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

2012-08-15 00:52涂小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利益

涂小雨

(河南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反映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三个层面上。

一、经济层面的挑战:利益分化

在经济层面,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差别不断拉大,利益冲突日益增多,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着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这三者的关系反映到经济层面,就是正确处理利益分化的问题。其中,利益格局的调整反映的是改革的力度问题,主要关注点在于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震荡程度;利益差别则是发展的速度及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关注点在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程度,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利益冲突则反映的是社会可承受的程度问题,主要关注点是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利益差别逐渐拉大的背景下,人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现状,是否可以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社会心理。社会管理就是要在这样的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展开。

(一)社会管理与利益格局调整

社会管理要想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从基础的层面做起。中国是否存在着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种所谓的利益集团与政府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这种利益集团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甚或是否具有被普遍认可的合法性?以社会管理作为切入点,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正是因为社会管理的缺失与不到位,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与膨胀,并且成为利益格局进一步深入调整的阻力。利益及既得利益的存在本无可厚非,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整体社会利益的分享绝不应该仅仅固定在某些社会群体内部。社会利益的分配是遵循一定游戏规则的,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许是显性的政策走向,也有可能是隐性的政策倾斜。如果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恰恰就是这个社会中的既得利益群体,那么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不会被认真考虑在内。这才是最可怕的。制定游戏规则者必然会首先关注自身的利益,因此应该使制定游戏规则者实现多元化,使各种社会群体都能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不至于使某些社会群体垄断话语权的分配,从而主导甚至垄断利益的分配。利益分配是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管理共同关注的内容,社会管理的创新将为利益的再分配奠定稳固的社会制度基础,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利益分配规则。

(二)社会管理与利益差别拉大

在利益差别日益拉大的中国社会,人们对社会管理的期待日益增多。在社会管理没有显著改进和创新的情况下,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下,这种利益差别会越拉越大,长此以往,整体的社会心理都将受到严峻的冲击和拷问,经济发展的正当性将受到所有人的合理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被寄予厚望。这基于两点共识。首先,这种利益差别的不断拉大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通过改革来改变这种状况,最起码要遏制住利益差别不断拉大的基本趋势,使利益的差别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其次,要认识到没有社会管理的配套措施跟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难以保证的。社会管理为未来的持续经济增长奠定重要的社会制度基础,没有强大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所谓的经济增长会很快达到极限。经济的单极增长会导致许多沉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暴力犯罪、黑恶势力滋长、拜金主义盛行、贫富分化等等。单纯的经济增长导致的社会问题往往难以依靠经济增长自身来解决,它最终要将这些负面的结果推给社会,使社会和谐的目标更加遥远,并且,从长远来看,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堆积也将影响和拖累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的极端扩大,不仅仅会冲击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心理预期和价值判断,也会使社会的发展脱离正确的轨道而走向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错误道路。有人在道德的层面上提出,由于现在的中国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约束,应该提倡一种科恩式的 “平等的道德风尚”。我们不但需要外在的制度、规则,而且也需要这种“平等的道德风尚”的软环境。只有这种“平等的道德风尚”才能对公民内心形成约束,才能打破各种“潜规则”,实现真正的公正和正义。[1]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使改革向着更加健康、稳健的方向前进。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在社会领域,需要做的也许更多,社会改革应该属于中国改革开放这个大的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管理与利益冲突增多

协调利益关系,回应利益关切,关注利益诉求,平衡利益结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从社会建设的层面来看,在当前,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格局,阶层矛盾冲突增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统筹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使各社会阶层能共建、共享、共赢,形成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2]在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中,弱势群体成为受到特别关注的群体。无论是中央高层,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弱势群体”一词十分熟悉。这表明,中国社会确实有一个得到各方公认的庞大的底层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所谓弱势群体,就是在利益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社会发展繁荣的成果,他们很少可以公平地分享。在利益格局中,他们也没有话语权。同时,他们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基础,谋生能力也较差。这些庞大的弱势群体的集合,将成为中国利益冲突中的首要问题。或许有人认为,这些人由于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会有太强的抗争能力。这种认识是极端危险和极端错误的,对弱势群体的漠视甚至歧视,是社会发展不健康的表现。中国人之所以生存具有很强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之所以储蓄率非常高,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缺乏较好的社会保障。按照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通的城市居民在保证自身就业的同时,如果还要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这里面包括了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医疗等多项基本的生存基础,就会非常的艰难和吃力。如果还想要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扩大公共参与能力,那就更是难上加难。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如果家里有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就会使家庭的经济条件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特别是对于城市里的“4050”人员和农村里家庭负担较重的人来说,基本的生存压力已经使他们不堪重负,如果他们无法承受现实的生活负担和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就会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冲突更为激烈。社会管理中最需要给予关注和关怀的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使他们的利益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使他们的生活可以保持在社会的正常水平上,使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拥有体面的生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让弱势群体看不到改善生活的希望,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二、社会层面的挑战:阶层分化

在社会层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一是社会流动性不断固化。主要是指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上下流动,主要指社会下层(非优势阶层)向社会上层(优势阶层)流动的机会和环境不断固化。在改革开放之初,非优势阶层的精英分子通过个人奋斗(主要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和参军两个途径)有效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实现自身政治身份的转换、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跨越等。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社会流动的障碍日益明显,社会流动性不断固化,社会下层改善生存境遇的机会逐渐稀缺。二是社会群体的职业代际继承性日益增强。特别突出的现象是,上一代的职业背景对下一代的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党政干部群体的子女从事政府部门工作(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等)的机率更高,知识分子群体的子女从事教育及相关职业的机会更多,农民的子女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到城市做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的比例更大,在垄断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其子女进入同一垄断行业的机率更高。社会越来越开放,而职业选择却似乎面临着一种更加封闭的倾向。不同职业之间悄悄地划上了一道明显的门槛,越过这道门槛,会越来越艰难。这表明,社会的流动性在减弱,既得利益群体成为社会流动的显性障碍,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社会异质性增强的同时社会的封闭性也在增强。

(一)阶层分化与中国的中产阶层

中国社科院2010年对外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随着中产阶层的快速成长,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向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现代化“橄榄形”阶层结构变动。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超过1/5的中国人已经达到了中产阶层的水平,确实让人感觉非常振奋。但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这里面存在一个中产标准的界定问题,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算是中产呢?很显然,这个标准不应该仅仅是指收入水平,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在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中产阶层,否则,仅仅以收入作为界定中产阶层的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的高收入,其实还相当脆弱,还称不上是真正的中产阶层。还有一种比较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尚未形成中产阶层,达到理想中的橄榄型社会至少还需30年。这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较高层级社会阶层的封闭性越来越强。二是社会垂直流动呈现单向性特征:向上流动难,向下流动易。三是社会阶层之间存在隶属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这是产生当前诸多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有些指标表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是,社会结构指标还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多数社会结构指标仍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例如中国的就业结构要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大约需要25年,中国的消费结构要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需要9~16年。综合社会结构主要指标,报告根据测算认为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3]因此,关于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动,可以得出几点基本的结论。第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在发生着持续的结构性变动,新社会阶层在不断涌现。第二,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还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底层社会,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的结构,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三,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其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二)阶层分化与中国社会阶层流动

随着产业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对中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基本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仅仅依靠户籍制度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挡在城市之外,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更加向城市集中,即使城市愿意容纳这么多的人,恐怕在短期内也难以真正做到。这表明了两点:一是城市离不开日益增多的劳动力人口,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压力使城市居民并不能从内心真正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即使城市愿意接纳这么多的劳动力,但由于城市的资源有限,也实在是无能为力。目前的农民工队伍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但是这部分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却不能真正融入城市。而他们同样渴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到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另外,不同群体的职业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使整个社会活力受到抑制。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由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普通人家的子弟,因为其父母没有金钱和权力,难以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而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则可以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就业公平,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由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中国的社会转型尽管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里程,但是从中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这还仅仅只是个开端,中国的社会阶层也刚刚进入了一个快速流动时期。如何引导中国的社会阶层实现健康有序流动,逐渐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使各社会阶层都能各尽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使读书者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使到城市打工者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实现命运转换,是中国未来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三)阶层持续分化对社会管理的深远影响

从就业来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在精英教育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在体制内生存的,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就业模式的转换和市场化导向,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单单这一个群体就对中国的就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这一个群体正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但是社会却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再加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个数字是惊人的。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还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化扩大。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这种投资的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分配领域差距的扩大,不同社会阶层占有经济资源的差异逐渐增大。在教育投资上,优势阶层与社会底层的差异尤其显著,这就使社会底层改变命运的难度更大,实现社会上升流动的障碍更加突出。在起跑线上,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这种现象尤为让人心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05-2006)》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使得中国城镇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其机会的均等化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布更加倾向于社会经济背景优势阶层;同时,民办高校为部分较低社会阶层的子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青年人看到希望,这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根本。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作为执政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务实的执政理念和远大的政治理想。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如何使所有的青年人都能看到未来的希望,都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2011年8月4日在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溥、诺丁汉等城市爆发蔓延的严重骚乱,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参与骚乱的主体主要是年轻人。发生骚乱的深刻社会根源是英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些年轻人对前途一片茫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终日无所事事,最终酿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最严重的一次骚乱。在这场骚乱中,社会管理不到位是引发骚乱的直接原因。这就从反面启示我们,在执政党执政的过程中,在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青年人的成长,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宽广的发展空间,为他们做尽可能多的引导和服务,特别是对家庭背景贫穷、生活条件较差、人力资源优势不明显的青年人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为年青人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思想层面的的挑战:价值观分化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特征,也是改革开放新的阶段性特征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潮多样、多元、多变,价值观念分化,导致思想舆论统一难、对人民群众教育引导难。改革开放以来在价值观领域的分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学界和政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关于不同社会思潮的争论、关于不同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评判以及关于不同社会思潮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讨论也很激烈。很多或左或右的观点、理论层出不穷,已经在实质上构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理论界的争论与探讨,实际上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持立场、观点的现实反映,背后都会有深厚的社会背景。而在民间,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改革开放以来也对当今的社会变化与转型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问和看法。作为执政党应该充分认识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实现长期可持续执政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最广大人民群众中价值观的分化问题,正确看待和应对这种分化,正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价值观分化的现实评估

价值观分化的现实评估,指的是价值观分化的程度。正确而客观地评估当前价值观分化的程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源于没有相当说服力的理论和数据的支撑,虽然种种迹象表明,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当前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当前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是在政治层面上,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不太一致的社会思潮逐渐增多,并且在不断地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二是在理论层面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包括西方的社会思潮、中国传统的社会思潮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思潮等,在理论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受新的社会变迁和转型的影响,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分化,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繁杂和无序状态。著名学者王浦劬曾经指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表明,任何政党通常都要维护和弘扬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以便说明和论证其在政治体系中进行领导的合理性以及体系本身的合理性。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弘扬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广大领导干部的庄严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说明和论证其在政治体系中进行领导的合理性以及执政体系本身的合理性的理论支柱。人们群众是不是真心地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关键是看人们是否从内心真正认同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意识形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

(二)价值观分化的正负效应分析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阶段,价值观分化是必然的,同时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一方面,价值观的分化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碰撞,使新时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彩的局面,也有效地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提升了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观分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积极引导效应。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观分化的速度过快,新旧价值观之间并不能实现完全顺畅的交替衔接,使价值观呈现出断层化的特征,即新的价值观没有完全确立,而旧的价值观已被打破,使人们在变幻莫定的价值观分化面前无所适从,无所依归。并且,由于执政党长期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也必然受到价值观分化的冲击,使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价值观的分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对执政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量。无论价值观如何分化,这个社会总归是要遵循一定的价值规则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是需要一些为所有阶层所认可的价值观支撑的,如公平正义、透明政府、崇尚法治、尊重个性、尊重人权。但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又显得过于抽象,因此需要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某种价值观中,那么包含这些内容又以这些内容为主导的价值观就应该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果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出现动摇,或者说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那么就会造成社会心理的波动,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了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这就使中国共产党遇到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长期执政。谋求长期可持续执政,实现未来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宏观目标。马克思1843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精辟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P9)中国共产党要想主导中国社会的发展,使自己倡导的意识形态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拥戴,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增强自身现代性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使自己的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既能解读现实,也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样理论才能变得彻底,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才能变成物质力量。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统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未来,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职责与光荣使命。

(三)价值观分化与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

价值观分化首先冲击的就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及其主导地位,即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必然受到质疑及追问。执政党意识形态要想持续引领社会思潮,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真心拥护,就必须围绕时代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实现与时俱进。反映在社会管理中,就是更加注重协商协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协同配合,更加注重制度规范。虽然这些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却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社会管理工作要在价值观分化的背景下实现与时俱进,成为凝聚社会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奋民族精神的有力推手。在社会层面之所以会出现协同不力的问题,不仅仅是由于社会组织与党委、政府的配合不力,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自身定位与实际发挥作用的错位所致。许多所谓的正式的社会组织,却与政府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本身就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于政府的意志,他们的积极性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尊重与引导。作为拥有行政权力的政府,往往不愿意让社会组织脱离开政府的管理,不愿意放开社会组织让其真正地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权力的特质就是扩张,政府权力的扩张具有更大的积极性,如果很多本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也会被纳入到政府的职能中,一旦交给社会组织,政府就会觉得权力被削弱,因此政府本身是没有强大的动力来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作为公民个体,如果没有公民社会作为连接公民与政府的桥梁与中介,在面对政府时,力量十分弱小,根本无力对政府的作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实现对政府有效的监督。政府的专横与傲慢往往就建立在公民社会发育不良的基础上,但这样也把政府推到社会各种矛盾的漩涡中,疲于应付。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来注重集体价值,压制个体价值,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也很难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中国现在最迫切的是要在国家层面,在政府行政层面,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在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倡导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因此,在社会管理中要想实现公众的真正参与而不是流于表象的形式参与,就必须充分尊重公民个体权利,认真对待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扩大公民的知情权,畅通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真正提升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张全胜.科恩对罗尔斯正义原则运用场域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分化利益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利益与西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