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美芬 朱旭红 段家珍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 昆明 650101)
103例截肢患者,5岁以下3例,6~12岁10例,13~17岁6例,18~50岁80例,50岁以上4例。男98例,女5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5.74±33.68)d。
高压电烧伤截肢给病人造成重大的心理创伤、体形缺陷、生活不便,我们收治的截肢患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其次为儿童、青少年,截肢给他们带来学习、工作和经济收入、家庭及社会地位的一系列改变等,都可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甚至消极轻生等心理反应,加重病人的痛苦,严重妨碍康复。因此,应首先重视病人心理康复,及时发现异常心理状态,通过谈话,指出康复前景,介绍成功病例,使病人稳定情绪、建立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及从事功能锻炼;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及作业治疗,可以分散注意力,进一步增强对康复的信心。同时须注意医务人员和家属等的态度,给予积极影响,防止消极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并对维持一般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家属的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有的家属由于对截肢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出消极、悲观、失望,甚至悲天悯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向家属讲解有关截肢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家属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正视现实,与疾病作斗争,保证患者的顺利康复,降低残障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2.3.1 建立一个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患者床铺要清洁、干燥、平整,及时湿式扫除脱屑。勤翻身,2~3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磨破新生上皮。休息室要经常通风,保持良好的采光,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密度。劝说患者及家属戒烟,防止空气污染,同时可减少对新生毛细血管的刺激收缩。
2.3.2 防止创面感染 对有残余小创面的患者,床单及被套污染后要及时清洗,煮沸消毒,被褥、枕芯经常日光暴晒,居室定期用食醋熏蒸净化,每天用清洁温水冲洗正常皮肤和愈合创面。
(1)广泛应用压力疗法。①弹力绷带包扎:未愈合、已愈合残端创面均可使用,包扎后配合功能锻炼可产生“唧筒”作用,改善循环、消退肿胀,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②抗疤痕弹力套:按疤痕部位,采用松紧适当能完全遮住疤痕的各类弹力套,如袖套、腿套等不同类型和大小规格。从创面一愈合即开始穿戴直至去除弹力套后,疤痕不再增生完全成熟为止,疗程约1年或更长时间。
(2)使用疤痕敌及硅酮气雾剂 此类物品可以镇痛止痒,减轻充血,抑制疤痕增生。但应注意要早期使用,不可在未愈合的伤口上使用,并要观察有无红疹或瘙痒等皮肤过敏现象发生,一般应用3~6个月,最好根据医嘱及使用说明应用。
截肢患者由于机体的代谢增加和手术消耗,出院时常常呈消瘦状态,故应鼓励患者除三餐以外,还要注意加餐,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巧克力、酪蛋白、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等,以便尽快恢复患者的体能和体力。
术后局部及全身情况稳定时,应及早开始全身保健操,包括呼吸运动,腹背肌和健康肢体的适当运动。可在卧、坐或站位进行。上肢截肢者,应注意早期起床,以防止因卧床少动而引起的肺炎、压疮、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在心理上起安慰作用。
术后应将残肢维持于功能位,必要时作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以防止残肢挛缩畸形,特别注意防止常见的畸形,如大腿截肢后的髋屈曲畸形、小腿截肢后的屈膝畸形、上臂截肢后的肩内收挛缩等。
创口基本愈合后,就应开始残肢的活动度和肌力练习。为了恢复关节活动度,可用主动、被动运动和关节功能牵引;为了恢复肌力,可作等张或等长抗阻练习,注意重点加强将作为操纵假肢的动力肌的训练,以便以后操纵假肢[2]。
本组103例截肢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特别是心理重建康复、残肢与全身的功能锻炼,91例患者伤口愈合好,12例因伤势严重,残端创面行Ⅱ期手术修复。所有患者未因心理及其他问题而发生不良后果。后期或出院后装配假肢,恢复了患者身体功能和正常心理状态,恢复了生活自理、适当的职业活动及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是很有必要的[3]。
[1] 韩蜀萍,霍唯华.电接触致深度烧伤的临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0,22(5):111~112.
[2] 卓大宏,范振华.康复医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8~89.
[3] 巫桂娣.截肢病人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2):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