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春 周建伟
(1.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 2.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成都 610031)
近年来国内医者采用梅花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领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综观近年来国内医者用梅花针疗法治疗本病的情况,单用梅花针疗法者寥寥,几乎都是与其他针灸疗法联合运用。
彭良[7]患侧攒竹透睛明、丝竹空透太阳等。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等穴。有效率97.4%。王辉等[22]针刺患侧外关、太阳、阳白等;梅花针叩刺太阳、阳白、鱼腰、迎香、翳风、下关。治愈45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1%。张淑清[8]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常用腧穴。配合镵针纵向划割患侧齿缝线相对颊黏膜。治疗37例,痊愈2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7%。李昊[10]针患侧地仓、颊车等穴。梅花针叩击患部。痊愈12例,显效1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麻丽华[3]急性期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常用腧穴、颈椎旁夹背穴等。慢性期叩刺面部表情肌未恢复穴位、颈椎旁夹背穴等。痊愈率93.3%。袁筱岩等[14]额纹消失叩刺患侧攒竹一阳白一头维一太阳;面部板滞叩人中沟一鼻唇沟一颧骼一下关一地仓一颊车一频唇沟。眼睑不能闭合叩刺患侧上下眼睑。针刺患侧地仓、颊车、四白等穴,电针疏密波,加TDP。痊愈8.7%,显效43.5%,有效30.4%,无效17.4%,有效率82.6%。闫毓茜[15]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禾髎、地仓、颊车。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等穴。电针疏密波。痊愈62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愈显率93.6%,有效率100%。谢冬群[18]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攒竹、太阳、迎香、地仓。针刺患侧阳白、地仓、颊车等穴。电针疏密波。治疗80例,70例痊愈,8例好转,2例无效。
刘鸿等[13]地仓透颊车、攒竹透丝竹空等。梅花针叩刺阳白、太阳、牵正后拔罐。治愈5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8.2%。杨海峰[2]急性期梅花针叩刺患侧风池、翳风、地仓等。静止期地仓透颊车、四白透迎香等。电针断续波,后拔火罐。恢复期加足三里、三阴交,梅花针重叩后拔罐。痊愈3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率97.7%。花明等[23]皮肤针叩颊车、翳风、太阳及面神经区域。患侧行闪罐后轻按摩。治疗38例,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杨衍聚等[21]梅花针叩刺患侧前额部、颞部、面部等。加患侧闪罐并用轻柔手法一指禅推、点、按、揉、擦印堂、攒竹、阳白等穴,加TDP。痊愈71.4%,显效23.8%,好转4.8%,有效率100%。杨永刚[16]梅花针叩阳白、太阳、下关等穴及眼轮匝肌。加雀啄灸和回旋灸。治疗80例,痊愈65例,显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95%。邹永英等[6]梅花针轻刺地仓、牵正、四白等。后隔姜灸。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6.15%。雷鸣等[24]梅花针叩刺患侧阳白、鱼腰、攒竹等穴。隔姜灸患侧阳白、下关、地仓、迎香、颊车。治疗38例,治愈29例,占76%;显效7例,占18%;好转2例,占5%。邸鸿雁等[4]急性期梅花针叩刺患侧前额部、颞部、面部、耳唇前、乳突区域,后用火罐、艾灸。恢复期针刺太白、阳白、颊车等。痊愈27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谭新平[25]梅花针叩刺攒竹、鱼腰、丝竹空—前发际上缘—眼轮匝肌—地仓—眼内侧角—口轮匝肌—下关—听会—翳风。而后拔火罐、艾灸。痊愈21%,好转9%,有效率100%。
徐佳等[17]梅花针叩击翳风、风池、太阳等穴。加针刺,电针疏密波。穴位注射加兰他敏、VB12。有效率90%。陈和生[9]梅花针轻叩风池,颊车,地仓等。穴位注射弥可保、胎盘注射液。治愈61例,显效5例。治愈率92.4%。陈素华[19]取患侧太阳、阳白、四白等。穴位注射VB12,加针刺、梅花针叩刺。痊愈66%,显效22%,有效10%,无效2%,有效率98%。张平等[5]阳白透丝竹空,瞳子髎透太阳等。电针疏密波。梅花针叩患侧面部。穴位注射VB12入翳风穴。治愈59例,显效28例,无效13例,显效率87%。马广昊等[20]梅花针叩刺患侧完骨,并拔罐放血;针刺阳白透鱼腰、翳风、攒竹透睛明等。痊愈66.2%,有效33.1%,有效率100%。李黄彤[11]梅花针叩打面肌、面神经走行,攒竹、阳白等(埋线穴除外)。埋线取阳白、四白、下关、地仓、迎香、承浆。有效率98%,35例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王德斌[12]梅花针轻叩翳风、眼周、口周及颈阔肌等。以经筋刺法透刺,横刺,浅刺。治愈72.1%,有效率95.3%。朱晓亮[1]梅花针轻叩地仓、牵正、四白等。并以激素抗炎、扩血管、抗病毒、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加针刺。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率100%。
梅花针叩刺周围性面瘫的皮部,可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途径,起到调整脏腑,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邪外出[2,7,10,13,17,22,25];可提高面神经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改善神经营养,加快神经组织代谢,有利于功能恢复[7,13~14,17,22]。
尽管梅花针疗法治疗面瘫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治疗操作参数模糊,规范性、可重复性差,不易掌控。给学习模仿及临床推广造成一定难度。(2)观察评价指标较单一,一般注重面瘫的临床表现,较少或没有考虑面瘫对患者心理及工作生活的影响;(3)多以症状改善作评价疗效依据,较少应用客观指标;症状的判断多凭主观印象,缺乏量化指标,较少制定引入规范的客观分数量表。(4)缺乏随访结果,多评价即时效应,较少评价远期效应。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机理研究较少。为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工作应在以下寻求突破:(1)针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案个性化强、掌控性差的问题,应积极寻找共性方案和规范化操作技术,对治疗方案中的取穴或施术部位、刺激方式、刺激量(如角度、深度、幅度、力度等)应尽可能规范、统一、量化。(2)效应指标的选择应更全面:既要有局部指标如面瘫的症状体征,也应引入整体指标如患者心理及社会适应;既要有主观指标,也应有客观指标如肌电图等;对主观指标的测评应研制量表。(3)重视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远期效应的评价。(4)开展机理研究,为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科学支撑。
[1] 朱晓亮.针灸加梅花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准海医药,2011,29(4):5~7.
[2] 杨海峰.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2.
[3] 麻丽华.梅花针与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I N E S E G E N E R A L NURSING,2010,8(12):1~12.
[4] 邸鸿雁.面神经炎急性期梅花针叩刺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5~8.
[5] 张平.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面瘫100例[J].福建中医药,2010,41(1):2.
[6] 邹永英.针刺并隔姜灸配合梅花针治疗顽固性面瘫26例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1):1~2.
[7] 彭良.多针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2.
[8] 张淑清.镵针、梅花针、毫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9):9~10.
[9] 陈和生.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散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例[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09,1(1):1~2.
[10] 李昊.毫针结合梅花针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2.
[11] 李黄彤.梅花针配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疗效观察[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3):4~9.
[12] 王德斌.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4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7):7~8.
[13] 刘鸿.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56例[J].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9,4(15):4~5.
[14] 袁筱岩.梅花针叩刺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2009,16(11):11~12.
[15] 闫毓茜.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0):10~11.
[16] 杨永刚.梅花针加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7~15.
[17] 徐佳.穴位注射加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3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4~5.
[18] 谢冬群.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5.
[19] 陈素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3~8.
[20] 马广昊.梅花针叩刺完骨穴放血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3.
[21] 杨衍聚.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1~5.
[22] 王辉.透针配合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1~8.
[23] 花明.闪罐法加皮肤针治疗面神经麻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2.
[24] 雷鸣.梅花针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1~4.
[25] 谭新平.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神经炎30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9,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