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变量与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2012-08-15 00:44张雷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口民族

张雷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云南 昆明 650111)

论人口变量与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张雷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云南 昆明 650111)

环境是边疆少数民族的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而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又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保障。要达此目标,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好边疆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边疆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人口;和谐社会

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是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

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是一对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适合边疆少数民族生存的环境(如温度、大气、水、土壤等)则不可能产生各个民族,反之,各个民族的一切活动,可以说,无论怎样都会引起环境的变化。环境通常是指与少数民族生存密切相关的、不同程度地影响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变化的各种自然的和经过各民族改造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自然要素与各民族长期共处所产生的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各民族都是自然之子,民族发展到今天应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美国国立生态分析与综合研究中心对空气、海洋、江河,甚至岩石的价值进行估算,结论为:整个地球生物圈价值为每年16-54万亿美元,平均年价为33万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年GDP的总和。所以说,环境对整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自然环境为各民族的各种活动提供了自然的对象和必要的场所。无论哪个民族,一旦离开了自然环境,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民族历史的变迁与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环境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环境为各民族社会提供了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环境中包含着可供各民族利用的极为富足的各种天然资源,如各类矿藏的开发和冶炼为原始民族提供了生产工具、江河湖泊为各民族提供了生命之源、森林树木为各民族进行生产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事实上,各民族的劳动只是将自然界的资源转化为财富。真正的财富是自然界,正是自然界中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各民族的劳动才有将资源变为财富的可能性。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可能,甚至连人类都不会出现,更不用谈劳动创造财富了。第二,自然界在不同地区提供的环境,通过各民族的开发和利用,对生产会出现不同的影响,从而加速或延缓每个民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某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劳动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如果在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经济制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发展速度,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三,自然环境具有调节功能。自然环境在受到外力的胁迫或人类的破坏下,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吸纳掉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排出的废弃物。当然,自然环境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二、民族生产生活活动与和谐社会发展

1、民族生产生活活动是保证民族生存的重要基础,与之最密切的是生态环境。民族生产生活活动既是保证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件,也是标志这个民族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还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民族生产生活活动是指民族生存的过程,它包括这个民族的居住状况、工作条件、教育水平、卫生清洁、文化内涵、娱乐方式等。从发展程度上来说,包括了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从发展的布局上来说,包括了城市和农乡村;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说,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民族生产生活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人们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如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使人们有和谐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最终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民族生产生活活动程度是指民族发展的所有方面,是这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也包括和自然环境中各种其他生命与非生命体之间的关系。

2、民族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又在很多方面有消极影响,使得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人类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调现象,从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生存的地球既容纳了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又最终消耗了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要使民族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我们不妨借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她说:“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她认为:人类必需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类必须保护自身生活的社区;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水平;保护地球延续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人类的活动要维持在地球所能的承载范围之内;不断改变个人对生存的态度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公民团体能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人类必须提供协调发展与保护相互联系的国际网络;建立起全球对自然关注的联盟。可见,要促和谐社会发展,就要求民族生产生活活动必须采用和实施生态学的方法。第一,对民族生产生活活动进行规划。如: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无休止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民族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垃圾对自然的破坏;在满足民族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尽可能改善和保护水资源,应充分发展节能型的生活用品等等。等二,民族生产生活活动应建立能为和谐发展服务、有效、有序的社会,这种社会下的管理机构可以为这个民族所有的阶层提供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设施和服务,如衣、食、住、行、健康、安全、就业和收入等等。

总之,民族生产生活活动是民族生存的特征,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解决民族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民族生产生活活动体现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协调,以及人类全体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研究民族生产生活活动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规划、建造并科学地管理好民族生产生活活动的自然环境,如何协调人类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和不同利益,谋求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实现各民族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人口与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辨

1、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困扰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由于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决策上的偏差,导致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在一个时期的大量增长。中国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是处于前列的,一些资源的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但是,由于人口的基数很大,使得中国的人均资源相对变少。为了人口的资源消费,人们又采取变本加厉的手段不停地进行开发,因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环境的恶化,又加速了资源的流失,使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其结果,使人们不仅无法得到更多的资源,反而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这就使中国陷入了一个人口越生越多、越多就越穷、越穷的人越生的境地;中国的耕地陷入了一个越垦越少、越少就越垦、越垦的人越难生存的怪圈。要消除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就必须从根本解决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建立起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和谐发展。

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单纯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是真正的办法。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和系统的方法全面对待,不能只注重某一问题的解决。因为,正是没有解决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休止的对资源的开发导致了资源的短缺和枯竭,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边疆少数民族生存的贫困,因此,追根揭底,环境恶化的根本主要是边疆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好自然环境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边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和人的消费的问题。同时,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无法摆脱环境的问题,如果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能得到合理的控制,人口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对环境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遏制环境的恶化才有可能。所以,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其关键和核心是人口问题。以人为中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实现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要求。

3、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控制和边疆少数民族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成体。适度规模的人口和一定素质的群体,可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尽可能地充分发展;而人口规模不合理、人口素质不高,必然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阻力和障碍。第一,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的密度,是民族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一定数量的民族人口的素质、人口增长的速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民族为了生存,就要从事生产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要从事生产活动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定的人口密度作基础,实行社会分工,将人们分配在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劳动,也是不可能的。通常认为,在某种社会生产方式下,假如其他各种条件基本相同,人口相对不足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就会形成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二,超过一定数量的民族人口、不合理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人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消费者。在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种种物质文化条件时,会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消耗压力,从而影响各民族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能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中,人口起着决定的作用。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如果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就会直接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民族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体现本民族的存在价值,是为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只有人才能解决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可见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但同时人口的增长一定要顾及到自然的承受能力,如果人口的数量超出了环境的容量,人口就会成为民族自身发展的障碍,特别是人口的素质又比较低。在这种情形下的人类社会中,人口的数量便会成为制约民族自身发展的阻力,更无法奢谈民族和谐发展了。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他问题不谈,仅就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边疆少数民族的贫困来看,无不与目前中国13亿这种庞大的人口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经过改革开放,经过走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众多的人口消耗了巨大的产值,巨大的需求抵消了经济的增长,经济总量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仍显得微不足道。人民的生活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只够维持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上,尚未能达到全面小康。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负担相当重的国家来说,有效地控制、均衡地发展人口数量,不仅仅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甚至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使老、少、边、穷地区摆脱贫困威胁的重大问题。如若人口的均衡发展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的发展将不足以满足人口的消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民族和谐发展只能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因而,首先是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这是中国社会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所以,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成员学习人口问题时发表讲话称:要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从而使中国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能够尽量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才能够避免因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过大的冲击。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上,对待人口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问题放到战略层面上加以解决,也只有解决好了中国人口的均衡发展问题,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人口的问题解决,只能在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和经济迅速发展中完成,经济充分发展了,才有足够的实力做保证,才能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所以,在严格控制边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总量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提高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一定数量的有相当素质的边疆少数民族人口,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口与民族的和谐发展。应该说,中国的发展比起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的任务都更加艰巨和繁重。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满足各民族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使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地得到提高,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必须着力提高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从而保证各项事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处理好人口与各边疆民族发展的关系,就是要形成人口控制与各民族和谐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即要控制人口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为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基本的人口条件,又要充分提高人口的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质,才能使边疆少数民族迅速地走向小康社会。

C92-05

A

1671-2994(2012)01-0134-03

2011-12-01

张雷军(1964- ),男,新疆伊宁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教授、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人口民族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