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4李若芳冶金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临沧临沧市加工业

李若芳 冶金晶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李若芳 冶金晶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资源优势显著,市场潜力大,进一步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十二五”时期应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和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采取积极措施,乘势而上,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依托资源,紧抓机遇,发挥优势,使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和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临沧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总量增长较快。近年来,临沧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4户,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酒饮料制造206户,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61.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9%。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临沧市发展最快的产业和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涵盖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多年发展,临沧市已形成了以蔗糖、茶叶、橡胶加工为主导,核桃、烤烟、蚕桑、木薯、咖啡、澳洲坚果、水果、中药材、竹木、畜禽产品加工为辅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包括食糖、精制茶、橡胶、酒及饮料等传统优势加工业以及以智汇源食品为代表的核桃制品、以广福药业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以永顺山珍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加工及其附属品等新兴行业。

3、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日渐明显。面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低的实际,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培育本地企业与引进相结合,积极扶强龙头,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龙头闯市场、围绕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在蔗糖、茶叶、核桃和水果加工等方面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14户,市级52户;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2户,3亿元以上3户,1亿元以上7户。

4、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临沧各级各部门重视地方品牌的扶持发展工作,不断推进商标兴临战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以茶叶、白糖、澜沧江啤酒为代表的一批品牌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树立临沧农产品形象,开拓省内外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涉农商标388件,其中,茶叶商标96件,白糖商标29件,其他商标263件。共有23件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5、经营方式不断创新。通过多年摸索,临沧市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模式。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稳定的市场收购和技术指导,对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这是制约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12家,过5亿元的只有2家,没有1家产值过10亿元,而全省现有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百家。

2、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目前,临沧市包括食糖、茶叶、橡胶、果蔬加工品在内的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仍处于粗加工阶段,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与省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差距,市场竞争能力弱。例如:食糖加工以白糖、红糖为主,缺乏开发高级糖果的能力;粮食加工以大米、面粉为主,粮食高产与高效并非同步;油料加工以生产毛油为主;茶叶加工以出售半成品为主,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于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等深加工项目目前还是空白。

3、产加销连接机制不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连接不紧密。在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农业发展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形成了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而临沧市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双方履行合同的信用程度差,没有形成固定的契约关系或利益共同体。导致一方面农产品品种不统一,质量不高,专用性差,农民卖难;另一方面适合企业深加工要求的优质专用“原材料”短缺,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品的质量和知名品牌的开发。

4、市场开发层次低,名牌产品少。从整体上看,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市场开发层次低,名牌产品少:一是相当比例的企业仅作为整个产业的一个中间环节、一个加工车间,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面向市场的品牌,无法得到附着于品牌上最大的一块附加值收益。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许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凭经验,而不是靠科学,忽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硬件投资,企业经营偏重“量”而忽略“质”,收购原材料的时候把关不严,产品农残超标。三是重复建设现象较突出,企业同质性强,产品缺乏个性,造成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上的恶性竞争,而没能开发细分市场。

5、融资贷款难,资金瓶颈突出。融资贷款难是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一是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起步晚,规模小,产值低,一般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而商业银行对规模小、风险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非常谨慎。二是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购进原料,“一季收购,全年消耗”,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当前,临沧市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来自农村信用合作社,一般贷款利息高于商业银行,且期限较短,很多企业存在周转不开的问题。因此,融资贷款难严重地制约着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加快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临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资金、信贷、技术、服务等扶持政策和机制,引进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由“原料型”向“商品型”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效益。

1、实施高优基地建设工程,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为指导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户三方的联动作用,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健全和完善投入、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加快全市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步伐,努力构建特色产业带,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一是要着力抓好95万亩高优蔗园、10万亩有机茶园、20万亩云南山核桃、20万亩秋冬季马铃薯、50万亩生物药业、40万亩优质烟区、60万亩高优胶园、100头以上优质奶牛养殖场、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以企业为载体,鼓励引导企业与农户在现有基地上合作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建设成本。二是要按照“淘汰一批、换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大力推进中低产基地改造,力争到2015年,将中低产基地平均亩产提高一倍。三是要提高基地的机械化生产水平。要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以机械采摘和机械修剪为主的科技推广应用工作,提升产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降低农产品管理、采摘成本,有效解决“采摘贵”、“采摘难”、“管理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产业效益。四是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带。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五是要提升基地的水利化程度。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加快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灌溉水平,提升产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效益,力争到2015年,水利灌溉率达40%以上。六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2、实施龙头培育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升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是关键。临沧市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仅12家,带动效应很不理想。为此,要培育和打造强势龙头企业。一是要建立企业集群。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计划,引导众多中小企业明确自己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和分工,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企业以及为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逐步使每一个优势产业形成呈梯度开发的企业群体和产业链条,通过大量中小企业同一集群形成的规模优势,形成在省内外市场上的产业优势。二是要鼓励现有的优势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大企业大品牌。三是要抓住桥头堡建设及“央企入滇”的机遇,积极招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变加工企业小、散、弱的状况,迅速提升临沧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四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现有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尤其要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农产品的质量。五是要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把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纳入到经常性监测管理范围内,搞好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和经常性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3、实施品牌打造工程,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临沧市应继续实施品牌战略,下功夫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知名品牌。一是着力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要围绕打造“中国红茶之都”,着力推动滇红茶生产综合标准,积极申报建立国家级滇红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实施滇红茶、勐库茶、澜沧江啤酒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全力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进一步强化对滇红茶诞生地、勐库大叶茶发源地、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的推广宣传,把区域性公用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提升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二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要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业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保护体系。三是要文化包装,扩大临沧市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要按照文化包装品牌、品牌传承文化的理念,赋予临沧市农产品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品牌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

4、实施市场开拓工程,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是要全面实施“走出去”的营销战略。以大企业和拳头产品为主体,将在茶叶领域实施的“闯关东、走西口、稳广东、销香港”的对外营销战略,扩大到其他领域,同时积极拓展北方市场,探索开拓东南亚和东欧市场。二是要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发挥临沧市的区位优势,力争在凤庆建设一个集茶叶交易、来料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监管、茶叶拍卖等功能齐全的大型茶叶交易中心;在永德建设一个芒果交易中心;在孟定建设一个蔬菜、香蕉交易中心,促进农产品规模流通。三是要推进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强化服务职能,做好行业自律和市场营销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当好参谋;引导和鼓励各县(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由单家独户向大市场转变。

5、实施政府服务工程,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于企业的成长,服务于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做大做强。一是要做好项目服务。临沧市项目前期工作历来比较薄弱,成熟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对社会投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为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项目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多研究和推出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国内外更多投资者参与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二是要做好融资服务。临沧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资金短缺成为严重制约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应加强银企、银农关系的协调和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必要的信用担保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争取获得更多的金融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和企业建设。三是要做好政策服务。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四是要做好帮扶服务。各级政府要依法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用服务的高质量,换取经济社会的高效益。

F127

A

1671-2994(2012)01-0121-03

2011-12-08

李若芳(1974- ),女,云南凤庆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冶金晶(1981- ),女,云南临翔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临沧临沧市加工业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