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启示

2012-08-15 00:49文江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列宁政治

赵 文江 艳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启示

赵 文1江 艳2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列宁认为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是官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政治根源;沙皇政府专制的思想毒瘤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历史根源;民众文化素质偏低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文化根源。列宁提出认清官僚主义实质、完善检查监督制度、发展经济,消除小生产、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消除官僚主义。认真地学习、鉴别和借鉴列宁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对我们遏制和战胜官僚主义大有裨益。

列宁;反官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制

十月革命以后,很多人认为,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覆灭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官僚主义自然是不复存在了。但是列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理论的反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反对官僚主义,要千方百计根除这颗残留在社会主义机体中的毒瘤。

一、列宁论官僚主义产生的四大根源

列宁认为官僚主义是一种历史社会现象。官僚主义同阶级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和事物,它在历史中产生,必将在历史中消失。因此,“彻底破坏官僚制的可能性是有保证的”[1](P113)。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显著提高,完全有了自己管理自己、服务自己的能力,人人都可以执行国家职能,官僚与国家已无存在的必要,官僚主义自然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不久的俄国,滋生官僚主义思想的土壤依然存在,为官僚主义提供着最后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十月革命只是摧毁了官僚主义的有形载体——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而没有消灭官僚主义的其他载体,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消灭官僚主义产生的诸多根源。列宁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目前在俄国却已完全摧毁了官僚主义这座堡垒。但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在我国远未结束”[2](P85)。为了彻底地消除官僚主义,列宁在不同时期分别剖析了俄国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是官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俄国的经济关系对其上层建筑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苏俄建国前是农奴制封建国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分散的小农经济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仍然占据着广大的农村市场,制约了苏维埃政权建设。“于是,官僚主义……的后果,作为小生产者涣散性和受压制状态的上层建筑,就充分暴露了出来”[3](P218-219)。一方面,小生产经济不但阻碍着苏维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而且“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散漫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缺乏农工业之间的流转,缺乏两者的联系和协作”[3](P218-219),为农奴制封建国家的官僚主义提供了深厚土壤。另一方面,小生产者明显不能适应国家政治建设的需要,所以国家又不得不滋养着从沙皇时代留下来的几十万的骨子里残留着官僚主义思想的官吏职员,这些“混到共产党里来的旧官吏、地主、资产者以及其他败类滥用职权,他们有时做出违法乱纪、欺压农民等恶劣行为”。[3](P218-224)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政治根源。建国初期的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打断了列宁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为了党和国家的生存,列宁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行高度的集中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因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形成之后并没有及时地纠正,反而有日渐加深的趋势。这种高度集中主要表现为:(1)各种权力集中在党的手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作都是在党的指示下开展的,因为“党的上层领导就是苏维埃机构的上层领导”[4](P32-33);(2)党内权力逐渐集中在党中央;(3)党中央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党的核心领导内部,尤其是集中在党的总书记身上。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许多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人民的监督力量又比较薄弱,许多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官员一直沿用战时共产主义的“命令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甚至有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迷失本心,堕落自我,逐步沦落为官僚主义的俘虏。

(三)沙皇政府专制的思想毒瘤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历史根源。在沙皇政府长期的残暴专制统治奴役下,俄国民众文化层次偏低,思想愚昧、僵化,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是浸透了农奴主——资产阶级的精神的,因为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统治一切,支配一切,把工人控制得‘静如止水,低如草芥’”。[5](P224)十月革命后,虽然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被推翻了,但是沙皇专政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毒素并没有被完全清除,依然有许多毒素滞留在苏维埃政权中。正如列宁所言“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6](P380)。列宁指出“由于雇佣奴隶制和群众贫困的整个环境,民主制度受到束缚、限制、阉割和弄得残缺不全”,“仅仅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政治组织和工会组织内的公职人员是受到了资本主义环境的腐蚀,是有变为官僚的趋势,也就是说,是有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的趋势”。[1](P111)建国后,就有许多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经不住这种腐蚀,他们的价值理念、人生态度完全被扭曲。当时就有人指出苏维埃的“征粮队酗酒,自己变成了酿私酒者,变成了掠夺者”[6](P380)。许多共产党员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脱离实际,列宁认为这是产生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列宁也曾气愤地指出“我们从沙皇俄国学到了最坏的东西,也就是简直要把我们窒息死的官僚主义和奥勃洛摩夫习气,可是高明的东西却没有学到手[7](P426)”。所以反对官僚主义,就要及时清除沙皇专制历史上遗留的毒素。

(四)民众文化素质偏低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文化根源。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根据1897年俄国第一次人口调查材料,9-14岁的居民中,识字的只占28%,妇女识字的只占16%。4/5的少年儿童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全国中学生不满25万人……”[8](P194)。1913年列宁指出俄国的识字人口只占人口总数的21%。[9](P62-64)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又经历了三年内战,教育事业发展又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民众文化程度没有得到提升。“据1920年俄国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每1000名男子中,识字者只有409人;每1000名妇女中,识字者只有244人。平均每千人中只有319人识字,即识字者不到人口的1/3,文盲者占人口的绝太多数”。[10](P65)内战结束后,随着政权工作重心的转移,列宁越来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同国家建设的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所以苏俄大部分的人民群众没有能力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同时由于饥荒等现实原因也不愿意更无精力过问政治。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性是相违背的。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的公职人员因缺乏群众的政治参与、检查监督,官僚主义这种封建残余难免滋生。

因此,从1917年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以来,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极度落后的民族文化水平和沙皇政府专制的思想毒瘤是妨碍苏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四大阻力。而要消除这四大阻力,绝非一朝一夕,因此,列宁指出,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但依然面临着反对官僚主义的严峻任务。这个任务不完成,社会主义便不能真正的确立起来。

二、列宁论反官僚主义的五大措施

(一)廓清官僚主义实质,为反官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列宁批评了各色各样的官僚主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滥发文件、乱下指示的文牍主义。列宁指出“这就是当今的“共产党员的官僚主义”[11](P44-45);(2) 办事拖拉的奥勃洛摩夫习气;(3)机构臃肿,机构林立,各种委员会“多如牛毛”;(4)党内的经院哲学气息浓厚。列宁批评党内有党员(如托洛茨基)不“研究和检查实际经验……,从活生生的工作后退到各种各样的‘生产气氛’这类僵死的经院哲学上去”[4](P283);(5)会议繁多,党和国家机关里出现了很多的“开会迷”;(6)铺张浪费,贪污腐败,“这种行为却处处可见”[7](P198),是苏维埃政权的“三大敌人”[7](P199)之一。

为了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列宁不但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还深入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本质。对于什么是官僚主义,列宁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他指出“官僚主义就是使事业的利益服从于往上爬的需要,就是一味追求地位而忽视工作。”[12](P363)这就说明,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没有时刻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置广大人民利益于不顾,更有甚者还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这些人忽略了他们的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这种错误的从政思想和价值取向再与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极度落后的民族文化水平和沙皇政府专制的思想毒瘤等因素结合起来,苏俄的官僚主义霉菌自然是滋长蔓延开来。列宁认为党政公职人员变成官僚,实质上就是“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是同人民对立的,并直言“这就是官僚制的实质”[1](P111)。因此,公职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人民的公仆,否则便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人民群众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官僚主义就是人民的公敌,需要同公职人员一起共同反对官僚主义,把官僚习气者从公职人员队伍中清除出去,建立一个公仆式的党和公仆式政府,这就是反官僚主义的目的所在。

(二)完善检查监督制度,为反官僚主义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列宁认为要根除文牍主义、办事拖拉这类官僚主义习气,把党和苏维埃从管理主义的“臭泥潭”[7](P393)里解救出来,就是完善检查监督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检查和监督。列宁指出,缺乏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是苏维埃机关的根本缺点。因为缺乏对公职人员工作情况的检查监督,“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7](P387)。所以要周密地思考,彻底地改革工作制度,及时检查监督,才有可能消除“令人厌恶的官僚主义”[7](P388)。其次,列宁特别强调要求实行工人检查制度。要“尽快在各地一切粮食机关中实行工人检查制度”,并把这一制度进行推广,坚决同官僚主义斗争到底,不然“一切命令和决定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7](P392)。列宁指出只有“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13](P210)因此,广大工农要积极地参与检查监督工作。再次,列宁认为光是建立检查监督制度还不够,关键是要认真执行检查监督工作。这种检查不是随意的、暂时的、个别的、偶然的,而是要“慎重地、长期坚持地、切实地检查”[14](P415)。最后,善用检查监督的结果,对官僚主义者给与严厉的惩罚。列宁提出“对犯有官僚主义、拖拉作风、玩忽职守、粗心大意等过错的人给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必须撤职,送交法庭”。[11](P153)

(三)发展经济,消除小生产,瓦解官僚主义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散漫性与封闭性是官僚主义的天然温床。要克服官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搞活经济,推动市场流动与繁荣。这“有助于克服小生产者的涣散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同官僚主义作斗争”[3](P232)列宁还指出,要克服权力机关的官僚主义,除了改革权力机关,加强政治监督之外,还需要从“地方”和“下层”来帮其克服官僚主义。这里的“地方”和“下层”实际上就是指要改革和调整经济关系,彻底拔除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列宁指出要帮助权力机关有成效地与官僚主义作斗争,“需要的……不是一种经济,不是一个经济部门,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全部经济关系的总和”[3](P218-224)。列宁提出“要以大力提高全国生产力作为决定苏维埃政权全部经济政策的主要点和基本点”,[2](P414)号召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支持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工业化和电气化,大力发展生产力。甚至提出对那些“能极其出色地利用生产力更多地搞来产品”[14](P514)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激励工作人员创造更高的生产力。

(四)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为反官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

列宁认为反对官僚主义需要得到全体居民的支持。“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2](P153-155)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劳动者只能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实行间接的管理。因为要想使人民都能够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需要克服一个严重的障碍——十分落后的文化水平。“要克服官僚主义,需要采取千百个措施,需要每个人都识字,每个人都有文化,每个人都参加工农检查院”。[4](P259)而当时俄国民众落后的文化水平严重制约了人民的参政能力。所以列宁晚年十分关注苏联的文化建设,并于1923年提出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上来。要想消除官僚主义,就需要扫除文盲,要扫除滋生官僚主义的文化土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大量的教育工作、组织工作和文化工作”[2](P150),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出有文化有素质的公民,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五)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反官僚主义提供法律武器

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在“法”的层面上集中的统一的体现,即是卢梭所言的“人民公意”的体现,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大众要善于运用国家的法律制度来反对官僚主义。列宁指出“苏维埃的法律是很好的,因为它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作斗争。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没有给工人和农民提供这种可能。”[7](P196-197)所以首先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要让人民法院加倍注意对官僚主义、拖拉作风和经济工作上的指挥失当进行司法追究”[7](P362);其次,对共产党员的官僚主义行为给予最为严厉的惩罚。列宁曾指出“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7](P426),这是建设公仆政治的外在条件。如列宁在1919年1月曾下令逮捕库尔斯克中央采购局办事处人员科甘,因为他在对待莫斯科饥饿工人的问题上采取了官僚主义的态度。列宁对此极为愤怒,要求将这件事公开,并强调要对在工作上不对人民利益认真负责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采取严厉的制裁;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学法、知法、用法,动员全体人民以法律为武器来监督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为消除官僚主义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启示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够发达,政治体制不够健全、人民文化素质不够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因素还未彻底消除。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思想和行为,有些官员工作脱离群众,爱摆官架子,爱耍官威;工作脱离实际,不搞实践调查,拍脑袋决策;热衷决策,爱发号施令,爱开会、开长会;擅作表面文章,陷于文牍主义;工作方式单一粗暴;公款吃喝,铺张浪费;拉帮结派,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跑官要官,误国误民等等。这些官僚主义行为严重制约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人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因此反对官僚主义仍然是我们当前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认真地学习、鉴别和借鉴列宁的反官僚主义思想,对我们遏制和战胜官僚主义主要有如下启示:(1)认清官僚主义的实质。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官僚主义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背离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判断党员、干部是否是官僚主义,就看他们是否是把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将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的官僚主义行为应给予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检查,成为人民的公仆。(2)健全民主制度。健全的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机构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力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人民性与官僚主义在本质上是相对立的。要反对官僚主义就要坚持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因此,要加强党的民主公开制、民主选举制、民主决策制、民主管理制、民主监督制等体制制度建设,扫清官僚主义赖以滋生的体制、土壤与条件。(3)大力发展经济。除了小生产经济的封闭性、分散性等特征外,资源的短缺性是小生产经济的重要特征,这也是导致官僚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消除小生产的封闭性与分散性,才能逐步消除资源的短缺性,最终消除官僚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4)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人民监督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监督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作为人民监督的精神支撑和驱动力量的公民意识,才能激发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政治监督,使人民监督成为人民自觉的政治行为,才能推动人民监督从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反对官僚主义。(5)加强法治建设。官僚主义实质上是“人治”因素的产物。在“人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官僚主义最为猖獗。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没有完全消除“人治”的因素,肆意破坏法治统一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反对官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依旧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构建了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有效地约束官僚主义,才能为反官僚主义提供法律层次的保障和武器。

[1]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 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0] 朱小敏.列宁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若干原则思想[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06).

[11]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A82

A

1672-4445(2012)06-0009-04

2012-04-18

赵文(1984-),安徽安庆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福建理工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府治理研究;江艳(1987-),女,福州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伦理学硕士。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列宁政治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政治攀附”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