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院建立特色校风研究初探

2012-08-15 00:52成旦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校风学风党校

成旦红,李 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 201204)

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校风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深刻的教育。作为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校风体现为一种无形的驱动力量和潜在的教育力量,反映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教育家弗兰克斯纳也认为,在保障学校的高水平方面,学校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学校精神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和再造。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大多从建校那天起,经历代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历届学生的发扬光大而塑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校风。我们党也历来高度重视干部培训机构,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培训机构的校风建设,把校风建设作为培养为中国革命、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懈奋斗的领导骨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手段。

一、中外著名教育培训机构校风建设述评

本节以中外教育史上知名学府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例,考察校风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西点军校:将校风建设融入日常培训管理的典范

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也是全球四大军事学院之一。自创校以来,已经培养了约5万名学员,其中包括2位美国总统、4位五星上将、3700多名将军,以及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工程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今天活跃在美国政界、商界、法律界、工程技术等各种行业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西点精神”的继承者。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在于她确立了“职责、荣誉、国家”的价值观和学员纪律养成的“荣誉制度”,并把这种文化和价值观落实到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使西点校风成为一种培育塑造“西点人”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重责任、重荣誉,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独到的教育方针,也成为世人所称道的西点精神的结晶,成为许多国家军校争相效法的办校宗旨。

(二)西南联大:伟大的学校精神创造教育史上的奇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成立了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群不愿作亡国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大后方云南弦歌不辍、艰苦治学、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为后半个世纪的共和国建设和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绚烂的一页,创造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

是什么力量让这座在国难中诞生、于困苦中坚守的特殊学府蜚声中外、名扬四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形成共识的是,西南联大的成功纵然有 “天时、地利、人和”等种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特有的“爱国、民主、科学”的校风和“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成为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1]

(三)北京大学:从宝贵历史传统中寻求新时期开展校风建设的土壤和源泉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北京大学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一个多世纪以来,她在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精英的同时,也为自身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了独具一格的大学精神。

(四)抗大:革命和抗战时代我党干部教育机构校风建设的突出典范

为了给抗日战争造就一大批杰出人才,我们党曾在延安时期先后创办了20多所院校,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抗大办学10年间,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军政干部,其中许多人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抗大在办学过程中培养的勇当民族先锋、敢于夺取胜利、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抗大精神”。坚持政治方向第一、严格校规法纪、求真务实教风、血火实战锤炼的鲜明办学特色以及在特殊历史时期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使抗日军政大学为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树立了典范,也对日后我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大”的校风建设及其形成的独特精神品质,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党校校风建设如何真正取得实效,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五)中央党校:树立实事求是的校风,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1942年后毛泽东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充分利用党校这个阵地,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教育干部,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理论工作者,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943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毛泽东同志批判了王明的教条主义,为党校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校风,为中央党校的建设和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央党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为中央党校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不仅体现了中央党校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着中央党校的文化精神和底蕴。

二、教育培训机构校风建设的共性和规律

开展干部学院校风建设,应建立在深化对校风建设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本节通过总结中外著名学府在校风建设上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校风建设的理念和途径。

(一)校风是体现学校培训目标和育人理念的价值系统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3]人们通常将校风凝缩为一句特色鲜明脍炙人口的校训表述语。

校风是学校精神和价值系统的外化表现,体现了一所学校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内涵。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其校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也应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中外一些著名的高等学校因为其特殊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校风。例如,世界著名的英国剑桥、牛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中国的北大、清华,地理位置虽然都近在咫尺,但却有截然不同的校风,这就是由他们各自办学特色、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与此同时,校风建设还需要一整套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培训目标和独特品格的完整的价值系统作为内在支撑。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府都拥有一套具有共同价值体认和独特精神品格,体现学院培训目标和育人理念和精神风貌的完整的价值系统,从而在生动的历史传承中,培育并形成了特有的校风。例如,西点军校把“职责、荣誉、国家”定为正式校训,把“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确立为西点训条。在此基础上,西点军校将正直诚实和尊敬他人的尊严确定为学校的基本价值观,制定了《学员荣誉准则》,意在培养“品德高尚”的领导人才。[4]

又如,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风也拥有多样的载体和丰富的内涵。抗大将自己的办学宗旨明确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施国防教育,创造具有高度民族意识的忠实于国家民族与社会解放事业的抗日军政干部,争取抗战胜利及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同志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在办学中,还创造形成了勇当民族先锋、敢于夺取胜利、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抗大精神等等。

这些价值理念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理念、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蕴涵着一所学校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内涵。因此,开展校风建设的核心,是确立一套与学校培训目标和育人理念高度一致的价值系统。

(二)校风的树立和培育需要创立者和传承者的共同努力

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在其创建之初,就明确了教学理念、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确立了特色鲜明的校风和学校精神,并在建校之初便把校风建设作为关系学校立身之本的大事来抓,例如,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成立典礼时,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订立为中大校训。西南联合大学创立后不久,就将校训订为“刚毅坚卓”。抗大创立三周年时,毛泽东同志亲自确立了抗大的教育方针。1942年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后,又为中央党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校风,为中央党校的建设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世人称为“西点之父”的西尔韦纳斯·塞耶上校学习了拿破仑的军事教育思想,研究了欧洲著名警察富歇的军事训练方法,吸取了法国梅兹军校的办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点进行了全面的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明确了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原则,确立了“职责、荣誉、国家”的价值观,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制,创建了学员的纪律养成主要靠自我约束的“荣誉制度”,从而奠定了西点军校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4]

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和再造。而教师则是校风的承载者、传递者、引导者,是将学校校风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的引领者。今天的著名学府大多从建校那天起,经历代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历届学生的发扬光大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校风。[5]也正是一代代学者和教师身体力行,使学校的精神传统得以薪火相传。

(三)校风必须通过操作性载体落实为长期不懈的自觉行动

校风建设还需要创造有效的操作性载体,将一系列价值系统和精神理念落实为坚持不懈的日常教育实践。在建立完备的价值体系,并将这些精神理念落实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方面,西点军校无疑是中外学府学习效仿的典范。为了将独特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西点军校订立了闻名于世的22条军规,并为每条军规制定了相应行为规范,通过行动训练来强化这种素质和观念。此外,每一条军规都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条警句。这些警句融入了西点军校的育人理念,塑造了学员的行为和价值观。例如“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我们要做的是让纪律看守西点,而不是教官时刻监视学员等等。西点军校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将校风建设落实到日常培训管理的点滴之中,并在数百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不断完善,终于培育和造就了伟大的西点精神。

抗大在办学实践中也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载体,生动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办学目标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通过组织党支部和队长、指导员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救亡室”,广泛开展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编辑和出版墙报、戏剧活动、歌咏活动、体育活动、革命竞赛活动、劝募活动、教育杂务人员等活动,从而保证教学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此外,抗大还组建抗大文工团,寓政治思想工作于文化娱乐之中。以配合学校的军政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日战争为宗旨,进行创作演出,以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成为政治工作者的助手。一位在延安考察的美国人写道:“把游戏、娱乐和政治学习结合进行的方法,培育了共产党人战胜优势敌人所必备的思想和军事能力。”[6]

三、干部学院校风建设的特殊要求

党校和党的干部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培训轮训干部的学校。干部学院的性质、职能和任务也决定了其在校风建设上具有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的特殊要求。

(一)干部学院院风建设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党校和干部学院姓党,在校风建设中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学院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在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就高度重视党校的政治方向,并为党的干部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抗大时期,毛泽东同志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抗大办学治校的根本方针。毛泽东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又提出中央党校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指出,“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統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为中共中央党校确立的校风也成为党校日后办学的依据和指南。

新时期,干部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表现为,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要始终把党校姓党、忠诚于党作为干部学院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干部学院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要自觉把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成为中央重大理论和方针的最早学习者、宣传者,成为党委、政府重要部署和决策的最早研究者、实践者,成为基层和群众重要典型和经验的最早总结者、推介者。

(二)干部学院校风建设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学风

党校和干部学院的学风校风是党风的反映,是党的学风的集中体现。因此,干部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有别于一般院校学风建设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每到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都把加强学风建设放到十分突出的地位,以正确的学风导向来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和各项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党校学风建设有别于一般院校学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战争年代,抗大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创造出一整套具有中国气派的无产阶级教育理论,形成了崭新的校风和学风。抗大一扫千百年来旧的教育体系的流弊和陈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废止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学风,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坚持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总方针,实行“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原则,采取“启发式”、“研究式”、“实验式”、“教学相长”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接受实战检验、锻造打赢战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7]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校恢复和转向正规化教学的过程中,党中央一再强调党校要成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强调在党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要求党校要帮助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级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以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越是丰富和深化,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实践功能、积极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就越是迫切和重要。这对干部学院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干部学院只有切实转变学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形成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践行理论的良好风气,引导学员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巨大的实践效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如果干部学院没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作保证,理论指导实践就有可能流于空谈,我们党的事业就可能受到危害。

(三)从严治校是对干部学院校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校和干部学院要突出抓好校风学风建设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党校教育事业是我国培养各级党政干部的主渠道,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党性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校和干部学院姓党,党校校风教风学风既是学校形象、学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党风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党的形象。党校校风不正,危害性不仅仅局限于党校校园,更波及到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和全社会的风气。搞不好学风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干部在党校的学习状况,进而将影响到党的作风、前途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从严治校是我们党对干部学院校风、校纪、校规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党校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始终把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作为党校工作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认真落实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严肃党的政治纪律,推动形成良好校风、良好学风。[8]习近平同志也强调,要把党校姓党原则和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要求贯彻到党校全部工作中、落实到具体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以良好学风校风保证教育培训质量。[9]对于干部学院来说,严肃校风校纪,抵制不良学风,既是在校风建设中要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又是要在办学过程中长抓不懈的具体实践。

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设特色校风研究初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作为培训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国家执政骨干最新领导力培训的重任。优秀的学院校风,作为一种教育软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途径和手段。对学院来说,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校风,关系学院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将校风建设作为学院全局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加以推进。

(一)正确认识学院校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在改革、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教育格局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要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就要靠特色立院,拥有特有的培训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干部教育机构的特有校风。

如前所述,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在其创建之初,就确立了特色鲜明的校风和学校精神,并在建校之初便把校风建设作为关系学校立身之本的大事来抓。与许多中外著名学府相比,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办学的历史并不长,但在中央和中组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下,经过勇于创新和实践探索,学院已明确了自身的办学定位,具备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对新时期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建设形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优良校风,保证学院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办学目标,在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抓住领导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全体师生热切期盼的有利契机,集中全院师生智慧,认真总结学院建院以来积累的经验,把握中央要求和学院定位,着力凝练符合学院定位,具有学院特色的特有校风。

在抓紧大力开展校风建设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校风是一所学校中积极文化成分的长久沉淀。校风建设不可能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需要始终不渝地传承、发展和创新。只有持之以恒地抓执行、抓落实,使校风建设成为学院工作的常态,才能使良好的校风、学风真正落地生根,从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认真分析学院的特色和使命,科学把握学院校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展校风建设应在准确分析自身使命和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与学院定位和中央赋予学院的任务使命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校风建设目标。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开展干部大培训的需要而创建的具有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型干部教育基地。学院肩负着国家执政骨干最新领导力培训的重任,应将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作为学院校风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领导国家前进的责任担到肩上,把建设发达国家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中,学院以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精神为主线,注重实践特色,突出执政骨干最新领导力培训,努力将学院建成“党政干部最新执政能力培训基地、改革开放最新经验交流基地、领导人才国际合作培训基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领导人才研究基地”。学院应结合自身培训定位,引导学员养成开放的视野和胸襟,树立攻坚克难的意志和胆魄,掌握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等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展校风建设,应以这些带有方针性、方向性的、目标性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构建学院校风的价值系统,并贯穿在学院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不至于使中央为学院确立的方针和理念流于形式和空谈,不至于使学院的学风建设失去目标和方向。

(三)注重吸收继承所处区位的丰富精神资源和学院业已形成的优良传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浦东,地处中国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地处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地区。这里既拥有丰富的党性教育和传统教育的资源,又蕴藏着我们党丰富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一地区又迸发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等不靠、开拓进取的时代新精神。学院要注重吸收这些丰富的精神资源,学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敢闯敢干、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孜孜以求,敢为人先、永立潮头的开拓精神;树立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推动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担当精神。

学院校风反映了学院全体学员和员工认可和尊崇的价值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传承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创建时期,为不辜负中央赋予学院的崇高使命,全体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拼搏、忘我工作,表现出了强烈的要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干部学院的愿望,体现了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在创业阶段形成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已成为学院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学院仍要注重继承创业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大力宏扬这种创业精神,并在开展校风建设的过程中加以保留、吸收和传承,以推动形成继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历史、体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色、具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品格的特有校风。

(四)创新校风建设载体和学员管理方式,探索短训学制下的校风建设新路

干部学院主要实行短训学制。在短训学制中,学员在校时间短、学习时间短,为校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搞好短训学制下的校风学风建设,成为学院必须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纵观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历史,抗大就树立了在短训学制下,塑造了一流校风学风的成功先例。延安时期,抗大贯彻了必须大批量地培养干部这一方针,采取了一整套战时教育制度。学制上,摒弃了正规大学固定不变、培养周期长的特点,而采用更适合战争环境的灵活、速成的学制。在招生方面,抗大采取大量接收、大量培养的方针,对“革命青年,来者不拒”。速成的学制、数量庞大的学员并没有削弱抗大精神的传承,抗大通过一系列学员教育管理的创新实践,始终坚守中央确立的教育方针和优良校风,培育了伟大的“抗大精神”。新时期,干部学院如何应对短训学制给校风建设带来的挑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校风建设载体、改进学员管理方式,探索走出一条短训学制下的校风建设新路。

李源潮同志要求干部学院要形成人所称道的特有校风。作为一所新兴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培训基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正努力学习借鉴中外著名学府开展校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校风建设,走出一条符合学院特点的校风学风建设之路。

[1]丰捷.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写在西南联合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N].光明日报,2007-10-29

[2]刘明钢.“实事求是”校训溯源[J].党史纵览,2007,(5).

[3]冯俊.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

[4]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前世与今生,中华网,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60217/13102674.html.

[5]王荣华.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育人氛围[J].上海教育,2001,(5).

[6]王景妍.抗日军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及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4).

[7]李殿仁.弘扬抗大光荣传统,忠实履行新的使命 [N].光明日报,2005-10-12.

[8]胡锦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27/content_10262292_1.htm.

[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7-02.

猜你喜欢
校风学风党校
说 校 风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学风就是质量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