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园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共享模式的探讨

2012-08-15 00:43于庆英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教资源共享医疗卫生

于庆英

(浙江财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透视一国关注民生的重要窗口.目前中国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元,并通过下设医疗卫生服务站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社区群众一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针对高教(或高校)园区这一特殊的社区,同样存在社区医疗服务广覆盖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园区高校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势必要纳入整个国家医疗服务网络.基于高校园区的特殊性,具体选择何种模式社区化管理方式,尚无形成共识.是参照一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模式,还是自主制定高校医疗体制的改革方案,即在高校比较集中的某一区域(高校园区或大学城)通过各高校主体,以联合的形式,成立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内设服务中心、服务站的模式,或根据各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医疗设备配置、医护人员的配备等情况,整合高校园区医疗服务资源,将各高校医疗机构分为服务中心、服务站进行管理、运作.本文将就上述最后一种模式,即如何整合园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等各自的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高效且符合高校园区特征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1 高教园区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

一般来说,高教园区医疗服务资源可以概括为人员与技术、设备与资金、管理模式等.

1.1 人员与技术

由于高校医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师生,青壮年居多,因此,其生病的概率相对较小,需要临床治疗比例较低.并且就诊时间多在课间休息时段,或者常见疾病高发期间,故医护人员接诊时间相对集中.而在新生入学的体检,预防接种时,工作尤为集中,且工作量也比较大,为防出现学生拥挤,减少等候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客观上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才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这样,在人员配备上,有时就会出现矛盾.配备医护人员多,虽然能满足体检、预防接种等特殊情况下的需要,但是,平时工作中就会出现医护人员闲置,不仅不利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目前,园区内大部分高校医疗机构没有设内、外、妇、五官等具体分科,而医护人员对非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来就诊的师生,所患有的疾病有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专业分科,对专业性较强的就需要转院进一步治疗.

1.2 设备与资金

在高教园区内不同高校医疗设备状况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高校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而另有一些高校设备先进但未能够充分利用.

现代社会,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医疗发展的主要需求[1].目前高校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无力购买某些医疗设备;部分有能力购买,但又无购买医疗设备资质;还有部分高校已有的医疗检查设备,因年久,医疗设备简陋、陈旧,不能给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查.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工作赖以生存的物资条件之一,在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技术达标项目中,需要医疗设备的硬件支持[2].有部分高校医疗机构为了办校医院,投入了一定的财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等级评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虽拥有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但与一般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相比,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

(1)病源较少,工作量不足,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2)医疗设备质量差,易出现故障而不能正常使用,或者出现故障而维修技术、机械部件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以上情况均可使设备的使用率低,效益差.

另外,由于局限于本校内部师生的服务,其病源数量相对较少,而医疗是一种实践经验性学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提高.这样就有可能使得医技人员的临床经验减少,影响诊断的结果.

在资金投入方面,基础较好的高校对学校医疗机构投入的相对较大,将其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尽善尽美,而高校发展基础较差的对其医疗机构投入却很难周全.

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

(1)受制于学校发展阶段.基础发展较弱的高校政府投入较少,自身造血功能也有所欠缺,导致学校医疗服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2)认识问题,或者说对学校医疗机构投入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认为校医疗机构作为基础医疗单位,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常见病,稍微复杂点的疾病推到社会医院处理,导致学校医疗机构成为一个卖药的和转诊的地方,受此影响,对学校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1.3 医疗服务资源管理

具有优良品质的管理模式是医疗组织机构长期磨合的结果,保持医疗服务机构运作的管理模式自然构成高校园区医疗服务的有效资源.但现实园区各高校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只是一个小卫生室,为师生配点药,有的相当于一个医院,有不同的科室,具备就诊、检查、治疗、配药等功能.因其配备的科室、医疗设备不同、具备的功能不同,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大多数校医务室来说,基本上是小规模的医疗机构.这种情形下,患者只能到校外的大医院、大药房去看病、买药.大医院的药价高,检查费用贵,让人难以承受,尤其是经济上尚未独立的“穷”学生;大医院就诊人多拥挤,候诊、取药、检查难免排队,加之路途时间,这样就有可能在就医过程中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在应对急诊方面,高校医疗机构虽然也很重视急诊急救,制定突发事件的急救方案、操作流程等.但是,部分高校因医疗机构场所空间狭小,或没有相对独立的急诊室,或不具备健全的急救设备、设施.因平时缺少演练或者人员流动,在急诊急救时,医护人员缺乏默契的配合,或者所拥有的医疗经验与技术,因长时间不用而出现“废用性萎缩”,在真正出现急诊急救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没有急救车,在关键时候不能保证把病人及时地从发病地点送到校医院或者转送到大医院而耽误了最佳急救时机.在关键时刻,因校医疗机构缺乏应有效率管理耽误了急诊病人抢救时间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如南京的“触电门”、“中暑门”事件等.

另外,由于科室不健全,药品配备相应就不全面,有部分药品因短缺而不能满足患有慢性疾病的师生需要;或者因部分药品使用人群窄而造成过期浪费.

高校园区各校医疗机构,各自有其独立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在诊疗中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会通过转诊或被动转诊,将病人转到上一级的医疗机构或就近的社会上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各高校之间每年可通过年会,进行一些交流沟通,而平时缺少一些在诊疗上的互相交流、学习.

每所高校的管理方式、医疗检查设备、药品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之间往往缺少交流、沟通,每位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学习交流情况各有差异;校医疗机构之间检查设备缺乏互相利用.医疗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维修和购置情况各有不同;药品配备大同小异,有部分药品易于出现接近过保质期,退货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很容易造成浪费.

目前,在浙江 杭州已经成立了民营体检中心,该体检中心不仅有常规的医疗检验设备,还具有高端检验、检查设备,可以满足一般医疗机构所提供全方位的检验需求,并且提供标本物流配送,还利用现代科技,通过信息化管理,将检验结果利用网络形式,及时回报等.他们的服务遍及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及部分高校[3].在本项目调研过程中,也初步了解了该中心的收费标准.检验项目的收费标准是按照物价局的统一收费标准.做为检验中心,一般是按检验费用的60% ~70%收取,部分医疗机构因为他们的标本量大,收取的费用比率相对会低一些.而高校医疗机构在参与中,为其提供必要的协调工作或部分基础性的检验业务,可以获得检验费用的30% ~40%的业务收入,甚至更高的收入比率.在杭州地区已有部分高校与其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显而易见,这种合作方式可使检验中心、医疗机构、患者三方受益.

2 构建高教园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共享模式基本思路

2.1 基于常态医疗卫生服务状态下的构想

(1)合理构建科室,共享专科诊疗.在高校这样一个以中青年人为主,相对健康的群体,建全内外妇儿各个诊室,可以满足师生需要.但是,会出现一些科室就诊人员教少,甚至没有,医护人员则处于空闲状态.

一般来说,高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也是提升专科医疗卫生服务品质的基本保证.在高教园区内,每所高校医疗机构能够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科医疗服务,其技术水平相当于综合性医院的专科诊室.在这一区域内,这些能够提供单一科目的医疗服务的诊室,组合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综合性医院.在师生就诊时,遇到一些专科性疾病,本医疗机构又不具备诊疗能力时,可以借助共享区内,具有特色专科的高校医疗机构,通过咨询专科医生,给与治疗;或者预约,予以转诊,治疗.每个专科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在高教园区内,各高校医疗机构通过横向联系,这样不仅在时间、空间给就诊者带来方便,同时,对接诊的医疗机构来说也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其次,在诊疗的过程中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又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再者,对于药品可以提高其周转率,减少库存和过期药品的报废,带动整个区域内的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药品的周转率加快.

(2)实行医疗设施设备集中管理,共享大型医疗设施设备资源的利用.作为拥有较先进医疗设备的高校医疗机构来说,医疗设备每年会有一定的折旧费,约占设备总值的15%,另外,大部分医疗设备还需要有专职的人员和固定的场所,以及水、电、气、试剂、维修配件等消耗品,这一部分支出每年平均约占医疗设备总值的20%(其中修理成本约占3% ~5%).因此,拥有这些医疗设备的高校医疗机构,每年医疗设备的成本支出额就高达医疗设备总值35%,这大大增加了高校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这样一来,对于社会性医院,也是成为医院看病贵的原因之一[4],而对于高校医疗机构来说,本身资金就不足,另外,没有足够病员,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既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又是医院发展的负担.这也是提出高校园区的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的缘由之一.

高教园区的医疗设备资源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合作体商讨或借助行业协会协调与沟通,明确医疗设施设备集中管理具体的运作模式.对于加入资源共享的合作体,可以使用共享区域内的医疗设备,即提高了使用率,又可以避免同一区域内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投资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设备给患者进行检查,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技人员可以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防范医疗风险.同时为今后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医疗机构的发展也有了保障.

2.2 基于非常态医疗卫生服务状态下的构想

在高校中利用错峰体检、预防接种等非常态医疗服务状态下同样可以通过园区医疗服务资源共享的处理方式解决医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即通过对园区内的医护人员进行信息统计,并建立数据库,掌握医护人员所属高校医疗机构、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所学专业、临床专业特长、所在科室、在岗时间等相关信息,利用园区高校开学错峰机制,

即园区各高校为避免学生集中报道所存在的种种不便,其开学通常不在同一时间,体检也往往也不是一个时间段.这样在体检时,各高校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协调,互相帮助,解决暂时的人员不足的状况.另外,在疫苗接种时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接种的过程中,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到接种现场,各高校的常规卫生防疫工作不会出现同一时间段进行,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也可以互相协调.

2.3 构建园区医疗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互联网已构成当代大学校园主要的信息交互方式,各高校也基本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并且高教园区许多高校之间就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已形成网络平台.因此,可以说,高校园区医疗服务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检索与传递,技术层面可行,并且实践方面有经验可循.构建园区医疗服务网络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可使园区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服务场所、服务功能、服务时间和路径等有关园区医疗卫生供求信息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到,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进行医疗保健知识宣传、答疑或网上就诊,也可以利用网络预约方式提高师生就医效率.另外也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进行服务信息反馈,即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师生及其他社区成员对园区内医务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藉此可以有效促进园区医疗服务品质的提升.

3 高教园区医疗服务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途径

3.1 明确目标

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医院更好地发挥公益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应有的权益,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高校的医疗机构——校卫生所或校医院,本身隶属于高校,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其主要职能是“六位一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在校的师生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并在有限的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做好这项公益性服务,是高教园区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的认识问题.高校园区可以借助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在共享区域,从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人员配备、设施的管理及统筹使用、药物的管理、健全的财务运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注重成本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缩短师生就诊的时间、空间,提高就诊效率等,为园区内广大师生及其他社区内人员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宣传、提高认识,为高教园区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校园,健康社会.

3.2 树立科学医疗服务理念

高校医疗机构应该更新观念,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提倡医疗资源共享,根据师生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配置适宜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同时,借助其他医疗机构的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也可以和一些学术水平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成果处于相对领先水平的大型医疗机构合作,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既方便了师生就诊,减轻医疗费用,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增强医疗机构了竞争力、生存力.同时也提高在职医生的诊疗技术,建立医生的自我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在工作中,对常见病、多发性疾病予以及时的治疗,从而提高可信度.

3.3 合理布局园区医疗服务网络

依据医疗服务客观要求,一般而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应基本满足出行15~20 min以内可以获得.在大学城或者高教园区内,通常各高校之间距离不是太远在空间距离上基本是一个整体,是共享模式较理想的实施场所.在高校园区医疗服务共享模式建设中,应注重网络化布局要体现共享区域内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方便性,从而达到:做到诊治及预防保健上的可及性、延续性、有效性.真正意义上解决看病难、就诊候诊时间长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的经济性,避免不必要开支.

3.4 明确收费标准和利益分配规则

收费方式可以在以下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一种是学生在做检查的学校,以全额付费的方式缴费,然后回学生所在学校,根据报销比例进行报销;另一种可以采取在所在学校付费后,拿着付费单据到做检查的学校进行检查.

共享模式中利益分配是个核心问题,其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利益分配比例确认.利益的分配主要表现在检验、仪器治疗方面产生的费用.按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的金额,扣除检查设备的折旧费、材料成本费、修理成本费的百分比,再减去人工费,最后才是利润.利润的分配比例可以按着一定的约定进行分配.

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医疗机构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相对独立的医院大楼和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设配购置与使用,相对园区内其他高校医疗机构建设而言,其设备较先进、功能较健全、场地较宽敞,基本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校医院.通过共享模式的建立,这些机构将有助于提高整个高校应急保障处置的能力,也为下沙高教园区的医疗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4 结语

明确高教园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期望目标,必须依据园区内医疗卫生服务客观要求和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战略,不能急功近利和一刀切.整合高教园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构建园区具体共享模应纳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体系.要注重共享模式利益相关者协调与沟通,努力寻求广泛共识,同时也要认清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阻力.应努力做到既不影响园区内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又能不断推进园区医疗服务资源共享模式建设.

[1]杨承建,陆银春.关于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资源共享问题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0(4):58-59.

[2]李安明,段文岚,俞思伟,等.社区卫生服务与其高端医疗资源共享体系创新[J].医学与哲学,2007(11):13 -15.

[3]陆斌杰,范关荣.医院信息流程再造的思考[J].中国医院,2009(9):25-27

[4]沈汝发.医疗资源共享破解“看病难看病贵”[N].南国早报,2009-06-22(08).

猜你喜欢
高教资源共享医疗卫生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高教明星“猎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