一条新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常规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使其成为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农业。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重点堤防建设等水利方面的重大问题,新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造农村电网,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资源,使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
2.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继续打造蒋巷、黄马、安义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继续开展“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选择一些养殖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管理水平较高、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养殖场(小区)进行试点,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和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建5个—6个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种养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3个—4个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业科技园区。
3.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与二、三产业互动并进协调发展之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地等生产资源越来越少,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空间的制约,就必须坚持农业与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使农业在继续提供人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业、创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潜力,不断丰富现代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出率,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有限资源空间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4.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南昌在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中心作用,走具有南昌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按照发展“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贸流通型、历史文化型、生态旅游型”特色小城镇的要求,抓重点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镇容镇貌的改观。市县两级要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大对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县区采取招商引资、金融信贷、社会筹资等形式,多渠道投资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对向塘镇等10个乡镇建设的重点打造。以小城镇为平台,重点规划建设好粮食、肉类、水产和果品蔬菜等专业市场,在城镇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拉动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承载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5.优化产业布局,培植优势产业。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强”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围绕 “特”字做文章,优化产业布局,培植优势产业,依靠特色要市场、要效益。一是要大力优化农产品结构,形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型产业,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要悉心培育,加大扶持力度,使之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如进贤县的螃蟹、食用菌、黑芝麻,南昌县的优质大米、畜禽、特种水产,新建县的珍珠、藠头、奶牛,安义县的无公害果蔬,湾里的花卉苗木、茶叶、生态旅游农业,青山湖的无公害精细蔬菜和青云谱的禽蛋等特色农业产品等。二是要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群。在巩固稳定粮食生产,通过发展大米精深加工,提高粮食商品率和效益的同时,重点发展畜牧小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扩大河蟹、珍珠和网箱黄鳝等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和花卉等园艺产业,建设高标准生态园艺区,形成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充分发挥畜牧、水产、园艺等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积极挖掘、培育、发展和壮大地方特色,形成一批适应农村自然条件,适合城市消费需求,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和效益的特色农业基地。
6.加大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和其它行业一样,有投入就有产出,投入越多,产出越多。一是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并整合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农发基金实力,提高农业发展后劲。三是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农业。要在信贷、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都市农业经济中。四是从金融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收购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积极解决贷款担保、抵押等问题,提高农业企业和农民的融资能力。
7.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是第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新飞跃。南昌要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国内外农业生产与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网络、媒体、电话、中介服务等多种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改造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搞好农作物估产、土壤监测、灾情预报等工作,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在节水灌溉、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江西省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科学规划与经营管理,沟通产供销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
8.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加大对村支书的培训力度,由观念性的培训向技能性的培训转变,力争每个村支书在提高理论素质的同时,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由“三对接”向单个对接转变,确保三对接的实效性。“双带”对象由村支书逐步向村干部转变。二是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积极培育学习型、技能型、创业型、经营型的现代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963”计划,在培训内容上,突出进行科学种养、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真正把每个农民都培养成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中的走俏人才,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培训方式上,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在培训机制上,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使农村劳动力有较强的创业本领和务工技能,培育一批“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三是广泛开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活动,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及乡村人才创办现代农(林)企业。四是积极实施“商品经纪人富集南昌工程”,培育面向省内外经销的农村商品经纪人队伍,造就一批带领农民闯市场、活流通的领军人物。
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现实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南昌市实现快速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F327
A
1672-4445(2012)10-0030-04
2012—08—09
王登志(1973—),江西新建人,中共新建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彭庆(1963—),江西樟树人,中共新建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