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4朱红梁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云南能源经济

朱红 梁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朱红 梁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云南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基于对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客观评价了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障碍,并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制度安排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探讨,提出了云南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云南;低碳经济;影响;基础;障碍;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也存在基础性的矛盾。本文在研究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以加快云南的科学发展。

一、低碳经济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云南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暴露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2009年,云南投资对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154.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需及贸易对经济贡献度低,省际贸易逆差呈逐年增大的趋势,2009年达到1401.4亿元,表明需求因素对外省经济有拉动作用,对本省贡献低。发展低碳经济,将促进云南经济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向依赖于扩大内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云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云南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云南重化工业的精细化发展,有助于加快云南产业结构的优化。为此,要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环保产业,淘汰落后企业;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低碳生物产业和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云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云南具有丰富的再生资源,但开发利用水平还较低。低碳能源模式有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水平,有效改变云南“高碳”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亿多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0.98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能优势明显,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730多亿吨标准煤;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多千瓦,可利用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1.5%左右,资源储量2832万千瓦。这为云南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加快云南工业技术的创新。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云南要转变以高消耗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就要加大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的革新,减排压力集中的矿电、交通、建筑等耗能部门,才能实现较大规模的减排;自主创新技术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也将带动云南工业技术的改造升级,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二、云南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通过采集数据计算表明,云南能源消费每增加1%,GDP增长1.37,表明当前云南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的速度。即能源对GDP的弹性处于下降过程,能源增长幅度小于GDP增长幅度。但是,由于GDP增长幅度逐年加大,意味着未来云南的能源消耗绝对量也将上升。

2、能源需求主要受人口规模、技术和人均GDP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的增长对碳排放量增加有一定的作用,技术的进步则会减少能源的耗用量,人均GDP的增加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增加。目前,在云南人口规模增长率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人均GDP的增长会导致能源消耗的增长,但是,由于云南的技术进步缓慢,严重地制约着能源消耗的降低。

3、能源消费自给率上升。与全国能源消费自给率下降趋势不同,云南的能源消费自给率从2002-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还出现了能源净出口。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云南能源生产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云南产业结构中能源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实际相符。

4、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占比过大。据相关资料,云南第一产业能源消耗量呈小幅的下降,但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比重过大,占社会总能耗的近70%,第三产业增速稍大。在第二产业中,工业能耗增长较为平稳,建筑业能耗增幅较为迅速,2010年达到了30.14%,说明云南建筑行业正在成为高耗能行业。

三、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基础

1、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1)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云南能源资源多样,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并且资源种类多样,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第一,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大。在能源的生产结构中,云南原煤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而水电则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高,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电占全省发电设备容量的65.95%;火电占全省发电设备容量的33.79%,呈下降的趋势。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设备容量的0.26%。第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云南是我国最早开发太阳能利用的省份之一,在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电利用上有技术优势。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经营企业约200家,产值近4亿元。另外,水能蕴藏量巨大,风能、地热能等均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第三,生物质能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云南省小桐子原料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对育种、种植、加工等环节已开展大量研究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基本解决了小桐子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开发中的技术问题;建筑太阳能系统、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具有较高的综合技术水平。(2)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云南活立木蓄积量占国土总面积的64.71%,居全国第二位;公益林地占林业用地的50.2%;商品林地占林业用地的49.8%。森林覆盖率近52.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7.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腾冲碳汇林项目是全球第一个获得认证的CCB(气候、社区与生物多样性项目设计标准)金牌项目,也是全球第二个成功的林业碳交易案例。(3)政府“绿色”意识较强,具备较好的政策和制度优势。云南省政府确立了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并实施了相关的政策,完善了相关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4)在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云南省成立了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研究制定低碳发展的重大方针及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共关停小火电92.8万千瓦,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800万吨,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耗能累计下降17.4%,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在全国领先,甚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云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1)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低效率产业比重过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且均存在能耗物耗大的问题;第一产业内部偏重于传统种植业,新型高效农业比重较小;生产方式粗放导致能耗物耗居高不下;第二产业处于资源的初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矿业为主致使工业消费能源占全省的7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30%至40%的水平。第三产业中的物流业结构不合理。云南物流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的单位能耗是铁路的18倍、水路的22倍。还导致物流成本高,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以下,我国为18%,云南则高达24%。(2)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云南省的资源转化效率低于全国平均值14.09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工业固废排放量是全国万元GDP固废排放平均水平的3.58倍;产品精加工率和附加价值低,云南铜矿产量占全国的29.1%,而铜加工产品产量仅占比2.2%;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工业产品总量的7%,远低于全国17%的水平。(3)出口产品低碳特征弱。到2010年,云南省出口商品主要以机电产品、农产品、磷化工、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为主,占比65%,进口产品为原材料和生产型设备,占进口额的比重达62%。绝大多数为转口贸易,产品价格低端化,高碳特征明显。(4)低碳技术落后。云南低碳技术水平严重滞后,主要表现R&D投入强度为0.6%,与全国1.7%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列全国第27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数48.14%,列全国27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33.83%,列全国第29位。(5)碳排放水平较高。目前,云南能源消费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3.25吨/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8吨/万元;三次产业碳排放量比例为3:83:14,二产碳排放量远高于三产和一产。从地区分布看,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红河州,四个州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省的六成以上。(6)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减排减碳的能力和积极性尚未激发。由于云南还未完全建立起相应的企业减排减碳的激励和约束体制机制,在财政、税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安排不够明确,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能力弱,积极性不高。

四、加快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效能、低排放为目标,依靠“低碳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一二三次产业的低碳化发展。(1)优化升级工业结构,发展低碳工业。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重化工业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降低高耗能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水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引导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使低碳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服务业绿色化。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百分点。为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带动发展;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加铁路营运里程和提高铁路运输量占的比重,通过改变交通运输结构,降低能耗。(3)发展生态农业,加速农业低碳化。低碳农业是减排的主要领域,要鼓励农民对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加大生物肥料的使用,促进碳元素循环的低碳农业的发展;推广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节水灌溉技术,建立高效节能的耕作制度和推广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综合开发和利用农耕文明成果,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率。(4)尝试设立低碳产业园区。以园区作为载体,发展低碳消耗的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实现产业能级跃进的重要方式;通过园区内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创新模式,对区域产业低碳化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关联带动作用。

2、优化能源结构。对于云南省能源结构调整,应当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目标,降低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比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及消费构成中的占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1)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扩大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2)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发展低碳技术。要制定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及低碳产品开发的支持政策,形成政府、市场、企业互动的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把重化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研究;鼓励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的低碳化创新开发与生产,努力实现低能耗、低碳排放、可回收和可循环利用。

4、尝试市场化解决方式。积极尝试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和合作,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的资金、技术及设备,加快企业减排,实现双赢;加快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充分利用碳汇大省的优势,及联合国注册成功的碳汇交易项目居全国第一的有利条件,促进碳汇林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要推行以能源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实现低碳经济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为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提供市场动力支持。

5、创新制度政策。制定与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引导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云南可再生能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环保的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财政引导性投入,建立包括低碳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具体措施的政府投入机制;重点加强碳交易法规和环境产权制度建设,构建一个区域性的低碳规制体系;采取优惠的资金政策,通过多渠道融资、多层次的合作发展低碳经济项目。

6、社会行为改变解决途径。在全省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新概念,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式;企业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清洁生产方式等低碳经营模式,构建可持续可循环的健康社会行为新模式。

F127

A

1671-2994(2012)01-0110-03

2011-12-09

朱 红(1967- ),女,云南红河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工业经济。

梁 平(1976- ),女,湖南邵阳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云南能源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