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华 宋充
(1.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2.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 江西景德镇 333000)
药剂科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医院药品调剂、供应、制剂、科研、临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药剂科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确保医院的经济收入,提高医院社会效益,体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药剂科是医院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提高医疗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的重任。
面对日益发展的医疗技术,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药品管理法》等制度实施之后,药剂科已从以前的单纯性供药的科室职能,逐渐扩展为药品监督监控、医学研究、药品制剂、教学训练及合理用药等综合性职能,科室的职能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因此,为了促进药剂科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加强对药剂科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添置先进的设备,培养先进的人才。
信息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将自身产生的或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编码处理,借助于一定的信息传输通道,按照预定的目标,向有关公众进行传播的一种组织信息传播活动。药剂科与患者间的传播媒介主要有符号媒介、实物媒介和人体媒介。符号媒介表现为药学人员的语言、表情、体态、书写的文字等;实物媒介主要指药品及其相关载体,如处方、药袋、药柜、标识、药房环境等;人体媒介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我们药学人员的行为、服饰、素质等。
药学人员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优良的药学服务,所有的服务都要通过传播媒介来体现,个人形象就是在服务中得到塑造。工作人员衣冠整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会让患者觉得专一、温暖,更易获得他们的信任;环境整洁、药品存放规范、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正确的药品调配、规范的书写、完善的用药交代则是专业素质的体现;科学的流程、完善的信息系统,人性化的细节服务更是药学服务水平的指标。
在医院内,通常特殊药品包括麻醉药和一类精神药品。在监管这类药品的时候:(1)要严格把守入院前的验收;药品的质量作为临床疗效的保证,对于特殊药品要并入专用的特殊库房,同时还要在计算机里做好记录。(2)要严格请领登记制度;将临床用药入微机请领,并且还要求医师和请领护士签字,经过审核之后才能将特殊药品发放到他们手上。特殊药品的储存一般由专人专锁,具有随时可查性,微机与手账要相符合;同时,专用的账册登记记录与微机请领、销毁表要相符合。在院内还要建立阴凉库,将药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针对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生物制剂,不仅要设立警示标志,还要做好2个沟通:与购入的单位和临床及时沟通,以便及时周转,药品在出库时一定要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于质量有可疑的药品要及时退库或者是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入库。
过去那种药剂科仅是取药窗口的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药学的需求,尤其是在大型医院当中。即使大学、研究所在药学领域做出了巨大成就,若不能运用到患者身上,就没有实际意义。药品最终要用于患者的治疗,而与患者用药联系最为直接的就是药剂科,所以药剂科有必要成为药学研究成果与患者这一链条的中间环节。可以说,没有药剂科的科研,新药临床试验就不能开展。
开展科研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有条件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根据用药对象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提出更适合患者的用药方案,为医师处方提供参考,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让患者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药剂科公共关系直接影响到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当公共关系处理不当严重损害某方利益时,就会产生危机,危机不进行有效公关会迅速升级为医疗纠纷甚至公共危机事件,给医院、科室、当事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药剂科危机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策危机:医疗改革、法律法规制约;(2)管理危机:人员管理、货源管理、价格管理;(3)质量危机:药品质量不稳定、调剂差错;(4)素质危机:不良服务态度、低劣服务质量;(5)技术危机:管理落后、科研停滞。
药剂科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控、危机公关、危机恢复管理3个阶段,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制定一整套的措施预警、防范和化解危机。危机的事前预控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完善的危机预控一旦落实,会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危机事件。药剂科应设有自己的危机公关领导小组,明确人员配置和各自职责。在危机发生后,能迅速对危机进行处理,重点是做好与危机事件相关公众的沟通与协调,求得其谅解与支持,以挽回不利局面,矫正组织形象。
总之,药剂科是医院面向社会和患者的窗口,也是医院经济运作的重点。加强药剂科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药剂科管理应顺应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转变工作思路,更新服务理念,倡导科学管理,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 何内华.医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医院,2008,12(1):41.
[2] 侯连兵,陈志良.医院药剂科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药房,2000,11(4):157~158.
[3] 李春媛.我院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