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毛泽东与党的宣传工作

2012-08-15 00:49廖波兰孟召然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群众

廖波兰孟召然

(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长征时期毛泽东与党的宣传工作

廖波兰1孟召然1

(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长征时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党的宣传工作。面对迫切的革命形势需要以及从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影响力的考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通过发行报刊、建立红色中华新闻台、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创作革命诗歌和革命歌曲等多种形式加强长征时期的宣传工作,从而鼓舞了部队斗志,增强了部队的群众基础,动摇瓦解了敌军,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长征时期;毛泽东;党的宣传工作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P149-150)在长征中,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毛泽东非常重视革命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广泛的革命宣传活动,用以激励斗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毛泽东的宣传工作为长征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毛泽东在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做好长征途中的宣传工作不仅是严峻形势的需求,而且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迫切的革命形势要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革命形势。一方面,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的“华北事变”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1935年11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宣言中强调:“日本帝国主义强盗们是要把全中国人民变为亡国奴,把整个中国变为殖民地。……只有全国海陆空军与全国人民总动员,开展神圣的反日的民族革命战争,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消灭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卖国贼蒋介石,中国民族才能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2]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在对日不断妥协退让的同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连续调集重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在前几次“围剿”先后失败的情况下,1933年5月,蒋介石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为掩饰自己的投降出卖的罪恶,国民党用种种最无耻的武断宣传,来欺骗民众。”[3]此时,列强又给予国民党军队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使蒋介石势力大增,从而导致中央苏区逐渐缩小,中央根据地人力、物力十分匮乏,红军也失去了在根据地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然而“左倾”中央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变化缺乏及时全面和客观的了解,继续坚持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此,迫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各级苏维埃政府必须努力扩大红军,努力工作,发动群众,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4](P21)“为独立自由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5]

(二)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影响的需要

宣传工作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红军初创时期就受到党中央乃至各苏区的普遍重视。但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总结了红军宣传工作问题,指出:“红军宣传内容的缺点:忽视群众斗争的宣传与鼓动,……对青年群众的宣传不充分;宣传技术的问题:宣传队不健全,……宣传成分太差”。[6]作为领导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统帅,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加大了对长征中的宣传工作力度。毛泽东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1](P86)1934年10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训令,明确指出:“争取广大群众,发展新苏区,是我们行动的基本任务,各级政治机关不但要加强中央工作团与地方工作部(科)的领导与组织,特别要动员与教育每个红色战士基本上了解苏维埃的重要法令,自觉成为群众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号召全军将士把传播党和苏维埃的影响,进行广大的宣传工作,作为“争取群众最重要的工作”。[7](P113-114)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毛泽东也不忘动员争取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工作。1936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宣言指出:“我们愿意联合回族中所有的一切武装力量,并帮助其发展,……发展回民的文化教育、举办回民的报纸、提高回民政治水平”。[8]此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广泛的国际宣传工作。1936年8月,毛泽东、杨尚昆为出版《长征记》征稿,发给各部队的电报和参加长征同志的信,文中谈到:“现有极好机会,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必须出版关于长征记载。……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9](P37-38)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经常不断发表演讲,要求加强红军的宣传工作,多次强调了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毛泽东在长征中采用多样的宣传形式

毛泽东在总结长征历史经验时说:“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1](P150)毛泽东十分重视革命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发行报刊

红军机关报在长征途中坚持出版,及时传达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斗号令。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的报告中说:“要在红色战士做对日宣战的广大宣传,要在《红星》报及其他红军刊物上经常不断的揭露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瓜分中国屠杀中国和压榨中国民族与国民党出卖中国污辱中国民族的事实,激励起全体红色战士对日宣战的热忱与勇气”。[10](P184-185)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的《红星》报迅速及时地宣传了党中央、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红军总部所作出的关于苏区军事斗争和红军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指导了红军的行动;从各方面反映了党的建设、青年工作、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教育训练、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总结交流了经验,有效地指挥了红军队伍的建设,促进了红军战斗力的提高。1935年1月,毛泽东放弃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决定创建云贵川边新苏区。1月20日,《红星》报发表了《为创造云贵川边新苏区而斗争》的社论,阐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改变是为了“使自己处处站在主动的地位,寻求广大的机动去消灭敌人,达到我们创造苏区的目的”。[11]使广大红军将士明确了创建云贵川边新苏区的方针和意义。1935年6月,《红星》报在第21期发表了《向全野战军介绍一下红四方面军》的文章,“立即在一、四方面军中进行宣传鼓动,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胜利信心与刻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大量消灭当前敌人”。[10](P497)这些宣传鼓动,如战鼓般振奋着广大红军官兵的军心。

其他有关报刊的出版,如《战士报》、《战士》报、《健康报》、《红炉》、《红炉副刊》、《前进》等报刊的发行,鼓舞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斗志,瓦解了敌军军心士气,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红色中华新闻台

红色中华新闻台于1931年底创办于瑞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以收发报新闻材料为主的早期文字广播电台。著名的龙岗大捷后,毛泽东在签发的两个作战命令中特别强调各部红军在胜利之后必须注意收缴敌人无线电设备,不得破坏,并须收集整个机器及无线电机务员和报务员。1931年毛泽东、朱德签发的《调学生无线电的命令》中要求各部队“选调可造就的青年到总部无线电队来学习”。[12](P74)毛泽东积极鼓励创办红军通信学校,“亲临训练班讲政治课,鼓励学员们克服困难,掌握无线电技术”,[12](P74)培养无线电专业人才,为后来建立和发展苏区无线电通讯事业以及文字广播电台奠定基础。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红色中华新闻台积极开展广播电台业务工作。首先,通过新闻台以文字广播的形式播发本台编辑部或红色中华社编写的重要新闻稿件;有时播发党中央、中央政府或红军总部的重要宣言文告,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当时领导机关的同志,在过雪山草地前向部队作动员讲话时,经常引用我们抄收的国际新闻,来鼓舞全体指战员革命斗争必胜信念,去战胜面临的艰难险阻,以争取胜利”。[13]其次,同时监听敌台明码通讯情况,也破译其密码文稿,掌握敌军动态,供我方参考决策。最后,沟通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省苏区党政军组织及白区地下党与进步组织的联系,抄收他们发过来的消息稿件,也向他们播发苏区新闻材料。据当年红色中华新闻台负责人之一岳夏回忆:“新闻台的任务是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每天播发的文字广播,送交红色中华报社,由该社编成国内外新闻参考资料,油印发给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同志参阅”。[14](P118)岳夏还回忆:“党中央对《红色中华》报社和新闻台地工作很重视,新闻台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14](P119)可见,红色中华新闻台开展的新闻抄收工作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讴歌了苏维埃军民团结一心,粉碎敌人“围剿”开展各项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英勇事迹,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革命政权作了重要的贡献。

(三)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

长征中,红军走到哪里,标语就写到哪里。即使到达宿营地时间已晚,“宣传队员连夜里都打起火把去写标语”,[15]可见红军书写标语的巨大热情。早在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改编”时,就为红军士兵委员会制定五条任务,规定了:“写标语、贴标语、发传单、演讲宣传”。[16]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要求政治机关宣传部门,用打动人心的标语口号、文告和宣传画向部队解释每一次即将到来的行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红军政策和抗日主张,红军的性质、任务和纪律;号召人民参军、参战,消灭军阀部队,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工农政权。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要求部队把书写、张贴革命的标语深入到“每乡、每村、每屋场的群众中去,成为战争动员有力的宣传品”。[17]同时,利用发传单、写标语等“动员工农劳苦群众”。[10](P185)毛泽东带领中央苏区红军积极组建标语口号队,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文化宣传活动,提高红军战士和工农劳苦群众政治思想文化水平,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如红一方面军各军“团政治处带有一支小小的宣传队,……驻下来又写标语做宣传”,[18](P364)“并要编印各种小册子和画报,提出联系到目前实际行动的宣传鼓动口号。”[10](P185)我们“到处贴出征募的标语,并取得惊人的成功”。[19](P61)长征中还运用形象化宣传,与标语口号配合,以图说文或以文说图,宣传效果非常好。绘制于城乡各地的漫画多种多样,它以生动的形象表现深刻的含意。如绘制于贵州黎平城中的一幅大型漫画,画面出现蒋介石手捧东北三省地形图,卑躬屈膝地献给手握指挥刀气势凌人的日本侵略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投降卖国,红军要拯救民族危机的主题。还有反映工农踊跃参加红军、红军带领群众打土豪等画面的漫画。红军画家黄镇说:“在长征艰苦的行程中,许多难忘的场面,动人的事迹,英雄的壮举,我仅仅作了一点勾画,留下一点笔墨痕迹。……我走一路,画一路,有时画在门板上,有时画在石壁上”。[18](P370)大部分漫画在绘制技巧上很不成熟。但“在中国漫画上,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谁表现过这样的战斗。”它将“伴随着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的伟大行程永恒存在”。[18](P14)

长征中,宣传标语和宣传画作为典型的宣传方式,鼓舞斗志,唤醒民众,让无数有志之士加入革命,壮大了革命队伍,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创作革命诗歌和革命歌曲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红军将士还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诗歌,将对革命的必胜信心和豪情洒遍长征路。这其中最突出的是毛泽东,他的《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篇显示了红军的气魄胆识与必胜信念。后来周恩来都说这是毛泽东得意之作。毛泽东二十年后跟人谈,长征时“在马背上,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节,可以思索”[20]在行军中经常跟秘书和警卫战士谈论诗词。1958年12月他在广州对所作诗词批注时说到:“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并说写长征的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21]许多红军将领也留下了很多优秀诗篇,如张爱萍将军的《西江月·遵义大捷》,肖克将军的《大战将军山》等等。当然,也有许多红军战士写的打油诗和顺口溜,反映了红军战士的真实情感。长征中,革命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最为活跃,歌曲内容广泛,形式不拘一格,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由于行军作战频繁,红军战士想整天坐下来进行政治学习提高军队素质是不现实的,于是就通过唱革命歌曲来进行政治动员,举行歌唱比赛,活跃红军战士的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长征中的革命歌曲,一方面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和中心任务,如《前方打火线》、《红军任务歌》《到陕北去》等,红军中流传着一首歌,第一句是“目前中心的任务,要打日本兵,收复华北东三省,保卫民族。”[22](P91)将党的中心任务直接编进歌曲中,给红军的行军作战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宣传发动群众参加红军,号召人民起来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如《来来来,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曲“动员工农劳动群众自愿到红军中去,向外发展革命战争,……动员全体劳动群众都能自愿的担任参加革命战争的后方工作”。[10](P185)这些革命歌曲坚定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信心,提高了群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三、长征中毛泽东宣传工作的成效

毛泽东与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仍把宣传工作看成是增强红军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且“努力做好对红军指挥员、人民群众和敌军官兵的宣传工作”。[23](P129)使革命的火种传遍中华大地,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壮大,为长征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鼓舞了部队斗志,增强了内部团结

在长征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宣传工作,号召全军将士把“传播党和苏维埃的影响,进行广大的宣传工作”[7](P113)作为增强红军战斗力重要的教育宣传,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兴奋全体战士准备革命的战斗精神与对胜利的信心。毛泽东率领红军部队在离安顺场约五六里路的大山脚下,看到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而设立的石碑,他发表了一番讲话:“同志们,你们说得对,敌人的好梦是做不成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么困难。”[24]毛泽东的讲话内容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勇往直前。毛泽东尤其重视对新战士的宣传教育,“强调做好新战士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政治部门把它作为巩固与扩大部队的重大任务加以完成”。[23](P134)一方面加强了红军战士严明的纪律教育。“红军之所以能得民心者,……而且在于军队有纪律”[22](P8)所以“要耐心教育每个战士,绝对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不强买,不乱打土豪,不侵犯群众利益,与群众发生亲密关系。每连队宣传队布置时,应实行进出宣传与检查纪律。”[25]毛泽东强调了红军严格执行纪律的重要性,加强了对红军纪律的教育,提高了红军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保持了红军纪律严明的良好风范。另一方面坚定了红军战士的阶级立场。毛泽东“加紧对于全体党员与红色指战员间的基本阶级教育”[10](P497)极大地激发了红军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树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鼓舞着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使他们深信:“只要跟着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此外,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广泛宣传,促进了两军指战员的相互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战斗情谊。因此,毛泽东和党的宣传工作指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前进方向,提高了部队的必胜信念,极大地振奋了战斗精神。

(二)宣传教育群众,增强了部队的群众基础

号召和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是党和红军向人民群众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群众宣传的效果如何是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获得群众的支持,能否战胜困难,胜利完成长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23](P135)因此毛泽东对沿途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在反对国民党政府军“围剿”开展的全面工作中,毛泽东认为,“要动员和吸收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4](P20)长征初期,毛泽东要求部队所到之处,都“针对着群众生活,耐心解释苏维埃的主张、政策与法令,解释红军战斗的目的与群众的关系,使广大群众了解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只有红军才是唯一的工农群众自己的武装力量”。[7](P114)而且“从群众切身的利益开始,以最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来启发他们的斗争”。[23](P135)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特别强调:“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P20)同时,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9](P35)此外,对那些畏惧逃跑的群众,毛泽东要求红军战士及政治工作人员到附近山上去进行耐心地“宣传解释工作,使他们回来,同我们亲近”。[26]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群众都通过红军的宣传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亲人。如打倒贵州军阀时,“群众就热烈拥护,积极参军,在短短的几天里,在遵义地区,就有五千多人参加红军。”[27]在红军耐心细致的宣传下,红军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护,他们不仅给红军以物质上的帮助,同时踊跃参军,增强了部队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长征的胜利。

(三)加强对敌宣传,动摇瓦解了敌军

党自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以来,就十分重视对敌军士兵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摇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党中央更加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红军长征中,国民党先后动用数十万军队围追堵截,设置军事、经济等层层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加强瓦解白军士兵的工作,使白军士兵了解我们反帝、土地革命的主张,拒绝同我们红军打仗,要求北上抗日,同红军订立反日、反蒋的作战战斗协定,拖枪哗变到红军中来”。[28]于是削弱了敌军力量,为每个战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为我军实施战略方针,达到预定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白军士兵及下级官长的宣传,毛泽东认为,“除有计划地在敌人经过的路旁多写切合其现实部队的标语之外,还要将传单存放于沿路党部及群众机关手中,候敌军经过时,巧妙地给他们看”,“从邮件检查中调查敌方官兵的姓名及所属部队番号,邮寄宣传品去,或写信给他们”。[9](P12-12)此外“做好对被俘敌军官兵的宣传教育,是党和红军对敌军士兵宣传的又一重要任务”。[23](P144)毛泽东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于“被俘的军官或士兵首先受到教育,并邀请他们加入红军。如果他们愿意走,也可得到允许。他们可以把有关红军的新思想和新情况带到外界去”。[19](P61)如东北军一0九师参谋长刘德裕就是这样受到红军的宣传教育后释放的。被释放的俘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将红军的革命政策和主张私下在白军和群众中广为传播,对敌军官兵起到了很大的瓦解和争取作用。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对敌军官兵的宣传工作成效卓著,起到了打击敌人,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兵弃暗投明加入红军,壮大革命力量的重要作用。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0.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13.

[4]叶心瑜.惊心动魄:毛泽东在1934-1936[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土地革命战争时: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442.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818-819.

[7]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文献[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797.

[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11]肖裕声.中国共产党军事史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6.

[1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3]新华社回忆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26.

[14]文史资料选辑:第25卷第72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15]红星[N].1934-11-29.

[1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26.

[17]湘鄂川黔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539.

[18]董有刚.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美]埃德加·斯诺.红色中国杂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

[20]赵群.毛泽东诗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6.

[21]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9.

[22]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5.

[23]林之达.中国共产党宣传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4]蒋建农,郑广瑾.长征途中的毛泽东[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169.

[25]李振.中国共产党风纪大事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57.

[26]红星报[N].1934—11—11(1-2).

[27]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M].贵阳:贵州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83.

[28]红军长征过广西[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50.

book=22,ebook=5

D231

A

1672-4445(2012)06-0022-05

2012-02-28

廖波兰(1984-),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孟召然(1987-),山东济南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大国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群众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少寨红军桥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