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坚 余卓文 马健强
(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佛山 528300)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地滋生蔓延已不容忽视,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1]。佛山市顺德区位于我国广东沿海地区,该区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加,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日趋严峻。该病的流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2011年9月我们对佛山市顺德区多个城镇和农村居民、流动人口以及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AIDS预防知以知晓率调查,现将凋查结果报道如下。
佛山市顺德区内5个镇街(大良、勒流、龙江、杏坛、北滘)内的城市、农村居民,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包括勒流街道的勒流中学、扶闾村东菱公司、大晚村东菱公司、新埠村东菱公司、新埠村广东新宝电器、新城六分厂、大良街道顺特电器有限公司、龙江镇西溪村联塑公司、杏坛镇龙潭村禾惠电子厂、北滘镇美的公司的打工流动人口)和大良街道多个休闲会所的性工作者以及勒流强制戒毒所的戒毒人员。本次调查中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员作为居民人群,娱乐场所的性工作者和戒毒所的吸毒人群作为高危人群。
1.2.1 采用等量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区5个镇街报告的艾滋病毒(H1V)感染人数进行初步梳理,随机走访辖区内的不同人群,按照人群取样,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样本街道、社区、学校、工厂、戒毒所等调查符合条件的居民人群和高危人群;直到满足样本量为止。
1.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看法[2]。预防知识题目9题,答对总题数/调查问卷总题数即为知晓率;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看法调查3题,回答均为接受者视为调查对象对AIDS感染者和病人持接受态度;高危人群个人行为5题。调查员以入户方式,在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进行面对面座谈询问并填写问卷。
调查员接受专门培训,统一方法和操作标准。调查采取被调查者自愿和匿名的方式,每份调查表由调查员和审核员两人共同完成,进行双人数据录入。
采用Excel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指标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情况等相关指标,并就2组不同人群的指标进行对比、检验。
共完成对401名城市居民、407名农村居民、413名流动人口和400名暗娼、406名强制戒毒人员AIDS性病防治知识问卷,应答率为100%。居民男女比例相当,高危人群中男性比例较高;居民平均年龄为(32.1±14.6)岁,高危人群为(28.7±7.6)岁;居民大多数已婚(66.7),高危人群中未婚者占多数(79.8%)。
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4.86%。暗娼对艾滋病的几个主要传播途径:如输血、母婴传播、共用注射器的认识程度较高,预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其他人员认识较低。对安全套使用和固定性伙伴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正确回答率也较高,在85%以上;但对其他如蚊虫叮咬、共同进餐等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也比较低。
居民和高危人群对AIDS感染者和患者的接受度分别为19.4%和16.1%。
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在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44.0%,吸毒人员使用率仅为20.0%。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百分比为20.8%。
居民等普通人群对艾滋病(AIDS)的预防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AIDS)感染者和患者存有恐惧和歧视以及对他们的较低接受度,由于这种知识缺失和认识上的误区,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严重不足比较普遍,表明加强教育,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今后应加大对居民进行传播途径以及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居民人群和高危人群能够清楚地了解并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改变认为对AIDS感染者或患者均是道德败坏等错误认识,消除恐惧,在提高公众的AIDS知识知晓率的同时,要继续提高高危人群预防知识水平,对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从而多举措达到预防和降低艾滋病(AIDS)传播的目的。
[1] 殷大奎.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4):145~147.
[2] 符彬,陈晨燕,潘黎正.龙湾区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